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愛語文
-
2 # 東郭先生888
因為啥舉債?還不是收入低?
因為啥離婚?還不是養不起?
因為啥考核?還不是想多掙倆錢?
啥希望也沒有了,活著有啥意思?
-
3 # 陳思齊1858
能夠拿出140萬來炒黃金,炒原油的家庭有多少?工薪階層踏實過日子很重要,還是要有計劃的,理財可以理,拿出財產的20%可以了,但當第一次炒原油損失了30萬的時候,就要警覺了,錢難賺,屎難吃。不是誰都可以做的。財太重,身太弱的時候。擔不了就不擔,就不要亂動了,接著110萬的炒黃金被騙,房屋的變賣,離婚,身心疲憊。是自殺的主要誘因。
-
4 # 羌韻飛雪
謝邀。我個人不太認可當地的調查報告,因為如果該教師純屬個人原因自殺,沒必要臨走前訛詐學校一把。更重要的是,調查方向與教師的臨終吐槽根本不是一回事。當地調查認為學校做法合規,在我看來,合規的不一定合理,合理的不一定合規。該教師臨終吐槽的恰恰是不合理而不是不合規。所以我認為當地在避重就輕。
此外,前兩天我在澎湃新聞後面迴應的時候就說過:一線教師的壓力非常人所能知曉和理解,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教師壓力主要來自職稱和收入掛鉤,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今天借這個機會聊聊一線教師到底面臨哪些壓力:
1. 老話重提,職稱與收入掛鉤。在特定的年代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有它的合理性,但現在的確是時候反思一下相關的做法,嘗試改變一下,哪怕是試點也好。此處不再贅述。
2. 評優的壓力。可能有些人覺得這算個什麼事兒呢?不過它還真是個問題。因為很多地區評職稱都要求有評優經歷,而評優的主觀因素遠大於客觀條件要求。為評優拉票、暗箱、強拉硬拽的事件層出不窮,本來和諧的年級組、學科組變得草木皆兵,人際關係壓力實際上遠超過了職稱和工資本身。
3. 管理者都是些什麼人?部分地區有種怪現象:不想教書的、教不下去的人轉崗到行政甚至上級部門,反過來對一線教學指手畫腳。這部分人並不真的懂教育,有些人甚至只想“報一箭之仇”,變著法地折騰,美其名曰創新。其實壞毛病沒改,一線教師的熱情倒是被革得差不多了。這其中最主要的幾項可能要數備課形式化、隆重化(花樣繁多,程式化現象嚴重)、末位淘汰制、縣管校聘、業績考核等等,都在各個不同方面增加了教師的工作、思想或人際關係負擔。即使是那些真正有能力的教師,也不得不面對同行作弊的壓力。此外,現在很多強制性的網路課程培訓其實根本沒發揮作用,反而浪費了很多時間。
5. 來自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壓力。我常說,個人的抗壓能力和社會的韌性互為因子。這年頭玻璃心的學生多了去了。一句正常的批評可能導致學生想不開。教師怎麼辦?管教了怕出事,不管教說不作為。學生打不得罵不得,還得拼成績。家長動不動就鬧事,有些地區主管部門為平息事態就讓學校領導頂雷,學校為息事寧人就讓教師出來頂包。如果社會多一些韌性,主管部門多一些擔當,學校和教師的壓力自然會消減很多。最近兩年我看到個別學校堅決力挺教師,這就很好。有這樣的學校,教師做事就少了很多顧慮,教學管理也會更加放得開。
6. 要求多,迴應少。這年頭各行各業都有蛀蟲,教育也不例外。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太多了,期望太多了,卻很少迴應教師的正常需求。教師都是凡夫俗子,不是聖賢神仙,犯點錯誤很正常,各界要允許他們犯小錯誤,限制中等錯誤,防止大錯誤。前幾天有人給我留言,問教師為什麼要收禮。我說生孩子要送禮,結婚要送禮,人去世了買個墓地可能也得送點兒禮,更不要說看病、教育、找工作、託人辦事兒了。社會習慣了送禮好辦事的思維模式,怪不得教師。我從未受過任何家長的禮,親戚朋友禮尚往來可以,要是送點東西另有所求,能辦的我盡心竭力,但一定會拿家裡的東西回敬,不讓人空手走;教師節學生送個低價值的慰問品我也會收,但會在班級群裡發個紅包還回去。儘管如此,我不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別的老師。
時間太晚了,暫時寫到這裡,有機會再談。
澎湃新聞報道,鋼城十一中數學教師張明舉留絕筆信後墜亡,在絕筆信中他表達了對學校績效考核和晉升制度的不滿,稱這打擊了他的積極性,每天不開心,晚上難以睡眠。經青山區教育局核查,學校有關方案符合市區教育部門規定,且均經過校職代會透過,方案公開透明,並得到嚴格執行。
據多方瞭解,張明舉曾於2018年1月16日報警稱炒紙黃金被騙16萬美金(摺合人民幣約110萬元),目前為離婚狀態,欠下一些債務,今年年初出售了自己的住房,現與兒子一同借住在其哥哥提供的住房裡。
回覆列表
校方聲稱張明舉“離婚舉債”,但卻不能證明張“離婚舉債”與跳樓身亡之間存在必然關係,這顯然有轉移視線、推卸責任的嫌疑。
既然校方早就知道張明舉“離婚舉債”的事實,那作為張工作單位的學校,曾給予過他哪些方面的關懷和幫助呢?難道關心職工的生活不是校方應盡之責?
校方若真認為自己的獎懲管理制度是公平、透明的,何不將相關條文曬出來,讓教育專家和廣大教師網友們評判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