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人文小腦斧

    對於建立懲戒教育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因為每個人站的立場不同,思考的角度也會不同。

    獎懲教育可以實施,因為大教育家孔子都說有教無類,既然有教無類,肯定教育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好的不合適的現象,這就需要一個衡量的標準,獎懲制度也就應運而生。但要注意這個度,我這裡說的度,不僅是對實施者,還要針對不同的承受者,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怎麼獎,獎到什麼程度,怎麼懲,懲到什麼程度,都要量體裁衣,切莫出現一刀切,與其一刀切,還不如不要有獎懲教育。要相信:學生們是可以在主動內驅力作用下實現自我教育的,要對孩子們大膽放手,當你和孩子講清道理後,讓他們自己頓悟是可以實現的,也是所謂的靜待花開。這點沒做到,可能是一點小事就引發矛盾的原因之一。

  • 2 # 心誠事可成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應該也必須要高度重視,傳承傳統教育理念精華,吸收外來先進經驗,科學制定,謹慎求證,大膽實踐。這其中,是否建立懲戒機制,對犯錯誤的學生採取相應的懲戒措施,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艱難問題,逃避一直以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逃避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我們需要直面問題!

    在古代的教育體制中,懲戒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觀念也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懲戒有積極的作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積極的作用就是讓犯錯的學生認識到做錯事要受到相應的懲罰,有一定的規範行為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學生犯錯;不利的一面是,如果使用不當會對學生造成身心上的傷害。但是在實施懲戒教育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激勵教育。我認為懲戒應該與激勵並行,懲戒教育學生不要做錯的事情,激勵教育學生去做正確的事情,兩種機制缺席不可。但說時容易,做時就需要我們下大力氣,做好兩者的和諧平衡。建立懲戒教育的邊界,我認為應該在學校、家長、學生以及社會中達成共識,兼顧各方。好的制度和措施的有效實施,真正發揮其作用,需要監督制度給予保障。

    有效的準確的監督,不光是政府制度內的監督,還需要新聞媒體、社會大眾、學校、老師自己家長,充分發揮各方的監督力量,形成合力,為教育懲戒制度的有效合理實施保駕護航!我相信,透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可以給我們孩子提供越來越好的教育環境,讓他們更好的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

  • 3 # 伍課堂

    目前在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在家是不捨得罵,不捨得打;老師在校不敢說,不敢罵,更不敢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雙缺失培養出來的孩子,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弊端。因此,我們需要懲戒教育。

    一、懲戒教育跟激勵教育同等重要。如果說激勵教育是認可讚賞孩子行為的話,那麼懲戒教育就是否定糾正孩子的行為。孩子的行為規範合理,我們當然需要認可獎賞,同樣,如果孩子的行為失範錯誤的話,肯定需要糾正禁止。當孩子的行為失範錯誤時,不及時進行懲戒教育,就是預設甚至是放縱孩子我行我素,孩子肯定沒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當然也就沒有履行義務和承擔責任的意識。

    二、激勵教育並非萬能。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在校表現好了,老師會獎勵紅花;學習好了,爸媽會獎勵玩具。當這樣的獎勵手段過於頻繁時,會導致激勵成本過高,就像要不斷加大毒品劑量,才能獲得相同愉悅感一樣!當獎勵滿足不了時,必定會出現教育失效的情況。採用激勵教育和懲戒教育並用的方式,在日常教育中,有表揚、獎勵,也有批評、懲戒,這才是完整的教育。

    三、懲戒教育不等同於懲罰教育。為什麼有些人反對懲戒教育?一是認為懲戒教育會演變為懲罰教育;二是沒有理解好懲戒教育和懲罰教育的區別,懲戒教育重點在於戒,以失為戒,而懲罰教育重點在於罰,以罰為責。以失為戒就是以之前做錯的事為警示,不得再犯;以罰為責就是以懲罰來承擔因犯錯帶來的責任。明顯懲罰比懲戒在處置上更加嚴厲了,懲戒教育難點在於如何把握懲戒的度,這個需要老師、家長和社會形成共識,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

    合理的懲戒教育是必需的,孩子只有養成為自己失範行為承擔責任的習慣,日後才能為社會承擔責任。

  • 4 # 彎貓閱讀

    懲罰教育,是真正有分寸的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行為準則?還是發洩控制者對孩子失控的暴躁情緒?抑或是權力者轉嫁自身壓力的一個藉口?這三種情況在現實中如何甄別,如何保證實施的懲罰與未成年人保護法不相沖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喝熱姜水好,那麼喝冷姜水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