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塗鵬0620

    我認為,實際上,招黑的不是牧春花,而是透過牧春花所表示出來的導演和編劇不那麼正的三觀。

    大家能為了這部劇和這些人物吵成這樣,關鍵不是人物的錯也不是大家的錯,是導演和編劇的三觀問題。我想起去年看《娘道》的時候,清一色的罵導演編劇三觀不正,咋到了《芝麻胡同》就開始攻擊演員和網友了?牧春花再善良美麗嚴振聲做生意再講良心也抹殺不了他們身上的缺陷啊,看見缺陷了說出來就是不寬容就是無腦跟風黑?忍氣吞聲任由導演和編劇強姦我們的三觀就是寬容善良的觀眾?有人看到了牧春花的善良仗義想歌頌就是對的,有人看到了她的缺點指出來不按照導演編劇的想法認為主角高光偉就是素質低下智商不夠?說到底,現在的觀眾沒有十年二十年之前好糊弄了,以前的觀眾會覺得如萍柔弱善良紫薇知書達理爾康風度翩翩,這是導演編劇想傳達給觀眾的印象,觀眾就照單全收了。現在的觀眾看的更多了,也想的更多了,會去想她們是不是白蓮是不是心機是不是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這樣才會促使導演編劇在人物和情節的塑造上思考得更加全面,而不是隨隨便便用平面化的人物來侮辱觀眾的智商,從而整個電視劇行業才會更加進步。

    知道為什麼討厭牧春花的人會比討厭嚴振聲的人人數更多且更加激動嗎?是因為嚴振聲在人物的塑造上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完人,有自己優柔寡斷的一面,所以除了離婚這件事他真的沒法讓人忍了之外,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他做錯了,也在觀眾容忍的範圍內。就像吳友仁設定上本來就是一個壞人,所以他殺人放火十惡不赦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他偶爾一深情大家甚至還覺得有點可愛。而導演編劇一方面拼命想把牧春花塑造成一個善良美麗仗義有擔當容易接受新思想的一個近乎完美的形象,一方面並沒有多動腦子想想邏輯,導致好的方面很平面化,而在烘托她優點的道路上卻又留下了缺點。表面上來看這些是牧春花的缺點,實際上不就是把這些視作理所當然的導演和編劇的思想上的缺點嗎?我總說牧春花這個人是矛盾的,實際上不就是因為導演編劇處理得不好而觀眾並沒有按他們的想法跟著他們的思路走麼?

    最近在看美劇《使女的故事》,這部劇在當時《娘道》出來的時候也被提及過,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既反應了現實又批判了現實的劇集,在這一點上國內很多的導演編劇都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只記錄沒思想的是紀錄片,不是電視劇。

  • 2 # 興海亭

    現在已經被演成婦聯主任還是街道辦事處主任了。一貫正確一貫高姿態一貫衣食無憂。還“參加革命工作”了。不知道是編劇還是導演,擬或就是王鷗自己把戲演成這樣。

  • 3 # 觀影少年小學林

    因為現在網友看劇都會把自己強制代入劇情。所以,無視年代是正常的,當今的女孩子都認為自己是“原配”“正室”,所以不管劇裡是什麼時代,她們都會自動代入“原配”視角。

    那些罵得最歡的人,怎麼可能想到,真回到那個年代,她們可能連做“平妻”的資格都沒有。別說在富貴人家做“平妻”了,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女人能像秀媽寶鳳那樣在厚道人家做下人,已經是好運氣了。

    所以,他們自然不會也不想理解牧春花的立場和矛盾,更別提根據時代背景和劇情的上下文思考問題了。

    他們要罵人,還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罵,要表現得正義,理智,客觀,所以,扣帽子是最好的方法,有哪個帽子,比“破壞家庭的小三兒”更招人恨呢。

    從古至今,對於女性最有利的辱罵,就是針對她的感情和作風,就連wg的時候,“搞破鞋”也是對於女性最惡劣的帽子之一。現在這部劇給觀眾貢獻了一個現成的“小三兒”,網友怎麼會放棄這個機會。

    只要無視劇情裡“民國”,“平妻”,“明媒正娶”這些設定,牧春花的一切行為都是可恥的。

    她不想嫁吳友仁,甚至不想嫁嚴振聲,是“雙標婊”;

    她與嚴振聲生情,是“不知廉恥”“小三兒”;

    她退而認俞老爺子乾爹,成了嚴振聲乾妹妹,是“漢子婊”;

    她在嚴家有難的時候不離不棄,是“白蓮婊”“綠茶婊”;

    她做主幫翠卿戒菸,是不知身份在嚴家拿喬;

    她為救嚴振聲委身吳友仁,是給丈夫帶綠帽;

    她迴歸嚴家並生下吳友仁的孩子,是讓丈夫做接盤俠;

    她在嚴家照顧翠卿,是惺惺作態的“心機婊”。

    這麼多的詞彙可以用到一個人物的身上,廣大鍵盤俠們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大展身手的好機會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可以跟10年前的自己聊幾句,你會跟他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