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小隱
-
2 # 初心初見初戀
不贊同
1、求而不得,是一廂情願
你強行打擾別人的世界,感動的只有你自己,而這感情中往往有一種不甘心,因為不甘心自己的付出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就折磨自己
求不得,而放不下,這隻能說明,你愛那個人,而我認為的真愛卻是兩個人的世界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憑什麼,你的感情,別人就一定要接受,這些都是你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
2、而真正的愛情,得一人相伴,共話白頭
兩個人平平淡淡的,不離不棄的,相濡以沫的,才是真正的愛情
就是兩口子組成一個家,共同為這個家一起奮鬥,讓這個家更好,老了,一起在陽臺養花曬太陽
沒有背叛,沒有離開,我不嫌棄你,你也不嫌棄我,或許會有爭吵,但是即使再厲害。我也有種底氣,你不會離開
-
3 # 細細情語
我不太贊同這個觀點,過於片面,何為真愛?每個人對於真愛的定義都不一樣,有人追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有人追求轟轟烈烈的愛一場,即使最後沒能在一起那也是刻骨銘心,有人追求你情我願兩箱廝守,永不分離。有人定義,你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即使這輩子不能和你在一起,你也是我心中永恆不滅的愛。得不到的愛視做“永恆”,也只能對於某些人對自己所愛的人的“真愛”定義。有的人一生追求,求而不得,卻忽略一直守候的身邊人,默默的為你付出一切,等忽然有一天你的白月光已變得模糊不清了,才驀然發現,身邊人才是你真正愛的不可缺的,那份永恆不離的愛。所以珍惜眼前吧,看看求而不得是不是你那份永恆的愛
-
4 # 風箏立夏
我贊同,或者我換一種說法,沒有走到最後的愛情才會永恆。兩個愛的刻骨銘心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沒走進婚姻,這種遺憾會一直讓人惋惜,這樣的愛情也會一直留在心中。
為什麼童話故事寫到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就結局了,因為婚姻是一地雞毛,是無休止的爭吵和厭倦,就像紅玫瑰與白玫瑰寫的一樣,最後,如果你得到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玫瑰就成了牆上的蚊子血,而白玫瑰還是窗前的明月光,白玫瑰亦然。得不到的總是好的,得不到的愛人永遠是胸口的那一顆硃砂痣。求而不得才真愛永存。但生活總是現實的,我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珍惜眼前人,且行且珍惜吧!
-
5 # 林鈺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幾千年前的詩經就說了,大家都只愛求的過程,越是求而不得,越是持久。
最體現這種感情的著作我覺得應該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這一求便是五十年。
“求”,肯定是因為愛,但這個愛到底能持續多久,全靠“求”的人的堅持,能堅持到底的並且得到了也能矢志不渝的,我覺得那才是“真愛永存”吧。
真愛也不僅僅片面地存在“求之不得”的愛情中,平凡的相遇也有真愛;日久生情也有真愛……很多很多,提問太片面了。
-
6 # 雅雅86487220
我覺得我對愛情這觀念很模糊,我想我可能對愛情不來電。雖然我結婚了,因為我不挑剔,可能因為我心軟,重情義,所以沒離婚的原因吧,愛情於我而言真的好遙遠,我都不懂愛情的真諦是什麼的
回覆列表
求而不得,只是會變成那人心頭的硃砂痣,頭頂的白月光,得不到的是會永遠在騷動,然而,這就是真愛嗎?
當然不是,這只是人的本性而已。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知覺生長模型》認為動機和需要(會成為優勢興奮中心)是人類行為的內因。當動機或需要得到滿足時,人腦內的優勢興奮中心就會轉移到其他位置。在愛情中同理。
得不到的會一直被惦記,可能思想不成熟的人會認為這就是真愛,想要弄清楚到底是不是,得看真愛的概念是什麼?
百度百科中對真愛一詞有這樣的描述:
“如果對方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會比跟你在一起更幸福。你也願意放下自私、嫉妒、佔有慾、幻想、曾經付出的努力,而選擇放手。同時,你依然願意去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讓TA因為這個世界有你的存在而感到欣喜。那麼,你是真的愛。
而如果對方和你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那麼,你將有堅定的毅力來守恆住這份情。在慢慢人生路中,可以堅守信念,面對名利的誘惑,美色的吸引,旁人的阻礙,強權的壓迫,時間的流連,依然執著對待。不被說服,不為所動。你依然願意與TA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那麼,你更是真的愛。”
注意,這裡面,真愛與否和是否得到是毫無關聯的,尤其看第二段,在你的提問中,是不存在這種可能的,本來你以為是真愛的物件,因為得到而變成了蚊子血,白飯粒,說明了什麼呢,說明那不是真愛。
當然,是否存在概念中所描述的“真愛”,可以題外探討,或者說每個人對真愛的定義都不同,答案自不會相同,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你心中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