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小樓

    《論語·里仁》第三節說:”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這裡的“好”,讀【hào】,是喜歡、喜好的意思;“惡”,讀【wù】,是厭惡、憎惡的意思。

    孔子說: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能喜歡人,才能厭惡人。

    孔子為什麼這麼說呢?難道普通人就不能喜歡人,就不能厭惡人嗎?

    《後漢書·孝明八王傳注》中引《東觀漢記說》:和帝賜彭城王薛詔曰:“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仁者好惡得其中也。”

    所謂“貴仁者好惡得其中”,就是追求仁德的人,喜好和厭惡比較客觀。

    朱熹《論語集註》: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然而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繫而不能自克也,唯仁者無私心,所以能好惡也。

    就是說,喜歡善的討厭惡的,這是所有人都會有的情感。每個人都能喜歡一個,每個人也都能討厭一個人,但是普通人的喜惡,經常會有失公正,因為普通人有自己的私心,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好的就喜歡,對自己不好的就憎惡。只有追求仁德的人,他們沒有私心,用公正客觀的態度去判斷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所以他們喜歡的,便是好人,不喜歡的便是壞人。

    孔子的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當我們要喜歡一個人或討厭一個人時,儘量要保持公正客觀的態度,《禮記·曲禮》:“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好惡雖然是一個情感行為,但不能一任情感的自然,而要有理智的判斷。

    同時,我們也不要太輕信他人對別人的判斷,因為大多數並不是仁人,他們對他人的評價往往是有私心的。

  • 2 # 猛哥厲史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不管後世信徒如何美化,也無法否認這是孔子不通人性的又一個證明。

    人,很難有絕對的評價。惡如希特勒、蔣價石也有喜歡的人、厭惡的人,也有客觀看待不喜歡的人的時候。

    孔子一味強調“克己復禮為仁”,反對法制公開,以便“刑不上大夫”,幻想用“禮”來教化每一個人,這種思想根本就不通人性。

    況且孔子自己就不仁。在夾谷之會時,就以禮的名義殺害多名無辜的喜劇演員;還砸子路自掏腰包為民工準備的飯菜;罵始作俑者無後……殺少正卯的事就不用說了。

    人性的惡,沒有底線。沒有法律約束,好人也可能變壞;有了好的制度,壞人可能不敢作惡。如果靠宣揚仁義道德,就能讓人人都成好人,那這世道用不著法律了。現實嗎?

    孔子對人性和哲學一竅不通,到處跑官要官,卻如娼婦處子,無人肯用。不怪自己腦殼壞掉了,卻埋怨時代“禮崩樂壞”,典型的吃不下屎怨地心引力小!

  • 3 # 寂語堂齋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原文:

    4. 3 子日: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這裡的好人,惡人並不是喜歡人厭惡人的意思,而是能分辨出一個人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好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只有達到仁者的境界才能分辨出一個人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好的。

    我們看《論語.里仁篇》,原文:

    4. 4 子日: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你要想成為仁者,就不能有一點惡念.惡言.惡行。即然仁者無惡,怎麼還會惡人?所以這個惡決不是厭惡的意思。

    我們再看《論語.顏淵篇》,原文:

    12. 22 樊遲問仁,子日:愛人。……。

    即然仁者是愛人的,那怎麼能惡人呢?所以這個惡也決不是厭惡的意思。

    故此能好人,能惡人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能分辨出一個人哪些思好的,哪些是壞的。

    孔子為什麼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我們看《論語.憲問篇》,原文:

    14. 4 子日:……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這是什麼意思啊!仁者必須有武備在身,否則如何勇?

    我們再看《論語.微子篇》,原文:

    19. 6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學是什麼意思啊?就是博學多才的意思,是才能。

    仁者在道德領域,孔子從語言,行為,心裡,志向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

    在孔子眼裡的仁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人,堪稱是一個完人。只有這樣的完人才能好人,才能惡人,即才能分辨出一個人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答辯狀寫好了會不會提醒了對方該怎麼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