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前兩天有個朋友“租了”我一天,她說她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讓我無論如何陪陪她,所以儘管那兩天非常忙,但我們還是一起待到了晚上九點多。

    她是全職媽媽,獨自帶著兩歲多的小寶寶過來。

    我陪著她吃飯,主餐是粥,期間只要孩子把湯水滴了一點在桌子上,她立馬就會用紙巾把它擦掉,不到十分鐘,餐巾紙已經用掉了一大包。

    雖然不到強迫的程度,但我能感受到她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焦慮情緒,我打趣到小孩子弄髒一點點沒關係的,不用太緊張,不然情緒也會很容易傳染給小朋友哦。(原諒一下心理學媽媽不可遏制的想要多管閒事)

    她很快就理解到了我真正想表達的內容,她坦言自己在家也會這樣,所以會搞得自己特別累。

    後來我們聊了她為什麼最近情緒如此糟糕,大意有以下幾點:

    1. 老公大男子主義,只負責賺錢,把孩子教育的所有壓力都放在她身上,比如“你不要給我探討教育問題,反正孩子沒學好,就是你的問題”;

    2. 做全職太太突然沒有了經濟收入,有落差感(自己以前收入不低,現在卻沒有)和不安全感;

    3. 雙方父母都沒法幫忙帶孩子,特別是自己的媽媽不理解自己,還指責說這樣靠男人吃飯,哪天被拋棄了,看她咋辦?

    我問她當初那麼多男生對她寵溺到不行,為什麼最終選了這個看起來並沒有對她特別好的人做老公?

    她說:“當初看到他的時候就被他身上的那種獨立和堅毅的性格特徵給吸引了。”

    大意是這個男生即使在不太好的環境(比如周圍朋友不務正業)中依然能夠保持自我,而且還可以讓他們中的部分人迷途知返。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讓我有一瞬間在懷疑,“是否愛情就是,你突然遇到了另一個你渴望成為的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她一直是個努力把自己表現得很堅強,但卻很容易被人看出來內心比較脆弱;不太自信,對自己比較嚴苛,容易在精神上依賴他人的人。

    後來我們聊到了原生家庭,她說之前去參加了一些心理學的工作坊,當講到原生家庭那一次時,是真的心好痛。

    她一直渴望媽媽能夠認可她,多肯定她。BUT和很多中國父母一樣,媽媽信奉批評教育理念,她總是這裡做得不好,那裡也做得不好。

    所以她總在苛求自己,想要表現得更好,但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徒勞,想要的肯定遲遲得不到,她很難自信得起來,畢竟在自己的媽媽眼中,自己都是糟糕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身上的一些問題是會在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下被隱藏起來的。

    可是當她成為了一個媽媽,而且又正好養育了一個女兒的時候,她不得不在這種互動中去反覆體驗和思考自己曾經和母親的互動模式。

    從內心深處來講,她希望所有那些被她曾經體驗為不愉快的經歷,都不要出現在這個嶄新的小生命的身上。

    然而修正的過程是很痛苦的,需要耗費大量的心理能量,從她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到,在她目前的認知裡,她的關係是四面楚歌的;不管在婚姻中還是親子關係中她都很難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援。

    這個時候如果之前參加的心理學工作坊團體,能夠給到她支援,或者她願意及時求助,那麼尚且還有一線希望,而如果沒有,那麼這種處境無異於有人幫她(或她自己)把傷口扒開,看到了之前的創傷,但卻並不懂得如何處理傷口,只能任其流血不止。

    所以當我們踏出自我探索這一步的時候,不妨多問問自己,是否真的準備好了,是否有人提供支援,自己也願意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求助?

    不管怎樣,在瞭解自己的這條路上,別忘了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而不是深陷泥潭,難以自拔。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好的方法和手段都應該是可以而且值得我們去嘗試的(比如尋求正規的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

    同時作為心理學的從業者,不管是正規的心理諮詢,還是日常跟客戶之間的談話,都會特別強調節制,它的基本前提就是保護你對面的這個人不再受到不必要的二次傷害。

    比如當對方並沒有做好改變自己現狀的準備時,就不能分析得太深,而更應該從幫助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角度出發,提供一定的支援;即使在對方已經做好了改變的準備時,依然應該循序漸進,一步步往深處探索。

    “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創業時代》中的女二號宋軼更為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