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墨學堂一一張睦
-
2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書法中有出處的錯誤,現在練習時,應該把它糾正過來。在古代的碑刻中,由於工匠們操作失誤,有的字少刻一筆,有的字多刻一筆的現象時常有之。還有就是有的碑刻年深已久,受到大自然惡劣環境的浸蝕和風化比較嚴重,導致些字的點畫殘缺不全(說明:具體例字就不一一列舉了)。
(上圖為《景君碑》中的“追”字,走字內的上部少一短撇)
(上圖為伊秉綬寫的“追”字,他把古人少寫的一小撇給補上了)
我們現在練習書法時,應把多餘的筆畫去掉,把缺失的筆畫補上。對於弄不準的字,一定要向工具書“求助”。練字書法也好,書法創作也好,我是一向主張要備齊工具書的。
(上圖為《葉慧明碑》中的“土”字,右下橫處明顯多了一筆)
那麼,學習書法須備哪些工具書呢?我認為,正版《書法大字典》要備;許慎的《說文解字》要備;《現代漢語詞典》要備;《辭海》和《辭源》也要備。有了工具書之後,就會查詢到相關漢字的出處,以及規範的、正確的寫法,這樣,無論是書法作品參展或送人,別人都不會在文字上挑出毛病。
(上圖為 《李文墓誌》中的“冰”字,古人就是這樣寫的)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來的各類書法展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古人用過的字,包括異體字,只要標明出處,評審人員也是認可的,反之,評審人員有權決定字的正確或不正確。
-
3 # 楚秋堂
首先,對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想要回答好,先得搞清楚,古代書法中有出處的錯誤指的是什麼、有哪幾類。
第一類,有塗抹的錯誤。我們知道,在古代留傳下來的大量墨跡裡,我們經常會看到原作上在大量的塗抹,比如,最常見的《蘭亭序》裡,就有幾處明顯的塗抹痕跡。
看第一張圖裡,“向之”兩字,明顯是塗抹改後的地方。第二張圖裡,悲夫的“夫”字明顯看出是從“也”字改過來的。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原作書寫者在寫好全篇後,重新審看全文中發現錯誤後,為了不影響全篇的章法美感,直接在錯誤處塗改造成的。
第二,書法中的錯字與異體字。今天來看古代書法中的異體字,會被認為是錯誤字。不過,要注意,中國漢字畢竟是具有實用性的文字表達工具,這一特性決定,在日常工作學習中,我們使用漢字時,不能寫出字典上不存在的異體字,這同寫書法時的環境、用途是不一樣的,這一點要嚴格區分開來。
上圖我畫紅圈的三個字就是這一類的“錯別字”。帖中的“悟”字,應該是“晤”;帖中的“趣”應該是“取”;帖中的“因”字的寫法是古時候的寫法,今天已經沒有收錄在字典中了。
大概古代書法字帖中的錯誤主要就是上述兩類,之所以說有出處,是因為有墨跡真跡作為證明。這裡想強調一點,在書法領域裡,這樣的“錯誤”其實是挺多的,我們不能強求古人寫字的過程中不會出錯,他們一樣也可能出錯,但是由於他們的書法名氣大,所以後人在臨摹他們的作品時,同樣按原樣保留了這些錯誤,照臨不誤!(比如蘭亭序,現在我們看到的墨跡全是唐代的臨摹本)因此,這樣有出處的錯誤就流傳到了現在。
其實,在書法領域,我們不用太過於糾結這些有出處的錯誤,因為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既是為了寫好字,也是為了學習古代文化。從臨摹的技巧訓練角度看,古人怎麼寫,我們就怎麼寫,不應當隨意改變寫法或是字,這樣才能儘可能地保留住原汁原味。同時,我們也要為了從書法中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目的,必須對自己所寫的所臨摹的字帖的原文內容進行仔細研讀,既要知道如何斷句,也要知道哪些字是異體字,哪些字是作者當年寫的“錯別字”,這樣我們才能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漢字修養。
自作小詩一首,供大家一嗔笑爾!——習字千百遍,其義記心田;敢問錯出處,知其所以然;日夜勤臨池,推敲有萬言;翰海藏大道,感悟出毫纖。
附:近日練筆小品
回覆列表
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古代碑帖上的字有很多字,與規劃字有差別,有的多了一點,有的少了一點,比如"土"古代很多書家都習慣多寫一點"圡"比如"流"很多書家都不寫㐬字上面那一點,原則上只要古代碑帖上出現的字我們都能直接用,從書法藝術的角度看是對的,但寫規範字還是不能用的,老師會視為錯別字,所以要區分對待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