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收音機裡聽啞劇

    這個問題問的,

    宋朝沒有蒸餾酒的,所謂的白酒和現在的啤酒差不多,這裡就要說一下,武松的18碗酒也就那麼回事,話說你夏天不來瓶冰啤酒?難道你要喝油茶解暑?你要說喝茶,那我們聊聊宋朝的茶,今天喝的泡茶,所謂的茶道都是很扯淡的東西,明清才開始有泡茶的。宋朝人喝茶怎麼和,先做抹茶粉,加蔥姜花椒,加鹽,來一塊豬大油,對,宋朝人也崇洋媚外,加的牛油羊油之類的。如果用茶解暑,我們想一下這個場景,白勝挑著擔子,一邊放著爐子,一邊放一桶水,帶著鍋,擺開了架子現煮茶。劉唐過去偷了搶一碗,吹了半天,還沒放藥,楊志走遠了。這種東西就不是可以挑擔賣的。宋朝的酒就不一樣了,就是日常飲料。跟你大街上買冰紅茶差不多。

    在說為什麼一定得是酒,而不是水,在水滸的世界裡,好漢都是要喝酒的。你看武松,喝完酒敢把國家保護動物按在地上摩擦。再看魯智深,喝個小酒還能參加個掃黃打黑運動。想像一下,武松要是來到景陽岡,開了18瓶礦泉水,估計打虎是不可能了,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還差不多。魯智深要是喝完白開水,打鎮關西唯一的理由就是鎮關西不給他廁所用。

    所以,這段不管是從歷史實際情況,還是文學需要,都一定是酒,否則就不倫不類了,就像一個殺馬特去迪廳,跑前臺,老闆,一杯白開水泡枸杞,很不對味。

  • 2 # 優挨拂鷗

    看了一下樓上的說是因為酒的度數低,這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其次這畢竟是小說情節,其中有誇大其詞也在所難免。 再者,那個時候又不能拍影片,更不會有圖有真相。打個比喻,有可能是張三不小心踩死了一條有小拇指大小的蛇,被李四看見了,李四瞎逛遇見王二麻子,於是李四跟王二麻子說他看見張三徒手殺了一條手臂大小的蛇,王二麻子大為驚奇,到處跟人吹噓說張三徒手幹翻了一天足有兩條手臂大小的蛇,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江湖盛傳,張三神功附體,斬殺了一條與腰粗的大蛇。就像現在的網路暴力,事情原點可能就拇指大小的一個水滴,但經過傳播,和一些人的大肆添油加醋最後把這個拇指大小的水滴變成方圓幾十裡的湖也不是不可能。

  • 3 # 點石教育永生

    宋代的白酒不是今天的白酒,白勝賣的楊志喝的白酒也不是今天的白酒,更像今天的米酒。

    今天的白酒,在古代叫燒酒,一般說法是,元朝才在中原出現。明朝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

    “白酒”這個名字在中國出現很早。

    《禮記·內則》:“酒,清、白。”早在先秦,酒就有清酒,白酒。

    《太平御覽》卷八四四引《魏略》:“太祖(曹操)時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人,清酒為聖人。”到了三國時期,也有白酒。

    "黃泥岡智取生辰綱",寫的是宋代故事,作者施耐庵大約是元末明初人,與宋相去不遠,風情習俗應該沒有謬誤。

    宋朝的許多詩詞中,都寫到過白酒。

    蘇軾詩:“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其他如:

    “寒欺白酒嫩,”

    “社南村酒白如餳”,

    “邀我酌白酒,酒甜語和柔”。

    “白酒頻斟當茶”。

    “白酒床頭初熟”。

    從詩詞中可以看出,白酒有如下特徵:

    度數比較低,可以當茶喝,可以解渴,可以禦寒。因為"寒欺白酒嫩","白酒頻斟可當茶”。

    味道是甜的,"酒甜語和柔"。

    顏色是白的,“社南春酒白如餳"。

    如此看來,宋代所謂的白酒,沒有今天蒸餾酒的性質,度數比較低,雖然也叫白酒,其實和今天的白酒並不一樣,更像今天有些地方的米酒,所以,打虎的武松敢喝十八碗。根據宋人筆記記述,當時有些好酒的人一次能喝白酒幾十斤,這樣看來,更不是今天的白酒了。

    能當茶喝,便能解暑。所以,在小說《水滸傳》中,不斷鋪陳,就在黃泥崗上,讓楊志一干人等著了道,喝白酒解暑,沒想到酒中下了蒙汗藥,這才有“智取生辰綱"一節。

    我見過許多地方的米酒,想一下,它更接近於今天的江西米酒,或者是南京米酒,清冽甘甜,酒精度在12度左右。

    家中有江西米酒兩桶,對比驗證一下,得其彷彿。南京一家酒肆,自稱有古法釀製米酒,顏色純白,透明清亮,比眼前的江西米酒更接近於宋代白酒。

  • 4 # 王傑矽

    山東人的酒量全國墊底。歷史以來都是全國度數最低的,現在幾乎全國普遍都是喝四十幾度五十幾度,山東還是三十多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桃園三兄弟,是劉備對張飛好一些還是關羽對張飛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