-
1 # 觀汗青
-
2 # 資料邦
衙門是縣衙的俗稱。最早叫做“牙門”。“牙門”是古代軍旅營門的別稱。古代的戰事比較頻繁,各個軍事長官們都以獲得戰功為榮,而猛獸的利牙,古時常用來象徵武力,因此,將其置於辦公處。後來嫌麻煩,就在軍營門外以木頭刻畫成大型獸牙作飾,營中還出現了旗杆端飾有獸牙、邊緣剪裁成齒形的牙旗。於是,營門也被形象地稱作“牙門”。漢末時,“牙門”成了軍旅營門的別稱。這一名稱逐漸移用於官府。
《武瓦聞見記》中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字稍訛變轉而為‘衙’也。”唐朝以後,“衙門”一詞廣為流行。到了北宋以後,人們就幾乎只知道“衙門”而不知有“牙門”了。
衙門的門朝南開,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1、房屋朝南有利於自然採光,這主要是因為,中國處於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一年四季,Sunny都從南面射入。
2、中國先祖們特別信封風水,通常認為大門修在正南方,最為吉利。
3、與中國的文化有一定的關聯,早期地圖的繪製一般遵循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方位,與今日地圖座標方位恰如相反。是面南俯察地理而得,歷代帝王的統治權術,被稱為“南面之術”。可見南面象徵著皇位官爵與權力。 所以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及州府官員等升堂聽政都是坐北向南,而且中國曆代的都城、皇宮殿堂和州縣官府衙署均是南向的。
《易經.說卦傳》中:“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禮記》中:“天子負南向而立”,孔子說:“雍,可使南面” 。 -
3 # 夜狼文史工作室
中國文化之中,有方位的講究。
有的方位比另外的方位尊貴一些。
比如,東面的方位,有的時候比其他方位尊貴;有時候是北面方位尊貴。
流傳的尊貴的方位,主流的說法是:南面稱王。
此語出自《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信能右折燕齊,左振扶桑,凌轢沙漠,南面稱王。”(《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
這兒所說的“南面”,指的(人的臉)面朝南。
一個人的臉面朝南,他的背必然靠北,也就是古人所說“坐北朝南”。
與此相對應的是另外一個片語:北面稱臣。
這兒所說的“北面”,指的(人的臉:面)朝北。
一個人,只有背靠南的時候才能夠面朝北。
面朝南(坐北)的人在語境之中是“王”、“天子”( 南面稱王)。面朝北(背南)的人在語境之中是“臣”、“下屬”(《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君主宜郊迎,北面稱臣。”)
所以,在古代社會,“面南”成為了尊位,“面北”成為了屬下的方位。在方位上也是有尊卑的。古代的衙門,對於普通人來說,屬於威嚴的地方,屬於有權威的地方,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比如平原城市),衙門的門應該都是朝南面開的,只有在山區或者山城,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才無法實現這樣的方位理念。
當然,這樣的理念,在遠古的時候是相反的。
夏商周時期,方位的尊位是在南面,坐南朝北是尊位,所以有北面稱孤之說。
這從“文王八卦”可以看出來。在文王八卦之中,南方在上方,北方在下方,只是到了春秋戰國,甚至更晚的時候,從卦象的方位之上發生了變化,北方成為上位,南方成為下位了。
所以,提問中的“古代衙門”,如果是西周以後的,應該是“朝南面開”門,如果是遠古比較商周時候的衙門,其門估計應該開在北面。
到了後世,實際的衙門的例子,估計只有明清的了,肯定是門朝南開。再早的,應該有儲存兩種情況的古蹟,比如濟南所存在的唐朝時期的村落章丘文祖。在文祖村落已發展成北有“玄帝閣”、南有“大仕閣”的城池,兩閣門皆為鏨子加工的精細青石所砌,拱券為大青磚。兩閣門相隔七百多米,號稱“二里長街”,是章丘南部最長的街道。在著名的“大仕閣”上層,分為兩個廟宇,其中的觀音菩薩坐北朝南,表現出近古的觀念;而其中的文昌則坐南朝北,繼承了遠古的觀念。此處的古蹟保留了兩種觀念的存在,這也是盛唐時代的胸懷體現……
回覆列表
中國處在北半球,一般房屋都是面向南方向陽,另外一個古代講究面南而治。所以古代衙門基本是門朝南。古語有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