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ubin168857121

    李世民是怎麼得位的,過程自己清楚,眼睜睜看著太子承乾魏王李泰的矛盾逐漸明晰公開,兩個兒子鬥爭越來越激烈,難保他們不會學著自己也來一出政變,真要那樣自己興許比父親李淵還慘!能否保命都還兩說。

    作為過來人果斷出手,將太子承乾與魏王李泰一同拿下,那才是萬全手段,在政治權力的鬥爭中,父子之情就只能放下了,暫時顧不了許多了!好在兒子眾多,特別是嫡子晉王李治已快成年,況且還有其他皇子也可考慮,他自己還是有時間慢慢培養的,所以儲君是不缺人選的。

  • 2 # 南朝居士

    李世民立李承乾為太子,為了防止太子坐大威脅自己,又用李泰制約太子。

    李世民這樣玩不是孤立的,

    曹操封曹丕為世子,又用曹植制約他,他暗示曹植,當初我23歲的時候,做了頓丘令,現在你也23歲了。

    十九年,徙封臨菑侯。太祖徵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孫權立孫登為太子,又用二子孫慮制約他,任命十八歲的孫慮為鎮軍大將軍,授予假節,單獨開置府署,

    輒與丞相雍等議,鹹以慮宜為鎮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權乃許之,於是假節開府,治半州。

    只是孫慮不小心死了,孫登權力最後還是大到威脅孫權了,於是孫登不明不白的死了,

    於是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又用四子魯王孫霸制約他,結果鬧出“兩宮之爭”,廢孫和,殺孫霸,

    看《琅琊榜》,用譽王制約太子,很多人就覺得梁帝沒事找事,喜歡權謀,立一個好人不就可以了?

    結果呢?立了忠厚的靖王,沒多久靖王就政變了,梁帝只有被軟禁了。

    《琅琊榜》很具有代表性,這種故事在整個魏晉南北朝及隋唐,基本每個皇帝都是這樣玩的,不這樣玩的都死了。

    楊堅立楊勇為太子,結果呢?嚇的自己晚上不敢上廁所,經過太子宮,就像如入敵國。

    上因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此去不遠,而令我每還京師,嚴備仗衛,如入敵國。我為下利,不解衣臥。昨夜欲近廁,故在後房恐有警急,還移就前殿,豈非爾輩欲壞我家國邪!”

    劉宋文帝劉義隆,被自己的太子劉邵弒殺了。

    石虎在接連殺了兩個太子後,說出了實情。

    季龍曰:“吾欲以純灰三斛洗吾腹,腹穢惡,故生兇子,兒年二十餘便欲殺公。今世方十歲,比其二十,吾已老矣。”於是與張舉、李農定議,敕公卿上書請立世。《晉書.石季龍載記》

    所以,處在那樣的政治環境裡,他不得不用皇子去制約太子,不然,不是他殺了太子,就是太子殺了他。

    雖然他知道立一個太子,用另一個制約他,這種玩法很危險,會父子兄弟相殘,他自己就曾經是因為這個政變上臺的,他比誰都清楚,但別無選擇,除非他不立太子,或者立弱勢太子,比如李治,

    李泰的悲劇是他被選中的那一天就註定了的,作為制約太子的棋子,無論怎麼樣,最後都是死,

    太子順利接班,他作為曾經的對手,肯定是死,太子死了、被廢了,他就沒用了,太子造反了,他還是死,

  • 3 # 凌煙歷史社

    要想明白李泰遭殃的原因,必須先了解當時整個事情的背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李承乾有足疾,李治懦弱,太宗不喜歡二人,四子李泰喜好文學,有才幹,很受李世民喜歡,但魏王李泰因太宗寵愛,所以目中無人,一直想奪取李承乾太子之位,因此兩人矛盾很深。而李承乾又不爭氣,喜好美色,能力又不高,慢慢的李世民對他失去了信心,把希望放在了李泰身上,李承乾害怕失去太子之位,便勾結漢王元昌,駙馬都尉杜荷等企圖謀反,被人告發,太宗將他廢掉。

    李承乾被廢,最有資格做太子的是魏王和晉王,魏王為了爭取太子之位,積極活動,而且還威脅晉王不要跟他競爭,晉王受到威脅後,十分憂慮,被太宗察覺,問起原因,晉王如實稟告,太宗十分震怒。這就是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

    最後,唐太宗立晉王為太子,李承乾沒得到任何好處,主要原因是兩個:第一,魏王與李承乾爭奪皇位,結下深仇,如果魏王繼位,必然會殺掉李承乾,甚至連晉王的性命也也不能保住。而晉王為人仁弱,又沒有積極爭取帝位,他繼位後,李承乾和李泰不會有性命之憂。第二,魏王陰謀奪取太子之位,如果立了他,就會給後世子孫樹立一個“太子之位可以經營而得”的先例,這是太宗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我認為李泰沒有得到太子之位的根本原因是他心胸太狹窄了,而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他的這個缺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鳳梨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