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儒姐在北京

    努爾哈赤的父母被李成梁所殺,努爾哈赤和他的弟弟被李成梁俘虜,李成梁的妻子看努爾哈赤儀表不凡,所以將他放走了。

    努爾哈赤在回家途中,召集了祖父和父親留下的十三副鎧甲,憑藉這這部分兵馬,努爾哈赤不斷征服家鄉周圍的女真部落,並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隊,將它命名為黑旗。隨後,在不斷的征戰中,他又收服了鄰近的一大批部落,兵馬也不斷擴充、壯大,作戰能力也大大增強,為了便於統治和管理,於是又組成了紅旗。

    建立紅旗後,因為紅旗的作戰能力要強於最初的黑旗,所以努爾哈赤將黑旗交給了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自己統帥新建的紅旗

    後來,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與海西女真之間的戰爭,努爾哈赤最終征服了海西女真,諸如林丹汗的妃子等都率部歸順了努爾哈赤。因為他們兵馬眾多,作戰能力也十分強大,可以組建為新的一旗,所以又將這部分兵馬組建為了白旗,並把白旗交給自己的長子褚英統領。這就是最初三旗的來源。

    在後來的權力鬥爭中,舒爾哈齊被幽禁致死,褚英因性格暴戾被殺,黑旗和白旗都被一分為三。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正紅旗由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統領,擁有25個牛錄,鑲紅旗由代善的長子嶽託統領,擁有26個牛錄,剩下的鑲藍旗由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統領。白旗分為正白、鑲白和正藍旗。旗主依次分別為:董鄂和合理、褚英長子和莽古爾泰。與此同時,努爾哈赤自己統帥的黃旗也被他一分為二,變成了正黃和鑲黃旗兩旗。自此,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 2 # 莫味道

    1.八旗制度的形成及優越性

    人類構建更復雜的組織形式都是為了提升組織密度,從而更充分的利用資源。

    古代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漁獵民族擅長騎射,吃羊肉喝牛奶長大,蛋白質攝入高,身材壯碩,單兵作戰能力遠高於南方的漢人,但遊牧民族以部落為單位相互攻伐,一盤散沙。

    一旦各部落團結起來,就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鐵蹄就能踐踏南方的漢人政權,誰能統一各部族,誰就能成為北方雄主。

    滿族起源於東北女真部落,氣候嚴寒,生存條件差。但擅長騎射、耐苦寒,是天生的戰士。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面臨著怎麼統治的問題,他改進了傳統的“牛錄製”,帶著他的八旗制度來了。

    八旗制度從氏族制度中發展而來,早期女真各部外出打獵實行“牛錄製”,十人一單位按氏族出行,各出一箭,以一人為頭目,頭目稱為“牛錄額真”。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開始了和明朝的拉扯,1601年,為了強化自己的勢力,他把十人一單位的牛錄製度,改成三百人一牛錄,牛錄成為最基本的軍事和行政單位。

    每五“牛錄”為一“甲喇”,每五“甲喇“為一”固山“,也稱旗,開始時有黃、紅、白、藍四旗,後來加上鑲黃、鑲紅、鑲白、鑲藍。此時八旗加起來六萬多人。

    六萬多小火苗在八旗制度的聚攏下,成了熊熊烈火。

    八旗制度是一種行政組織,具有行政、軍事和生產三個方面的職能,平時耕種打獵,戰時出征。此時的八旗是一種聯合共治。藉著制度上的靈活性,滿族可以傾國而來、傾國而去,把資源和效能發揮到極致,努爾哈赤在與明朝的戰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努爾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統帥,旗主一般由努爾哈赤的子侄擔任,八旗旗主聽他指揮。

    旗主在旗內享有至高的權利,旗內軍民效忠旗主,旗主效忠努爾哈赤。凡遇軍政大事,必須召集八旗旗主商議。出征時八家平攤軍備,戰利品和奴隸由八家平分。

    2.八旗制度的消亡

    八旗制度有個不可忽視的缺點,為領導者所不容,旗主的權利太大。

    皇太極削弱了三大貝勒的權力,自己擔任鑲黃、正黃、正白三旗旗主,後來這三旗被稱為上三旗。

    皇太極不斷削弱旗主的權力,加強自己的權力。

    清朝入關後,雍正大肆屠殺親貴,派出自己的親信直接管理旗務,強迫旗丁脫離與旗主的關係,直接隸屬於皇帝。

    入關後,八旗兵的主要任務改成了駐防各軍事要地,作戰的任務交給了綠營兵。八旗兵長期脫離戰爭,活力盡失。康熙時三藩之亂,八旗兵幾乎不能上戰場作戰。到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去杭州閱兵,八旗兵丁射箭脫靶,有人還不會騎馬。雖然戰鬥力一瀉千里,但欺壓百姓、搶佔民天、提籠架鳥方面都是一把好手。

    入關前,流傳著這麼一句傳言:滿洲兵滿萬人,則天下無敵。入關後卻墮落成勾欄瓦肆的常客、鬥雞走狗的紈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裝裡搭配白T恤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