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敏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給學生布置作業,是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因此,學生在寒假期間,作為學校老師應該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假期作業,促進學生安排時間學習!

    一,多形式,謀創新。

    要想消除學生學習過程的疲勞感,多感官並用是個好辦法。作業的形式可以是語言的,文字的,圖畫的,符號的,音訊的、影片的等。也可以是體驗的和操作的。

    比如學生學習了“指路問路”的句型之後,就可以給學生布置諸如雙人對話的口語型作業,也可以是詞彙、地名填寫的文字型作業,以及閱讀並畫出簡要地圖的圖表型作業,甚至是學生錄音的音訊作業也未嘗不可。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提高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

    總之,要改變傳統的封閉式作業,使學生脫離死記硬背、枯燥重複的學習英語方式,注重聽、說、讀、寫全面發展,不可偏廢其一。英語作業還可以選擇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可將學習中西文化差異融入作業中。

    比如中國與外國的春節和聖誕節,教師可以佈置學生課後查詢有關這兩個節日的資訊的網路作業,從而以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視角看待相同的事物,增強情感體驗,讓學生深刻體會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既學語言又學文化,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保質量,控數量。

    首先,教師佈置的作業質量要過關,要注重作業的意義性、難度性和相關性。新穎並適合學生能力和經驗水平的作業被認為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作業。作業的難度要適宜,要能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功率、成就感。所佈置的作業要準確地反映課堂內容,重點難點突出,有針對性,從而成為課堂知識的有效鞏固和補充。

    其次,佈置作業的數量不宜過多。過量的作業不僅佔用學生的大量課外時間,還束縛了孩子的身體,對處在發育期的中學生不利。同時大量作業必會產生重複,違背心理學上的認知規律。所以教師在佈置作業時,應該精心設計,佈置及時,數量適當。作業要有啟發性、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心理學實驗表明,適當的過度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影響,但應保持75%的幅度以內,多則有害無益。

    三、重差異,分層次。

    由於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同一作業,對於優等生來說是易如反掌,駕輕就熟,對於後進生來說,可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佈置作業時也應分一下層次,可以把學生分成上、中、下三層或上、中上、中下、下四層,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難度的作業。優等生可給一些能力題、拔高題;差一點的學生可給一些基礎型、鞏固性的題。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除了難度分層,英語作業的佈置還可以按作業量分層和作業時間分層。至於學生屬於哪一層,讓他們自己選擇。同時還可以實行層級滾動。

    縱向上看,初一學生更適宜佈置抄寫和朗讀的作業。比如書寫英語字帖或錄製音訊檔案。初二學生由

    於有了一定基礎,可以佈置課外閱讀和背誦的作業,擴大語言積累和培養閱讀能力。對於初三學生,可安排學生寫日記或週記,操練書面表達力,為中考做準備。實踐證明,這種作業的佈置方法對不少學生有促進作用。當然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巧妙一些,照顧全體,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並輔以及時的監督。

    四、趣味性與實效性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增加了趣味性的作業,學生做起來速度快、效果好,因此我們應該把枯燥的機械性作業轉變為有實效的趣味性作業。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科目,讓學生大量的直接的接觸英文材料,並予以實踐,往往會取得好的效果。

    如在講授“be going to do”句型時,為了增加趣味性,我佈置了“你來表演我來猜”的作業,要求學生第二天在課堂上表演,學生做了精心準備,表演生動,語言流暢。同時,為了體現語言的實用性,我在當天又佈置了用此句型制定自己的週末計劃,並遵照執行的作業。第三天,學生的計劃都“出爐”了,並“上了牆”,在接下來的週末裡,學生都依次執行,並體驗了有計劃生活的樂趣!事實證明,結合教材,以新穎有趣的形式,在開放的實踐活動中應用所學,正是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所在!

    總之,作業是課堂效果的延伸。隨著素質教育的加深,要改變陳舊的作業觀,呈現全新的作業形態,拉大作業的“長度”和“寬度”,使作業不再是學生的一種負擔,而是一種自覺活動,一種樂趣,一種能力培養的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戰爭中為何不會殺敵軍派來和解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