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現永州

    這樣的問題,得分情況了。適逢,本人剛剛在閱讀中國傳統文化典籍,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文化經典和現實情況來看。立足點不同,結果不一樣。

    傳統文化上,佛家講究因果迴圈,自大,狂妄,自我的人,都不會有下場,就算現世不報,下世肯定會受到報應。道家,講究道是萬物的根本,萬物都按自己的天性自然而然變化,這就很明確了,自大,狂妄,自我的人該幹嘛幹嘛。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它的觀點多少和佛教有點聯絡,但對自大,狂妄,自我的人,看法近乎相同。

    文化經典上,也就是文化典籍,最主要的就是各類典籍,小說,傳記。如果按照中國傳統小說的結局,自大,狂妄,自我為中心的人多半不會善終,如金庸筆下的《東方不敗》。為什麼在文化典籍上不會善終呢,主要是中國文化典籍,深受儒家幾千年的影響。儒家一直是中國的正統文化,直到現在還深深地影響大家的價值觀。

    現實情況上,自大,狂妄,自我比比皆是,具有自大,狂妄,自我特徵的人,多半經濟基礎好,個人條件好,他才具有自大,狂妄,自我的資本。但是他們並不像幾大家註解的一樣,也不像傳統文化典籍描述的那樣,最後活得都不會善終。恰恰相反,他們活得更好 。

    生活中,自大,狂妄,自我為中心的人,雖然並不讓人討喜,但是他們也是人,他們只是善良、濟世的人的反面,他們有著自己的生活軌跡,最後的結局並不難堪。

  • 2 # 新三農阿斌

    很多人都有狂妄、自大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這種狂妄自大的情緒其實與社會地位有一定的關係,當你覺得覺得自己的知識或者是地位比別人高時,對別人對事就會比較肆無忌憚。

    這種人往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什麼事都感覺必須要聽自己的,所以這種人特別驕傲,因為感覺他什麼都比別人強,所以目中無人。

    每個人在這個社會都是那麼渺小,為什麼他會那麼狂妄自大呢?行為這種人沒有遠見,只看到自己面前的這個小世界,他以為可以征服一切,那麼、錯了,他沒有看到自己的渺小。

    這種人慢慢會遭人唾棄,沒有朋友,當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的時候,對他的打擊可能是很大的。

  • 3 # 風過無痕攝有痕

    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沒有人全能全知,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世間,我們已經不能單單依靠個人的力量來求得生存和成功。向每一個人汲取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是一招制勝的法寶。謙虛得識,自信護志。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孔子還告誡世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如果太鋒芒畢露,太盛氣凌人,會失去人們的尊重,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非議,甚至引來禍害。

    三國時期的揚修為人恃才放曠,鋒芒畢露,其才蓋主,出盡風頭,數犯曹操之忌,最後引火燒身被曹操怒斬,成了倒黴鬼。後入感嘆,“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我們尊重人才,但不畏權貴。人只有低調蓄勢,才能厚積薄發。俯首比昂首怒目更有威嚴,德行比才能更重要。狂妄自大之人,個性張揚,炫耀,譁眾取寵,不講分寸,劍走偏鋒,特立獨行。最後都要落得一個如孔子所說的“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的下場。

  • 4 # 走之16

    權勢驕矜之忍

    〔忍經〕

    子孺避權,明哲保身;楊李弄權,誤國殄民。

    昔張良避讓權位,是明白事理懂得保全自已身家性命;楊國忠、李林甫玩弄權柄,結果導致禍國殃民。

    唐楊貴妃被皇上寵幸,她的哥哥楊釗改名為楊國忠,做了宰相,自大、狂妄,楊家了不得對公卿隨便指派,沒有人不感到震驚害怕。他弟弟是殿中少監,姐姐三人封為秦、韓、虢三國夫人。勢力傾蓋朝野,楊貴妃乾兒子安祿山反叛,攻陷長安,皇上逃移到外地,人民遭到災難,天怒人怨。

    唐代李林甫,做了十九年的宰相。他妒嫉賢能的人,排斥壓制比自己強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從太子到大臣都\謙虛謹慎,得以明哲保身:楊李專權,自大、狂妄、以自我為中心,至使喪失身家,以至於國破家亡。

    自已洋洋得意,對人頤指氣使,人們不敢仰視。同時也為自己及家族埋伏下了災禍的種子,這種人實際上是再愚蠢不過的了!

    古聖人云;“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做人要像一面鏡子,時刻自我觀照。觀古知今,待人要平和,戒滿戒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較拗口的古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