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藥事健康
-
2 # 醫患家
(特邀回答: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平原醫院臨床藥學室 高麗麗)
中藥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製劑等,臨床上常用的是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的指導下,按照組方原則和工藝標準加工製成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有口服劑型、注射劑型或外用劑型等。目前,中西藥合用現象臨床較為常見,若合理用藥,療效方面有相互促進、增強協同作用,同時也可降低藥物毒副作用,起到減毒、解毒效果;但若合用不當,會使藥效降低,同時產生毒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應,甚至引起藥源性疾病。那麼,中藥、西藥一起用,如何更安全呢?
1、給藥途徑相同的,應間隔給藥中藥和西藥服用時間應間隔至少1h,最好是2h以上。若都是注射液,輸注中藥、西藥前後,應用適量稀釋液對輸液管道進行沖洗,避免輸液的前後兩種藥物在管道內混合引起不良反應或是以防藥物在血液中混合發生反應。
2、選擇不同的給藥途徑為避免中藥與西藥直接發生相互作用,儘可能選擇不同的給藥途徑或方式,如中藥注射、西藥口服;西藥注射、中藥口服;中藥、西藥分別內用/外用、外用或內用;中藥、西藥分別穴位注射、靜脈注射等。
3、儘可能減少聯用藥物的種類功能主治/適應證、藥理作用相似的中藥或西藥若可以的話,儘量選擇一種,因聯和用藥的藥物種類越多,發生相互作用的機率越大,可能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越多。
4、避免含中/西藥成分的中西藥複方製劑與該中/西藥聯合使用如治療高血壓的珍菊降壓片,其成分中含西藥氫氯噻嗪和可樂定,不能與氫氯噻嗪類或可樂定類藥合用,以免引起體內兩藥血藥濃度過大,出現低血壓、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此外,治療感冒的某些中西藥複方製劑如小兒氨酚黃那敏中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不宜與對乙醯氨基酚聯用,易致肝損害。
5、臨床使用時密切觀察對易發生毒性反應或治療視窗窄的中西藥聯用,需密切觀察臨床反應或不良反應,及時檢測血藥濃度和相關臟器的功能。必要時可調整用藥。
參考文獻:
1林能明.科學用藥:常見病臨床藥師用藥答疑[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346-3482兒童咳嗽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2010年2月)[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0.25(6):4433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國中醫藥醫政發〔2010〕30號[J].中國中醫藥報,2010:1-5
4中成藥臨床合理用藥處方點評北京共識[J].中國中藥雜誌,2018,43(5):1049-1053
5中藥注射劑臨床合理使用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J].中國中藥雜誌,2013,38(18):2930-2931
6國家食藥總局關於修訂生脈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2017年第142號)
回覆列表
目前,中成藥濫用的情況還是比較明顯的。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是與西醫師不分辯證開具有關,有些患者有時也要求醫師開些中成藥,以求“病好得快些”。這兩方面既影響了中成藥的聲譽,也加劇了中成藥的濫用。這種中西藥合用大大增加了二者相互作用所帶來不良反應的風險。由於很多中成藥說明書部分內容不是很完善,缺乏可靠的臨床資料支援,所以在中西藥聯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面還有好多空白。這些研究一旦開展,也是很多企業本身不想看到的,因為誰都不想影響自己產品的銷量。所以,藥師們只能靠自己所學的理論去猜測與推倒,實際意義大小且不論,至少在應用中應該儘量規避。這些聯用規避原則很多都有報道,在此不贅述,多從中藥成分本身與西藥可能會產生的作用角度考慮。
目前,關於中藥與西藥聯合使用的問題,一般會給出大概三種建議:一、以用餐作為間隔點,靠食物起緩衝作用,將中藥與西藥分別於餐前和餐後服用,這種情況適合用藥較少的情形;二、同種疾病的治療儘量避免中西藥聯用的治療,首先聯用藥物未必療效就增強,另外國外(尤其是歐美等不使用中藥的國家)治療疾病治癒率也沒比國內低。中醫的診療手段也不僅體現在中藥上,中西醫結合治療也不特指中藥與西藥共同治療。三、如果上述兩條都難以進行,只能讓兩種藥品間隔服用,有的人說半小時,有的人說一小時,這是一個不可靠的時間點,因為資料支援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