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學充電時間

    這個現象的確比較常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人對待家人、親近的人慢慢的沒有了耐心和包容心,特別是夫妻之間,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對待陌生人有時候卻顯得知書達理、遷就對方,會給對方說:“謝謝”“抱歉”、“對不起”等詞。對於夫妻來說,估計有很多人現在很少和另一半說“謝謝”、“對不起”等詞了,雖然說這些詞感覺有點“拉開”兩人距離,但適當的時候說,會增進夫妻、親人之間的感情。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自我覺察的原因。

    對待親人和對待陌生人的自我覺察程度不同,對待親近的人(準確的說是熟悉的人)基本上不進行自我覺察,即:在自己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去認清情緒,而是選擇直接被情緒控制著去行為。

    但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人們的自我覺察、對他人情緒的覺察能力,就顯得增強了很多。同時在為人處世上會以一種調節自我、他人情緒的方式進行,會顯得能夠很好的與陌生人交流、相處。

    另外,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從他人的認同中來自我肯定,很多時候,陌生人給的認同能夠讓個體感到自己更有價值,所以,人們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會想要獲得認同。當然,前提是這個陌生人能夠讓自己不反感。

    很多人,喜歡對親近的人發脾氣,特別是女性,理由就是:“就因為你是我最親近的人,我才給你發脾氣的”。

    親近的人為什麼要有這個“特殊待遇”?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就要了解對方背後的需求了,如果是女性,她們在外面受到委屈,回來給另一半或者親人發脾氣,多半是想要獲得安慰與支援。

    如果是男性(我感覺應該很少),回到家給家人發脾氣,一般是在外面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回來需要緩衝一下,但沒有合適緩衝環境,如:親人、妻子的嘮叨。

    情緒不好應該發洩出來,發洩的方式有很多,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心情舒暢”建立在親近人的“鬱悶”、“痛苦”之中,長時間這樣,感情就會越來越淡,直至分道揚鑣。

  • 2 # aimeetang

    凡世間的人,都活在人設中,什麼是人設,就是你極力想讓別人認為你想成為的樣子,所以有的人裝兇,有的人裝好,但這都不是他們真的自我,因為人設就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真的自我,要不然不會被稱為人設 人品設定,所以對陌生人熱情 是他想從外界對獲取愛 信任 好感 資源,他就會用大家能接受並且有好感的人設來表現自己,但是對親人 他們就會迴歸本我,因為他們已經完全獲得了家人的愛 信任 和資源,他們不需要再費心費力的去奪取了。

    人性如此,修養見識不夠的人 level low的人,都會對父母 愛人 子女 頗為不耐煩,而對上級 陌生人 外人 頗顯的善良 可親 友愛 和熱情,凡人皆如此,你被別人如此的對待同時,其實你也這樣維護著自己虛假的人設,人之本性而已。

  • 3 # 暖心理

    對親近的人急躁,對陌生人卻熱情,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見。那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區別對待呢?首先是因為,親近的人心理距離很近,接納度高,讓我們更有安全感。我們可以把自己真實的一面表達出來,而不用擔心關係破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快樂有親密,也必然有矛盾和差異,對於親近的人我們往往傾向於直接表達不同的想法看法,表達不滿和情緒,其實這是人與人之間真實的碰撞,真實也就意味著親密。而陌生人之間,看起來的友好和熱情,並不如親近的友人的關係真實。我們與陌生人彼此也沒有很好的包容度,因而彼此之間的差異、矛盾就會隱藏在表面的熱情之下。

    其次,向親近的人表達情緒表達不滿,是表面上的,這種行為背後是未滿足的期待。我們對親近的人,往往有著更高的期許,希望他們滿足自己的需求,希望他們能認可自己的觀念,希望他們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有期望,就會有失望,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親密的友人親人能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因而就會伴隨情緒產生。對於陌生人,我們往往不會對他們有過多的期許,沒有期望沒有要求,所以也就沒有急躁的情緒,看起來比較熱情。

    最後呢,我想說這種現象並不是一個壞現象,也沒有必要上綱上線說這種行為就是沒有修養,對親近的人表達真實的自己,對陌生人有好熱情,反而有可能是適應社會的一種表現。有的人說,對待自己親近的人苛刻急躁,是不好的,我想說,負面情緒固然需要情緒管理,但同時他們沒有看到除了急躁之外,還有更多陌生人享受不到的愛和關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馬哈尚領和本田rx125哪個更適合新手開,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