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陵遊人
-
2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我覺得這件事怪怪的。
嘉慶是清朝著名的平庸天子,做事優柔寡斷,一生唯一的一次快刀斬亂麻就是在乾隆的喪葬典儀期間殺了和珅。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去世,和珅作為太上皇最信任的部下,出任首席治喪大臣,次日和珅就被革職拿問。正月初七,和珅被交由刑部審問,府邸被查抄。正月十一日,嘉慶釋出上諭,公佈和珅二十條大罪。正月十三日和珅被逼自盡,此時距太上皇去世只有十天。
別的不說,查抄一個大臣的家產,全部清點一遍需要多少時間?
看看指控和珅的罪名,第一條是送嘉慶一個如意,拍馬屁罪。第二三四六條,多騎了幾步馬多坐了幾部轎少掉了幾滴眼淚,擺譜罪。第五七八九十條,辦事不力罪,都是小事。第十十一條,任用私人,這個稍微大一點,不過自古以來沒一位權臣不是如此。第十三十四是建築逾制,擺譜罪升級。
第二十條,手下奴才有錢罪,劉全財產二十萬。
沒有貪汙,沒有人命,沒有大逆,沒有給國家社稷造成巨大損失,抄得財產比傳聞少了一百倍。這案子辦的明顯夾生了,為什麼不再深究呢?
和珅無疑是個貪官,貪汙八萬萬兩恐怕不是冤案,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錢呢?
我覺得只有一個解釋,錢花了。誰花的?只有一個嫌疑人,乾隆。
乾隆晚年,奢侈浪費逐年劇增,國庫根本不堪重負,有多少錢都不夠他花的。和珅作為他的大管家,負責給他搞錢。正道的錢不夠,就到歪路上搞;歪到有損國體怎麼辦?和珅自己背黑鍋。這就是和珅被重用和信任的原因——他是皇帝的白手套。
那麼白手套髒了,是不是要扔掉了呢?我估計嘉慶在乾隆喪儀殺和珅,而且殺的那麼決絕那麼麻利,一點也不顧及別人說他對先帝不敬,一定是乾隆授意的。和珅應該死於乾隆的無情遺照。
這樣嘉慶不敢深究的行為也就非常合理了。
-
3 # 瓦爾登湖說故事
1、嘉慶皇帝隱忍和珅多年,特別是乾隆太上皇那幾年,和珅被稱作“二皇帝”。嘉慶皇帝想殺和珅之心早已有之。
2、嘉慶皇帝孝順,當時乾隆皇帝退而不讓,還是在掌權。乾隆寵信和珅,嘉慶皇帝礙於乾隆權威。
3、乾隆後來,驕奢淫逸,喜好鋪張,沒有節制。六下江南,前四次造成國庫空虛。後兩次是和珅讓當地官員贊助的。
4、當時國家腐敗滋生,貪官汙吏增多,並且推行議罪銀。當時上繳的錢財都是落入乾隆和和珅口袋。
5、乾隆皇帝養一個大貪官,對於嘉慶皇帝來說殺了之後可以充實國庫。
6、皇帝的口袋有可能空空如也,這是一筆糊塗賬。殺了和珅,等於過去的糊塗賬,爛帳,都不再深入去追了。可以推倒和珅身上。
7、總之錢是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還是給乾隆兒子嘉慶皇帝存的。
回覆列表
首先要說明的是,和珅是在“嘉慶四年”,即嘉慶帝他爹乾隆皇帝死的那一年被除掉的。乾隆死後十五天,和珅被賜自盡,年49歲。
關於嘉慶到底該不該賜死和珅,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和珅貪汙弄權該殺,也有人認為應該留下和珅以利於均衡朝中的勢力。
個人認為,和珅該殺。原因如下:
一、錢。民間歷來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和珅善於經商,開設有當鋪75間,大小銀號超過300間,同時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等境外勢力進行商貿往來,再加上貪汙等所得,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據說這超過了當時清政府15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殺和珅無疑將獲得一筆龐大的收入。
二、權。歷來都有人認為應該留下和珅以利於均衡朝中的勢力。簡單的說,就是所謂的“君王制衡權術”,這是古代帝王駕馭臣下的方法。但問題是,嘉慶是否有能力駕馭和珅呢?
在嘉慶剛登基時,乾隆皇帝雖然成了太上皇,但仍緊緊攥著手中的權力。上朝時,乾隆使和珅站於身旁,滿朝文武上奏,和珅"聽取"乾隆指示,而後作出判斷,總攬朝政,而坐在一旁的嘉慶毫無實權,和珅儼然已經是攝政的架勢。時人稱和珅為“二皇帝”,這樣看來並非沒有道理。在嘉慶當皇帝的前三年裡,準確地說應該是乾隆死前的這段時間裡,嘉慶皇帝是沒有實權的,實權握在乾隆和和珅手裡。
當時的乾隆已經80幾歲,把控朝政的和珅安插親信,排斥異己,掌握官員的生殺大權,甚至透過太監、官女或者親信官員等監視皇帝。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又談什麼“制衡之道”呢?
綜上所述,嘉慶為“帝”,和珅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