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通貨膨脹可能經常發生的,那麼當發生的時候,有哪些東西的價格上漲非常迅速呢?舉個例子說明。

12
回覆列表
  • 1 # 小兵一枚

    發生通貨膨脹時,食品最容易漲價。

    食品是生活必需品,對價格變動的彈性相對較低。無論你有多少錢,你最終還要解決生存的溫飽問題。以前通貨膨脹嚴重的時候,早上可能一斤米十塊錢,中午可能就翻倍。

    當然,當通貨膨脹可控的情況下我們不會買一堆生活必需品回家囤著,一般這樣的行為為你省不了什麼錢。更常見的操作方式是:當錢不值錢的時候,大家會一股腦去炒房。只有把錢變成實實在在的資產才讓人放心。

    在長遠的趨勢中,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是個大趨勢,只不過在慢慢量變中沒引起特別大的注意。

  • 2 # 50268734855

    在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日用必須品上漲的最快。比如糧食.蔬菜水果.禽蛋.肉類,也就是說人們吃的漲價最快。其次是穿的,常用的物品。上世紀八十年代金融危機,城裡人購買了相當驚人的方便麵.食鹽.食用油儲存,以備萬一。

  • 3 # 戰略性胡說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通貨膨脹並不是洪水猛獸,不需要談”通脹“色變,通貨膨脹分為溫和的通貨膨脹和惡劣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用簡單的話解釋來說就是”用太多的錢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因此惡性的通貨膨脹是如同我們歷史課本上描述的那種,經過戰爭、災難、或者錯誤的經濟政策導致一個國家的經濟生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嚴重供不應求的現象。這會使得商品價格急速上升從而脫離實際價格,在此時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會出現失能現象,因為價格上漲的速度太快導致貨幣失去了其背後”信任“的價值:因為一國的貨幣僅僅是一張紙,它的內在價值是由國家信譽背書的。因此當惡性通貨膨脹發生時,用紙做成的貨幣將回歸他的原始作用:

    當然,在一般的經濟活動中,溫和的通貨膨脹(每年2%-5%)是有益於經濟發展的,在這裡我們需要知道通貨膨脹到底發生了什麼。舉個簡單例子:A國是蘋果生產大國,他們的蘋果香甜可口,在去年生產了1000個蘋果,定價為100元一個,銷量很好。於是到了今年,有更多的人願意花錢買蘋果,甚至一些以前不喜歡吃水果的人都經不起朋友的推薦,來買蘋果,但是由於種植蘋果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果農沒有料到今年有這麼多人喜歡吃蘋果,並沒有多種一些果樹,於是還是隻產出了1000個蘋果。由於想吃蘋果的人多了,於是價格便被推高到101元一個,擠掉了那些只願意花100元買蘋果的人。

    蘋果從去年的100元增長到今年的101元就是通貨膨脹,雖然蘋果還是那個蘋果,但是由於經濟規律,價格增長了1%。那為什麼說這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呢?當果農看到蘋果價格上升,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明年蘋果價格應該會更高,那我何不多種一些果樹賺更多的錢呢,於是果農會加大生產,爭取明年產出1500個蘋果,這樣整體社會的經濟產出就有了顯著的增長。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看到蘋果價格今年升高了,也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明年蘋果又會漲價,於是趕快在今年買一個蘋果嚐嚐以免以後買不起了,這又刺激了現在的消費。這樣,一個良性的通貨膨脹既刺激的生產方,使得他們願意擴大生產,又刺激的消費方,使得他們願意在當下消費,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每個國家經濟制定者所追求的目標。

    但是,細心的朋友可以想一想,當生產方不斷的被刺激,將會出現什麼結果呢?如果你能夠想到這一點,說明你窺探到了資本主義的一個小小的缺陷。

    說回題主的問題,當通貨膨脹發生時,哪些東西的價格會漲的最快呢,在這裡我們討論溫和且良性的通貨膨脹,因為惡性通貨膨脹沒有任何理性可言,所有的物品價格都會脫離實際價格,導致在這個經濟體中的個人只能根據需求以物換物,因此並沒有了“價格”一說,只有他們的“價值”了,而價值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一碗水對那些快要渴死的人可以說是“價值”連城,願意用全部身家去換,那對於缺少食物的人又是不一樣的“價值”了。

    在溫和的通貨膨脹中,我們需要明確一個人的消費習慣,那就是一個人在進行消費的時候,會拿出固定的一部分錢購買生活必需品,比如吃穿用的東西。作為一個人,哪怕你月薪1200還是年薪百萬,都需要吃飯喝水穿衣,於是這部分就是生活必需,他們的價格差異不會很大。當然我說的是理性價格,而不是炒作出來的“天價晚宴”。當滿足了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後,人們可以用他們剩下的錢購買非生活必需品,也就是消費品。這時候便可以部分回答題主的問題,當通貨膨脹發生後,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會遠遠超過其他消費品,因為不管窮人富人,生活必需品都是需要購買的商品。

    大多數人不會拿他們所有的錢來買消費品,而這一比例從貧困到中產到富有形成了一個低-高-低的趨勢。對於生活在溫飽線上的人來說,他們在滿足了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後,不會再把他們僅剩的一點錢去用於消費品的購買,所以他們用於消費品購買的錢至於剩餘的錢的比例很低,近似於零。對於有一些閒錢的中產,因為廣告,身份認同感和優越感等一些列心理因素,會投入很大比例的錢在消費品上。對於富豪來說,雖然他們也花了很多錢在消費上面,但是第一,價格是有限的,比如蘋果手機,富豪的手機和中產的手機都是一個價錢(還是“理性價格”)。第二,富豪在購買生活必需品後剩下的錢非常多,所以這一購置比例相對中產來說就很小。

    瞭解了這一點,我們便可以回答題主問題的後半部分,當通貨膨脹發生時,消費品的漲幅會根據消費能力的變化而變化,如中產和富豪都能夠承擔起的電子產品,旅遊服務,飯店用餐來說,價格的漲幅會更大。但那些只有小部分人才能夠承擔的奢華消費品,便幾乎不會受到影響。四十年前,百萬元價位的車子可以稱作豪車,現在雖然有更貴的汽車出現,但是百萬元的車依然可以勉強擠入豪車的門檻。但是四十年前的一頓飯如果吃了200塊錢,那可真是算得上”天價晚餐“了。

  • 4 # 閒話經濟

    通貨膨脹發生時,最能吸附貨幣(紙幣)的東西價格上升最快。比如,股票、不動產。當然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發生時,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最快。

    否極泰來,嚴重的通貨膨脹必然導致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最顯著、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購買力不足,消費不旺盛,通俗地說就是“沒生意,貨物賣不動”。經濟危機的根源是深刻的,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解釋,經濟危機的根源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考慮到導致經濟危機的很多複雜的、直接的原因,這是個龐大的話題,幾句話說不清楚。所以這裡不探究經濟危機的根源,只說說如何解決。

    貨幣升值意味著錢更值錢。如何讓錢更值錢。常規的辦法是貨幣管理機構(央行或財政機構)控制銀根和信貸,減少貨幣投放,“物以稀為貴”,錢少了,的確值錢了,頂用了。商品價格相對於值錢的貨幣就不值錢了。結果就是商品便宜。經濟學說,價格下降,銷量增加。可是因為貨幣升值導致的價格下降,銷量未必增加。為什麼呢?因為商品供給者不掙錢。

    比如,一個賣饅頭的,自己買面,自己勞作,製作饅頭賣饅頭,一個饅頭的成本是5角。原計劃賣8角一個,掙3角。可是錢值錢了,一個饅頭只能賣4角。賣饅頭的會賣嗎?不會,至少賠錢賣了第一批,不再做第二批。推廣到全社會,經濟蕭條會更嚴重。所以,貨幣升值不但解除不了經濟危機,反而會惡化經濟危機。

    再來看看,貨幣貶值的效果。貨幣貶值就是通貨膨脹。貨幣超發必然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原因就是貨幣超發的原因。讓貨幣貶值就要超發貨幣。

    通貨就是流通中的貨幣。什麼是通貨膨脹?顧名思義,就是流通中的貨幣膨脹。這個膨脹就是過多的意思。怎麼理解過多?流通中的貨幣相對於現實中的商品和服務過多。比如,一個小島,30個家庭,生產了1000斤糧食,按照這個小島的技術水平和勞動強度,1000斤糧食也就是價值2000元貨幣,但是這個小島的統治者發行了20萬元的貨幣。這裡明顯是貨幣過多了。真個經濟體系不需要這麼多貨幣,但是卻發行了這麼多。結果只有通貨膨脹。

    貨幣多了,人們有錢了,就會產生“貨幣幻覺”,認為自己收入增加了,有消費衝動,於是,一些商品就可以賣得動了。生意就會慢慢好起來。所以,貨幣超發導致的貨幣貶值一定程度上能解救經濟危機。

    但是這個方法不能常用。當人們的“貨幣幻覺”消失時,消費就會停止,新的危機就會產生。所以,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貨幣寬鬆,不能有嚴重的、長期的貨幣寬鬆。否則貽害無窮。

    所以,可以看出一個迴圈。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嚴重的物價上漲導致經濟危機,治理經濟危機還需要溫和的通貨膨脹。

  • 5 # 玄同財商道

    回答這個問題前,請大家注意“溫和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是有很大區別的,否則都會被引匯入誤區。

    通貨膨脹的成因一般有兩種主流觀點:

    1.貨幣因素導致: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用人話說就是錢印多了推高了物價。

    2.供給關係導致: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用人話說就是東西少了價格就貴。

    溫和通貨膨脹:增加適量貸幣供給,就是有計劃得多印錢從而形成溫和通脹有助於刺激消費、刺激生產,是各個政府普遍採用的促進經濟增長與就業率的貨幣手段。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非常流行:2008 年的時候牛肉拉麵 4 元一碗,存款10000則相當於存了 2500 碗牛肉麵。假設我們存銀行,定存 10 年,按照年化收益率3.5%左右的單利計算,到了2018年,我在銀行的存款已經變成了 13500 元。

    可是,2018 年的牛肉麵漲價至10元一碗,我的錢只能買到 1350 碗;明明我的存款相比2008年已經多了 3500 元錢,可是牛肉麵卻少了 1150 碗,以此證明我們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引發大量的焦慮。

    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要想一想:今天比十年前,你日子過得好了還是糟了?消費能力是高了還是低了?絕大多數人應該有一致的答案。伴隨著國家經濟增長同步的溫和通脹,會傳導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物價是有序的普漲。部分產品由於特殊情況會出現短暫的價格飆升或直落,例如非洲豬瘟帶來的豬肉飆漲,踩了雷的股票價格(這個有待商榷)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也是短暫的區域性的。在溫和通脹中我們只需要跟著國家發展的步伐,合理安排人生與事業發展,同時做好投資與理財,努力讓我們的資產增值速度快於通貨膨脹速度。

    惡性通貨膨脹:

    看圖片就可以想象,買一斤米的錢要用麻袋裝;一張錢上的的零能把人給數的暈菜,這種日子怎麼過?這其實是惡性通脹發生後的社會常態,普通老百姓如果不幸遭逢這種境遇就太可憐了。

    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原因一般有兩個:

    1.社會穩定崩潰,金融、經濟政策發生重大失誤或受到外部環境衝擊與擠壓。

    2.產品匱乏,外匯枯竭,也就是自己供應不了還買不起。

    許多時候,其實是兩種原因的疊加,可以參考民國、辛巴維(威)、委內瑞拉以及中國80年代艱難改革期間。

    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後,表象是所有物價飛漲,而且可能一天幾漲。伴隨著恐慌性搶購,市面看得見的東西會越來越少,黑市橫行,老百姓只能變賣值錢的東西度日,社會秩序趨於崩潰。在這個時段,價格最容易上漲或者說漲的最快的按次序因排序如下:

    1、食品、乾淨的飲水:民以食為天,能填飽肚子保證生存在某些時段成為唯一目的,那時一根金條換幾斤大米不是不可能的。

    2、藥品;

    3、必須生活日用品等;

    4、硬通貨:除了飛流直下越來越像廢紙的貨幣,能被普遍接受、易儲存並可計量的都可以成為硬通貨,美元、金銀、甚至是菸酒;

    與之相對應的,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期貨會大幅貶值,因為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失去了。房產、裝置、古董等固定資產也會失去其原有的價值,那時誰持有越多的硬通貨資本,在災難末期就會有抄底資產越大的機會。

  • 6 # 期貨匠人李瑞

    簡單理解就是市場裡的商品數量沒有增加,錢卻突然變多了;亦或者市場裡的錢沒變,但是商品數量突然變少了。

    所以,那些數量能夠容易變化的商品最容易受到市場貨幣發行量的影響從而產生價格波動。

    就現實生活來說,發生通貨膨脹的時候,與人們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最容易漲價!

    食品是人們生存的必需商品。且食品的生產是有周期的,總量是有限定的。當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隨著貨幣的貶值,社會生產成本的提高,食品的生產成本也會大幅度提高。甚至受恐慌情緒的影響,囤貨、搶購等惡性行為,直接改變了食品商品的市場供應量,最終也影響食品生產週期,造成相關食品商品價格發生嚴重的通脹型上漲。

    民以食為天!

    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社會發生通貨膨脹的時期,以糧食為代表的食品價格總是最容易漲價的。

    比如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民國時期,金圓券飛漲,當時的人們,發完工資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買米,要跑步去,跑快跑慢米價都不一樣!

  • 7 # 流雲牧歌

    通貨膨脹大家都熟悉,就是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過程。

    那麼通貨膨脹時什麼東西最容易漲價呢?

    通過多年的生活實踐得出通脹時,最容易漲價的不是吃的喝的用的消費品;也不是黃金外幣。而是房子,所謂的固定資產。

    黃金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價格幾乎沒有怎麼增長,大米從七毛一斤漲到兩元大約漲了三倍。

    房子這二十年時間裡,從一千元一平方漲到兩萬一平方,漲了二十倍。實際二十年時間裡 通貨膨脹率並沒到達二十倍。

    房子遠遠超過通脹率。這樣以來也就有很大的泡沫。一但經濟平穩,或者有什麼天災人禍,泡沫就會破裂。

    其實中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只要一段時間流行什麼,全中國人民都會跟風去學。

    比如曾經有一段時間,年輕人結婚時都要三大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流行至少有十年時間,可以說是全國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東西慢慢退出人們的視野,逐步忘記了。

    房子,車子,也是如此,流行過後一地雞毛。

  • 8 # 廚房精品生活館

    一、生活必需品

    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真正剛需的產品,都是最容易發生漲價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必需品。

    當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貨幣不“值錢”。因為這時候社會上充斥著大量的貨幣,購買力急劇下降。對於普通人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而對於人們來說,關於生存的問題,衣食住行是首要解決的東西。而這其中,首先是吃。

    所以,所有與“吃‘有關的東西,必定是最先引發搶購的產品。這時候,糧食價格必然暴漲。包括大米、麵粉等主食;以及油鹽醬醋等輔食。

    在食品被搶購之後,市民們開始進入恐慌階段。因為他們對未來充滿恐懼,這時候就是見啥買啥,只要超市裡有的,就會搶購回來。大家都知道,通貨膨脹的結果就是物價暴漲,如果不及時下手,那麼不用兩天,進入超市會發現,沒東西了!

    二、以黃金為代表的具有保值功能的產品

    接著是具有極大保值功能,被視為避險工具的黃金等貴金屬。這一類產品是具有國際通用的特性,尤其是黃金,作為避險工具,必定屬於最先漲起來的那部分商品。

    三、工業原材料

    能源和資源產品也很容易漲價,它們也可以叫工業原料品,例如鐵礦石、煤炭、天然氣、石油等等。這些原料價格的變動關乎到中國基礎工業的發展,而基礎工業可以說是國民經濟執行的前提,如果能源和資源產品漲價,很多行業都會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一般來說,只要這些產品價格上漲,包括電、液化天然氣和汽油等在內的基礎工業品價格也會跟著上漲。如此一來,整個實體行業也會被帶著上漲。

    四、工資

    一旦通貨膨脹工資肯定會漲!不過那只是名義上的工資!實際的購買力肯定會下降!就像你今天掙5000還不如20年前掙500呢。

    但我們要明白的是,只要不是兩位數以上的“奔騰式”通脹,人們的心理預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和恐慌,支出的選擇性是比較高的。

    如果物價騰貴,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恐懼,沒得選擇,那就可能見啥買啥。因為再不買,一會兒貨架上就空空如也了,或者價格又上調了一大截。所以,搶到手的都是貨!

    如果你不想讓手中的鈔票變成廢紙,你就要下手快,搶到手再說。既使你不需要,也可以在以後慢慢丟擲,賺上一筆“橫財”,或曰“不義之財”。這就是商家為什麼在物價高漲之時,每每囤積居奇的基本原因。

    總之,高通脹絕對是一杯苦酒,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會好過。不過就我們國家來說,目前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伴隨經濟持續上漲,物價溫和上漲是持續存在的。

  • 9 # MR火羽白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貨膨脹是很正常的現象,像我們國家隨著經濟發展,人民幣發行量的持續增加,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必然的趨勢。雖然中國經濟平穩發展,但是大家還是會關心發生通貨膨脹了哪些東西最容易漲價呢?

    1、日常生活消費

    通貨膨脹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錢變的不值錢了,100塊錢已經不能買到通脹之前100塊的等價商品了。就簡單來說人每天可以玩手機不開車,但是總要吃飯吧,民以食為天,什麼事情都不比填飽肚子重要。那麼物價上漲了,手裡的錢也就那麼多,那就不會去考慮買什麼車,用什麼手機,當然就是把更多錢用在柴米油鹽等日用必須品上。所以,就導致了日用品市場需求暴增,供不因求,自然價格就最容易暴漲。

    2、工業製成品

    工業製成品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冰箱,電視,手機,汽車等等。雖然並不是必需品,但是也必然隨著原材料,人工,運輸的上漲而漲價。但是工業製成品還有一種情況,隨著產能的上升,技術的更新反而價格不會漲多少。比如一部手機,在幾年前產能不大,擁有在當時最高的技術含量,價格昂貴,但是現在隨著新的手機層出不窮,和幾年前同樣的手機現在變得不值錢,甚至去換臉盆了。

    3.經濟發展對非需品和必需品的影響

    雖然說中國經濟發展一直存在通貨膨脹,但是整體的經濟發展還是趨於平穩的,近幾年人民財富也有所增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路上的車也多了,熱門旅遊區都是人滿為患。如果出現像辛巴維(威)那麼誇張的現象,幾百億買棵白菜,有面包吃就不錯了還要什麼自行車。現在人們都說生意不好做,錢都不好賺,生活都成問題了還拿什麼錢去消費。所以整體巨集觀經濟的好壞還是對非需品有很大的影響的。

    4、怎麼規避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

    就我們普通人而言,把一部分資金投入到稀缺保值品上還是比較穩妥的,像黃金,珠寶,古董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黃金就不用多說了,國際硬通貨,像珠寶古董一類的就是因為稀缺嘛,無論何時都存在一定的價值的,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小建議。

    雖然中國近幾年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物價上漲了很多。但是隻要國家經濟平穩發展調控得當,就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

  • 10 # Roseview財經

    通脹發生,物價一般都會上漲,要說上漲最快,最直觀明顯的就是蔬菜水果和日常消費。食物是最明顯的參考,因為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一日三餐,通脹發生,CPI肯定走高。最近都表示水果價格高,大家吃水果自由都沒有了。其實這就是貨幣超發的結果,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看似到手的錢多了,實際能買的東西更少了,這其實是變相的財富掠奪,稀釋大眾手中的貨幣。

    物價上漲都是蝴蝶效應,並非獨立存在,蔬菜和肉類較為直觀,今年蔬菜水果價格一直居高不大。比如人工薪資水平高了,勞動力支出就高,化肥農藥就跟著漲價,蔬菜上市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一個有趣小故事,小明早餐習慣吃李大爺的豆漿油條,油條2塊一根,豆漿1元,小明2兩根油條、一份豆漿5元搞定。小明如常拿5元吃早餐,李大爺說只給了2根油條,告訴油條2.5元。小明問李大爺怎麼漲價了?李大爺說最近肉漲價了。小明不解地問,油條沒肉,肉漲價和油條有什麼關係,李大爺笑著說我要吃肉啊。

    適當的通脹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倘若放任通脹持續,就會引發惡性通脹,造成貨幣大幅貶值,甚至貨幣信用下降,引發信用危機,經濟崩潰,社會陷入動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鈴電動車怎麼樣,是不是跑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