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諞秦腔

    《二進宮》是秦腔傳統骨子老戲,是每個劇團逢演必唱的保留劇目,其核心唱段在群眾中的傳唱度也極高,但就是這樣一出影響力深遠的戲,在《二進宮》一折中卻出現了一個邏輯性和常識性的錯誤,那就是楊波所唱的“英布朋越漢張良,那張良背劍把信訪”上。《二進宮》一折是秦腔經典全本戲《忠保國》中一折生、旦、淨配合的唱功戲,節奏感極強,以中速二六板和緊二六原板為主要的板式結構。其中為了達到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楊波、徐彥昭、李彥妃為了各自的利益透過博弈均得到了最大化,首先,楊波一個兵部侍郎一躍為例三公,其楊門也是“一人成仙,雞犬升天”,其次,徐彥昭在世襲公爵的基礎上,女兒加封朝陽正院,進一步穩固了其家族的地位,第三,李彥妃委屈求全,即保了大明江山的正統,又落了個安享晚年。而在這一博弈的過程中,楊波的利益無疑是做好的,在爭取利益的過程中,楊波引經據典,可以說使出了渾身解數。其核心唱段“千歲進宮休要忙,聽為臣於你講比方”就講到了前面我們提及的韓信和張良的故事。但是在這裡有個常識性的錯誤是,漢初三傑是“蕭何、張良和韓信”,英布和朋越雖然在西漢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其於韓信相比依然差別很大。即就是我們姑且認為前面唱詞中“英布朋越漢張良”的提法無有大礙,但是縱觀整個唱段,除了在此過程中提及了英布和朋越二人外,其他的唱詞中再沒有出現過,而是以張良,蕭何等為主要線索說明了楊波怕“鳥盡弓藏”,這樣從邏輯上看,英布和朋越在此段唱詞中出現,就非常的突兀,對整個劇情的推進沒有任何的作用,因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性錯誤。

  • 2 # 細節之神

    此類問題不過是粗通文墨之人制造的偽問題!包括秦腔在內的所有地方戲曲,從文化屬性來講,都屬於民間文化形態。所謂語法錯誤、不合邏輯等是其特點之一。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探究與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民間文化內涵(如民間意識、民眾思想等),而拿著精英文化的尺子去丈量民間文化的長短本身是荒謬的。因此,別自作聰明!別以為上過大學就不是文盲!

  • 3 # 如義齋人

    其實,中國傳統戲曲的所謂的“明顯錯誤”,不僅秦腔《二進宮》有,其他許多劇目劇種也都有,而且在樓主以前,有許多人也都已經明確指出了。就《二進宮》來說,除了故事屬於虛構,劇中的侍郎官楊波唱詞,也有兩處“明顯錯誤”,一是前面唱段“英布彭越漢張良”的“漢初三傑”之錯,二是後面“劉秀十二走南陽”唱段的與史實不符等等,但是,這樣的所謂“錯誤”,除了撰寫博文和普及歷史知識講座,實在沒有太細追究必要……

    我們說,傳統戲曲雖然有歷史的教化作用,但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藝術形式,在對真善美的弘揚和對假醜惡的鞭撻中,不會也不可能完全拘泥於歷史的“真實”,如果我們真要用歷史教科書的“教條”對其吹毛求疵,則不免太過荒誕了!

    且以《闖宮抱鬥》等“封神榜”系列故事為例,我們都知道,“商紂”是後世史冊對商代亡國之君“帝辛”的稱呼,那麼在戲曲舞臺上,在演員的對白旁白和唱腔中,如果完全尊重歷史史實的話,怎樣才能讓後世觀眾明白“這個戲說的是殷紂王寵妲己的故事”呢?恐怕連偉大光榮正確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也只能無能為束手無策徒喚奈何了……

    另外,從戲曲舞臺的藝術氛圍來看,如果把《兩郎山》中“楊繼業碰碑”一折還原歷史真實而改為“被俘絕食身亡”,其悲壯的藝術感染力顯然會遜色許多……還有,西安易俗社全巧民老師版的《湖陽春夢》中的搶親場面,如果因為要尊重歷史事實,而把宋代才出現的“囍”取掉,讓漢代的婚慶舞臺變得光禿一些,那麼,中國戲曲舞臺特有的諷刺藝術效果和感染力量肯定會大煞風景了!

    還有,為了尊重歷史,如果我們抬槓式的要求,把戲曲表演程式取掉,從皇帝做起,讓趙匡胤牽一匹馬上場……… 呵呵,連我也覺得自己無知無恥了……

    當然,中國戲曲只有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永遠保持其強大的生命力。這一點,新中國成立後,秦腔藝術成果輝煌,如傳統劇《鍘美案》《狀元媒》等等的改編整理,如《祝福》《梁秋燕》《大樹西遷》等等現代戲的移植和創作…… 相信,明天更美好!

    我們拭目以待,人才濟濟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在以後的新排現代戲傳統保留劇目《血淚仇》時,能夠把從最初創作演出時就已經存在的劇中主人公王仁厚兩句唱詞的語法錯誤予以糾正,這就是:

    “有一日龍王住了一晚,

    來兩個(不管“兩個”或者“幾個”都屬語法錯誤)壞軍隊口出胡言……”

  • 4 # 工控老男人

    問出這個問題,就是在沾沾自喜顯擺自己的學識,真正明白的,誰還去問這個問題。

    所以樓主,拿著自己的無知,去顯擺自己的無所不知。這豈不是一個滑稽的場面?

  • 5 # 古豳王

    《二進宮》是秦腔傳統本戲《忠保國》中的一折,常常單獨演出,西北五省秦腔戲迷耳熟能詳。本戲《忠保國》也叫《黑叮本》、大升官。

    劇情概況是:明穆宗去世時,太子朱翊(神宗)年幼,無法繼位,太后李豔妃垂簾聽政,受其父李良誘騙,將朝政交其執掌,並言明太子長大後還政於太子。但李良居心不良,公然謀位。後定國公徐彥召與兵部侍郎楊波看出李良野心,兩次進宮力諫。徐彥召商議楊波令義子趙飛搬兵,問罪李良,重整朝綱,還社稷安寧靜。

    姑且不論這處傳統戲的歷史真實性如何,但毋庸置疑《二進宮》這折戲卻是無比的經典,戲迷可能都把這折戲的主要唱段唱詞,熟練的背誦下來。經過本人對很多名家演唱版本的聽、看欣賞,對每個唱詞的反覆對比,舉得唱詞精練,符合劇情和人物的心態。有抒情,也有敘事,體現了雅而不俗,雅俗共賞,這可能也是這折戲久演不衰,常演常新,演員愛演,觀眾愛看,戲迷愛學的原因。

    至於唱詞中的明顯錯誤,我沒有發現,對有些朋友提出的所謂錯誤,也不以為然。因為他是戲曲,不需要和嚴謹的歷史事件掛鉤。咱們還是好好欣賞經典吧,讓秦腔經典永存!

  • 6 # 無慾70335093

    文工個錯誤就是:那張良背劍把信訪,訪來韓信扶高皇。歷史記載是肖月下趕韓信,卻怎麼成了張良背劍把信訪。本人認為應是:那張良本薦把信訪,因為過去老藝人都是口頭傳藝,加上方言有別,就以訛傳訛地傳下來了,我也是個愛好者,演唱時早已改過來了。

  • 7 # 風聲浪子84

    戲曲與小說是文藝作品,哪怕歷史演義終歸也是小說,是藝術就允許浪漫的與虛構虛化甚至虛幻地存在,以古喻今者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將文藝作品與正史對掛,沒幾多少小說與戲劇是沒有錯誤與失實的。這一方面因為作者所處年代掌握知識資訊量條件有限,另一方面作者也許出於創造意圖的需要而故意張冠李戴,當然還有作者政治與思想傾向即價值觀的取捨需要。所以今人不站在歷史角度上去看問題,不從作者思想深處去分析作品都是不足取的思維,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研究與探討。廣義文學也好,狹義的小說、戲曲、詩詞也好賞析與批判都是必要的也是應全面的。有鑑賞才能使美學更美,有批判才能使文化思想思維更進步。一味對某文藝作品過度熱崇甚致神化與一味對某作品過度解讀與批判都不是正確文藝方針與路徑。比如,鬼谷子,老子,孔子,孔明,關羽,包公很多時候被我們後人過度解讀與神化了,而朱元璋,曹操,周喻,宋潘美,又被我們給過度給反面或邪化了。因為我對原戲詞不瞭解也沒有研究,僅就文藝一般現象而談下我對這種現象的看法而已。

  • 8 # 讀史話滄桑

    呵呵,傳統藝術作品,不只是講述歷史,其本身除了娛樂欣賞外,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教化、宣導傳統的倫理道德,即忠臣良將人人敬、善惡到頭終有報,所以藝術作品很多不一定百分百符合歷史,但必須符合人物的性格設定,這齣戲本身就是架空歷史的萬曆小時候的故事,人物、情節本身都是影射或虛構的:蕭何在戲曲中的形象和曹操一樣,是奸相,所以,他不能做好事,張良是忠臣、是智慧的化身,所以,好事都是他做的,韓信是忠臣、良將,但由於其功能太大,所以才會被奸後和姦相合謀害死,而其指的奸相就是蕭何。

  • 9 # GoGoGo4162456887

    傳統劇目大多是古藝人口口相傳下來的,我記得小時候每到快過年時,各村都要組織戲班子,請一些老藝人,基本上沒劇夲,都是口口相傳,後來才有文人整理,有些唱詞錯誤之處較多。二進宮基本上是根據明朝英宗,萬曆兩代皇帝的故事改編而成,大多人物都是虛構,有的只是借個姓,如徐,楊待郎借用三楊,李豔妃借萬曆生母李妃,

    其實它的劇名有好幾個,大保國,趙飛搬兵,大升官等。秦腔唱詞還要押韻,如英布,彭越漢張良,就大體押的是前後將和訪。仔細起來就感覺到有錯,戲劇和電影電視的曲別就是大寫意和寫真。

  • 10 # 二人轉拉場戲

    很正常,因為古代沒有DVD和手機,戲曲都是聽著學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音和吐字,在傳習的過程中難免有錯誤的人名和錯誤的地名,這很正常。畢竟古代文盲多,尤其是唱戲的大部分貧苦出身,被稱為戲子。根本沒上過學。戲曲唱詞就是為文盲量身定做的。就算一個字也不認識的人,也不影響唱戲,大體意思說明白了即可。再加上演員如果唱戲的時候忘詞了,還需要有一個隨機應變的本領,那就是扣轍,

    比如:

    楊八姐縲馬向前行,

    有的文盲表達不清,也可以唱:

    楊八姐打馬奔南京。

    於是就出現了專家們覺得錯誤的地方,

    在楊家將故事裡,是否有南京

  • 11 # 天涯夜話

    英布彭越漢張良,這句話有什麼錯?

    有的人偏偏要說什麼漢初三傑,這不是硬套麼。說的英布、彭越都是受過委屈的,張良也是,不過張良看出來就歸山修道了。

    後面,一般說“張良背劍把信訪”,薛志秀唱的是‘那蕭何背劍把信訪’。

  • 12 # 湯豆之主

    戲劇中唱詞有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劇作家不是歷史學家。就如《二進宮》,京劇中李豔妃唱的“昔日裡有一個潘老丞相,李氏夫人替了皇娘,紫竹林內生太子,她的名兒萬古揚”,典出何處?三人跪唱的魚咬尾中李文北門帶箭傷,伴駕山前又收李廣……符合歷史嗎?何必深究。

  • 13 # 天涯雲天

    問題提出者估計是看出了《千歲進宮莫要忙》這一絕妙唱段的問題。說實話,這段我在很早就聽出問題,但我不覺得是問題,反而是藝術。

    先看一下這段詞:

    楊波唱

    [花音搖板]千歲進宮休要忙,

    聽為臣與你講比方,

    [二倒板]西漢駕前幾員將,

    千歲呀,

    [慢板]英布彭越漢張良,

    那張良背劍把信訪, 

    [二六]他訪來韓信扶高皇,

    他都與高皇爺家把業創,

    在九里山前擺戰場,

    大戰場,

    小戰場,

    九人九馬九根槍,

    立逼的霸王烏江喪,

    才扶劉邦坐咸陽,

    南門外築臺拜過將,

    把將軍官封三齊王,

    他朝裡有個蕭何相,

    後宮院有個呂娘娘,

    蕭何相,

    呂娘娘,

    他二人安排定計害忠良,

    天上使的漫天網,

    地下蘆蓆鋪幾張,

    他朝裡無有斬信將,

    後宮院轉來女陳倉,

    九月十三韓信喪,

    天降鵝毛下淋霜,

    長安城百姓都亂嚷,

    保國忠良無下場,

    千歲你去臣不往,

    [代板]臣恐怕學了三齊王,

    千歲呀,

    臣我無有下場。

    故事背景:徐彥超與楊波二進宮見李娘娘,以求“全龍保國”,但為使李娘娘真正識錯誤,二人與李娘娘耍“小心眼”,故意不答應保國,以求娘娘實言,並獲得更大授權。

    徐彥超剛猛直率,楊波心思機巧。這二性格乃是秦腔戲之絕配。如果與關中人交往多了,你會發現,這兩種性格人往往在一起。楊波屬於民間所說的“蔫怪”人,往往說話又準又狠還讓人哭笑不得,遇事愛“挑起壓下”。他一挑事,徐千歲一壓,二人一唱一合。

    這段唱板路四變,以花音搖板開腔,挑事兒,引起注意,又轉二導板,兩句唱,“千歲呀”,吊徐胃口,進而“壓下”,由慢板轉二六板,一板一眼,“數家常”。這是戲的特點,各種劇種均有,而秦腔為最。“數家常”能起大唱段。著名的“七十二個再不能”和“三十六哭”均屬於此。

    而楊波這次卻是打比方。以西漢韓信被蕭何、呂后騙進宮殺害來比方此時情景。這實際上是耍心眼兒,要討徐幹歲心理話。後面徐千歲果不設防,將心中實話合盤托出。

    這段唱詞最明顯錯誤在於“才扶劉邦坐咸陽”。但我估計很多人看出錯,讓他改,還是錯,而一深究又好像沒錯,但字面上還是錯了,而從戲曲來講,又不錯。

    首先看第一層錯。東漢都城在長安而非咸陽,這個錯了,估計提問者是看到這個才問的。但若改為長安,才真是錯了。

    第二層錯。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取勝後,在洛陽稱帝建立西漢政權。故較真兒應改為“才扶劉邦坐洛陽”。

    第三層問題。有人說,劉邦先入咸陽,不管後面,至少在咸陽先坐了。這當然對,但此時與韓信無關。

    第四層事實錯了,但合戲路。首先看劇種,秦腔,關中戲,秦人怎肯讓劉邦坐洛陽。秦人愛面子愛吹牛,這個機會不會給洛陽,且前面談了,如果硬說咸陽也可以,或硬把長安與咸陽混代亦無不可。而最重要的是押韻。洛陽也押韻,為何不用,鹹,洛,你品,細品,味兒不一樣。咸陽,合乎戲路。

    又有問題了,不知有人看出來沒有?“南門外築壇曾拜將,把將軍官封三齊王”。“拜將”與“封王”時空完全不同,兩句這麼聯,行嗎?戲就這樣,以唱腔完美,不能扣字眼兒。

    戲曲藝術,不同於影視。戲曲是中國文化之瑰寶,有人說聽不懂戲,其實是未入戲。

    竇鳳琴、張蘭素、譚建勳演唱的《二進宮》乃是戲迷一道大菜!喜歡了去聽一聽。

  • 14 # 浪漫主義追求者

    侍郎官楊波唱詞有兩處“明顯錯誤”前面唱段“英布彭越汗張良”的“漢初三傑”之錯,後面“劉秀十二走南陽”唱段的與史實不符等等,但是,這樣的所謂“錯誤”,除了撰寫博文和普及歷史知識講座,實在沒有太細追究必要。

  • 15 # 葉落無聲153

    秦腔《二進宮》中有一句“立逼的霸王烏江喪,才扶劉邦坐咸陽”。眾所周知,秦,自秦孝公由櫟陽遷都咸陽,直至子嬰,秦朝也在咸陽宣告結束。而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也是聽從謀士張良的建議,選擇定都長安,長安,這個名字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叫的,長安和咸陽雖然離的很近,但是兩碼事。之所以這麼唱,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1過去老藝人教戲靠的是口傳心授,一直就那麼唱著,錯了也就錯了。2“咸陽”的“陽”字正好和上一句“烏江喪”的“喪”字同韻,如果改為“長安”,“安”字和“喪”字韻母不一樣,唱起來比較彆扭。

  • 16 # 華哥174199885

    不知道!我是地道道的廣州人!粵劇是我的至愛!如:徐柳仙的(再折長亭柳)!白駒榮和林小群合唱的:(祝伯返唐山)等等!每個地方都是有自己的文化和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F7的隔音效果怎麼樣?行車噪音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