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閱史

    公孫勝是老資格的梁山元老,歷經晁蓋、宋江兩朝不倒,非但不倒,而且還一直位列梁山革命集團領導核心層,最終在宋江自甘墮落為朝廷走狗、以眾兄弟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子時飄然出走。公孫勝是梁山的政壇長青樹,最終全身而退,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他第一次離開梁山,就是在宋江上山之後。那次出走事件,我認為是他已經看出了宋江不是個好鳥,與自己的革命理想有所分歧,於是借探母之機返回二仙山跟隨羅仙人繼續深造。

    但是即使公孫勝在看清了宋江的為人之後,對於自己昔日的戰友們還是放心不下,在打高唐州時再度出山,顯示了其對革命戰友的同情心理。

    也就是說,公孫勝同學長期從事梁山的領導工作,對於宋江的一些裝神弄鬼的東西很是瞭解的,像那些什麼九天玄女之類的事件,瞞別的粗人可以,瞞他這個半仙可不行。

    在北宋特別是徽宗時期,道教是第一大宗教,群眾基礎深厚,公孫勝利用其道士的身份,在神化宋江,包括神化這一百零八人是上應天宿方面,是比較不受懷疑的,這對於凝聚眾多有著封建迷信思想的老粗們是很有作用的。

    上面說過了,公孫勝同學是有著革命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牛人,其個人能力也超強,宋江和他的關係,肯定是互相利用、互相防範的作用。

    公孫勝雖然與吳用並列梁山上的執掌機密軍師,但吳用早已倒向宋江,而公孫勝同學一直與宋江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這從領導核心宋江的角度上來看,這就很令人生厭了。

    厭煩是厭煩,但是宋江是拿他沒辦法的。一則公孫勝的實力在那擺著,暗算不起作用,二則公孫勝是革命元老,說話還是算用的,所以當公孫勝看不慣宋江而選擇主動離開的時候,宋江也裝模作樣挽留一番,實際上兩個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沒有明著反目。

    實際上歷史上像這樣一直處於政治權力核心而又能全身而退的人物還是如鳳毛麟角般的稀少的。因此,宋江受招安後公孫勝回薊州出家。淮西平定後,遵師命辭別眾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

    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隱居時以每日作詩飲酒為樂最後享年82歲。公孫勝淡泊名利,正因為他的性格讓他選擇閒雲野鶴的生活,他無疑是梁山好漢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

  • 2 # 遊蝦兒

    第一,公孫勝梁山四哥的地位已被架空,他自認為已沒有繼續留下的必要。經過征討遼國、田虎和王慶等一系列戰爭磨合,梁山集團實際.上已分化整合為宋江和盧俊義兩個集團軍。宋和盧屢屢分兵作戰,這兩支集團軍的成員越來越固定,基本形成了兩條平行線。

    宋江軍團這邊,宋江是主帥,吳用是參謀,一正一副;盧俊義軍團這邊,盧俊義是主帥,朱武是參謀,同樣一正一副。這樣的權利分配顯然不能令公孫勝滿意,他這個梁山四哥和集團常委實際上已被架空,變得有名無實。公孫勝的作戰指揮權甚至還不如朱武,如入雲龍這般的血性漢子哪能受這等窩囊氣,乾脆一走了之。

    公孫勝理想中的梁山既不像晁蓋主導的那樣毫無遠景目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一天強盜搶一天劫,也不像宋江主導的那樣一門心思走招安路線和公孫勝的宗教身份看,他的革命理想應該如前輩張角和晚輩洪秀全那樣轟轟烈烈並驚天動地一番。走強盜路線和投降主義路線是為公孫.先生所不齒的,理想不能實現。留之無益,因而他有了兩次脫離組織的經歷,並且第二次已下定決心不再回頭。

  • 3 # 聽訟者

    為了讓劇情不往法師大戰的路子上走。

    水滸裡的幾個法師戰績如下:高廉:先敗林沖秦明花榮,再敗宋江吳用帶的梁山主力。樊瑞:越級擊敗史進帶的少華山4個頭領。賀重寶:以法術配合地形困住盧俊義為首的13個頭領和5000軍隊。包道乙/鄭彪:秒殺王英扈三娘夫婦,差點捉了宋江。喬道清:照面就能生擒李逵及其麾下500勇士,亂軍中生擒魯智深、武松、劉唐。馬靈:連傷盧俊義麾下多位頭領,包括楊雄、石秀、雷橫等天罡。

    以上這些法師都能正面擊敗天罡星,而且只要大寶劍一指,唸唸有詞一番,就可以輕易召喚天兵天將或者妖魔鬼怪,擊潰梁山的精銳部隊,最次的也是弄出個烏雲滿天黑煙滾滾的單項透明戰場並重創敵軍士氣,然後率軍掩殺。

    然而他們都打不過跟羅真人學了“五雷天罡正法”的公孫勝。如果說武松魯智深戰鬥力100,那公孫勝起碼有2000,即使是劫生辰綱時候的公孫勝,至少也和高廉喬道清一個等級。

    這麼牛逼的法師必須長期處於打醬油的狀態,否則水滸傳的力量體系就崩潰了。

  • 4 # 落花淡影123

    自水滸問世以來,相信大家疑問最多的就是,為什麼宋江走到哪裡都有一群人崇拜他?為什麼他只要一報名號及時雨就有同學召喚一幫同學一樣跪舔?為什麼他招降人才都是一鬆綁二磕頭三讓位的?他一個縣城的小吏,說不定都不到科級,憑什麼這麼有影響?

    這部書其實是有許多暗線的,按照作者施耐庵、羅貫中師徒的出身,他們都投入到元末紅巾軍張士誠部隊幕僚來看,可以分析出,第一大可能說的就是白蓮教起義故事,第二大可能就是說的元末明初的那段隱史。估計說白蓮教的成份更大,而公孫勝作為粱山好漢中唯一的道士身份,又道號一清,可見其不但是教中人物,而且身份奇高,道家有“老子一氣化三清”,聯絡到他的師父羅真人法術通天、陰陽八卦、預知未來的本領,可知他極有可能是教中二代弟子的大師兄。而宋江、柴進、李應以及在逐步發展的吳用等人,都不過是前面的代理人而已。所以,他的動向,往往決定了故事的走向。他外號入雲龍,其實是暗示他本是雲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天閒星,實際就是巡遊四方起聯絡作用,粱山,對於整個教派來說,不過是一塊根據地而已。我們看他的動作:首先作為晁蓋七星撞籌的人物,他突然出現在劫奪生辰綱的隊伍裡,並隨著隊伍出現在粱山,同時整頓了粱山人事。隨後,隨著宋江的上山,特別是宋江從還道村受了天書回來後,就提出了回家探母,第一次離開山寨。我們看到了什麼玄機?宋江還道村受了九天玄女的天書,天書的大意就是玄女娘孃的話:替天行道,全仗忠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這是公孫勝或者說白蓮教的宗旨嗎?我們看第八十五歸宋江與公孫勝一起去二仙山拜望羅真人時,宋江請求羅真人給他一些指點,羅真人便給他寫下了八句法語:“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意思就是說朝廷中“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可見,羅真人的話和玄女娘孃的意思截然相反,充分證明,他們是派系不同的教派,所以,這才有了公孫勝的第一次出走。後來,宋江在打高唐州時,派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回來,也是經過很大一番折騰,才得到羅真人允許回山,並給了八字真言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後來正是按照這個八字真言隨粱山好漢剿滅王慶後,凱旋到京城汴州就成為了第一個離開粱山部隊的好漢,躲開了導致粱山好漢損失慘重的打方臘之戰。從羅真人不允許公孫勝參加江南之役的思路可以推測,打方臘不是羅真人的這個教宗的意思,而且宋江執行玄女娘孃的宗旨。那麼可以大膽推測一下,如果羅真人代表了北方白蓮教,江南方臘代表的就是南方以龍虎山張天師為主的白蓮教了,宋江的這次出征就是同教相殘了,所以,羅真人自然不放公孫勝參加。聯絡到後來元末明初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其實也是同教相殘這個事實,可見,《水滸傳》是寫白蓮教的故事雖不中也不遠了。我們再看《水滸傳》最後留下的人的歸宿,極有可能是白蓮教身份的幾個人,宋江、吳用身死,柴進、李應歸隱,戴宗穿上了道袍,樊瑞、朱武明確跟從了公孫勝投到羅真人手下,而公孫勝親自推薦上山的楊林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拉著裴宣(粱山不多的正宗文化人)回到了離公孫勝不遠的飲馬川,分明在暗示,粱山中殘留的勢力基本都歸公孫勝了,所以,粱山的初興和收尾,都離不開公孫勝的身影!

  • 5 # 歷史伶俜者

    公孫勝,上應天閒星,閒雲野鶴一般;綽號入雲龍,神龍不首尾。

    他有著一個身為得到高人的師父,自己也學得一身好武藝和道法。原本他作為一個道士可以跟著師傅專心修煉或雲遊四方,但他也是個熱血男兒,為了對抗這個昏庸的朝廷,幹出了截生辰綱這個大事業。他找上晁蓋幫忙,因為他看晁蓋是個仗義疏財、名望四方的真漢子。

    先說第一次離開。上山後一段日子,晁蓋把宋江這個當過公務員、威望比起晁蓋有過之無不及的人接上梁山,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大幫子親信,一上山宋江便開始“當家作主”了起來。公孫勝看人很厲害,預料出宋江想要架空晁蓋,迴歸昏庸朝廷的思想,而這個和他的所求格格不入。因晁蓋和宋江這兩人的政治鬥爭,梁山必然贏來一次動盪。他不願看著兄弟相殘,知道自己無力和宋江對抗,也不願像吳用一樣背叛晁蓋倒向宋江,所以他藉著下山探望母親的緣由,回到師父身邊,逃離梁山這個是非之地。

    再說第二次離開。公孫勝重情重義。在梁山為了救柴進而攻打高唐州,遇上會法術的高廉被殺的丟盔棄甲時。面對前來向他求助的戴宗、李逵,他選擇了再次出山,去拯救梁山的兄弟們、去保國安民。臨走前他那未卜先知的師父預料到後來的路會如何艱險,會傷害愛徒的性命,於是叫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聰明的公孫勝知道自己不可淪為昏庸朝廷的工具,把師父的話牢牢記住,在打方臘之前辭別宋江。

    果真不錯,攻打方臘梁山傷亡慘重,多少人馬革裹屍,魂葬江南,而公孫勝全身而退,繼續修法,這就是他的智慧。

  • 6 # 田獲三狐

    公孫勝知道自己無法說服這些人,又不能在眾兄弟中散播這種資訊,這相當於挑撥離間。所以,他只好在打完王慶後,隻身一人離開了這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最後的事實證明,他不但法術高明,對時局的判斷也是高人一籌啊!

    很可能此時公孫勝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宋江和晁蓋在梁山的發展路線上已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分歧,而晁蓋又遠遠不是宋江的對手。按說,自己於情於理也應該支援晁蓋,可是,現實是隻有宋江才能掌控住梁山,要麼就會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既然這樣,公孫勝只好選擇逃避,打算回到二仙山繼續隱居修仙,“眼不見為淨”吧!

    可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宋江揮舞的道德大棒壓力下,公孫勝不得不重新出山,從此跟著他們南征北戰,東擋西殺。

    打完王慶,公孫勝清楚,接下來朝廷肯定要讓梁山去對付方臘。

    可方臘絕不是田虎,王慶這些小蝦米可以比的。他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氣候,和梁山的實力不相上下,這一戰,肯定慘烈異常。即使自己擁有強大的法術,也無法避免,這也是天數使然。

    自己不忍眼睜睜看著的曾經看著一起喝酒,大吹大擂的兄弟一個個的倒在自己身邊。

    當初也和宋江達成過協議,這次他再也沒有理由強留自己了。公孫勝就這樣離開了梁山。

  • 7 # 微光人文

    一、道士公孫勝

    公孫勝在《水滸傳》中,最基本的身份就是他是一個道士,道號一清,他的師傅是著名的羅真人。這樣的背景下,公孫勝始終給人一種神祕的形象,在羅真人那裡,他確實也學到了很多道術,比如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等。

    二、一下樑山

    在《水滸傳》之中,公孫勝曾經兩次離開梁山,第一次離開梁山的理由是要回家照顧老母,然而事情就這麼簡單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三、巔峰離去

    公孫勝第二次離開梁山的時候是在梁山大軍徵遼大勝迴歸的時候,此時的公孫勝完全對梁山失望了,他並不希望招安但是迫於大的形式沒有辦法。

    並且因為他跟隨徵遼也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此時的梁山也到了巔峰時刻,威望達到了頂峰,此時功成身退,正是最好的時機,另一方面是接下來梁山即將要去征討方臘,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預料到此次前去凶多吉少,因此把公孫勝強留到了身邊,最終讓他隱居江湖,是梁山中為數不多的圓滿結局之人。

    公孫勝離開梁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並不是那麼的入世,這也與道家的思想相一致,他不喜歡官場的是是非非,也看到了大宋王朝沒有多少希望,朝廷當中奸臣當道,因此他選擇了離開。

  • 8 #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不離錙重,雖有容觀,燕處超然。水滸眾好漢人傑地靈,風生水起,少了公孫勝,眾好漢會黯然失色,所以重為輕根,公孫勝神龍見首不見尾傳奇給了水滸錦上添花。

    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眾好漢的血性,公孫勝心態是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公孫勝是安靜的千里馬,師父卻是上天,靜為躁君。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生辰綱劫貪官的財,公孫勝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不費一兵一卒,智取生辰綱,有公孫勝做為主謀,完全是無事取天下。

    拿到自己那分錢,公孫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的道理,公孫勝早有退出水滸意思。

    水滸替天行道,但還有個皇上,公孫勝不習慣天無以清將恐裂的氣氛,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坦然而善謀,生辰綱,公孫勝不召而自來。

    天得一以清,公孫勝想要天長地久,就要外其身而身存。不敢為天下先,公孫勝計謀相當厲害,還是心裡只認義薄雲天的晁蓋做大哥,大哥既死,公孫勝功成身退,天之道。

  • 9 # 流光手記

    公孫勝作為第一個棄梁山的好漢從何說起?

    這個話是宋江在破了方臘損兵折將後發出的概嘆。

    宋江再拜泣涕道:“當初小將等一百八人破大遼,還京都不曾損了一個。誰想首先去了公孫勝,京師已留下數人。克復揚州,渡大江,怎知十停去七。今日宋江雖存,有何面目再見山東父老,故鄉親戚!”為什麼公孫勝是第一個離開梁山的好漢英雄?

    這是因為,《水滸傳》中,充滿了不少迷信、宿命論以及善惡因果有循的論調。小說中,施耐庵也不斷用出自高僧真人的謁語來印證著書中人物的命運,這導致了公孫勝成為離開第一人的主要原因。

    開篇中。施耐庵便講述洪太師不顧龍虎山真人勸說, 自以“遇洪而開”為名,放走了妖魔鬼怪。之後,才有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的樑上聚首。

    有意思的是,梁山108位好漢裡,佛道兩家,智真長老用“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十六字告訴了魯智深將做並且該做的事。羅真人用“遇幽而止,遇汴而還”的八字謁語告知了公孫勝未來的命運。

    巧不巧的是,智真長老也送宋江“當風雁影翻,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十六字謁語,而另一位活神仙羅真人同樣也送了宋江“忠義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謁語。

    所以,智真長老,以及羅真人這兩位活神仙是知道各位好漢(宋江魯智深公孫勝們)的最終歸屬來去的,他們的論斷和建議都是一樣的。

    公孫勝的命運,入世、出世也都是順著作者因緣有果的線索來的。

    一個公孫勝,一個魯智深,一道一佛,二人收到的謁語何其相似,都是讓二人適可而止,借活佛真人的口,告訴他們該退應退的一個定斷。魯智深是愚魯的,直到聽聞錢塘潮聲時,方才大徹大悟,體會到了智真長老的用意。而公孫勝卻與魯智深大不相同,他的道法修煉多年,方可行雲布雨,被稱之為入雲龍,自也有一些掐指而算前途命運幾何的本事。他對於道法高深的真人師傅可謂是言聽計從,公孫勝對宋江便曾說過,“兄長,此乃是天機玄語,不可洩漏。收拾過了,終身受用。休得只顧猜疑。師父法語,過後方知。在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裡,晁蓋夢見北斗七星聚義。而此時的公孫勝卻是不請自來的,可見其道行也是自帶有預測未來之能的,所以才能成為七星聚會的最後一扣。

    吳用道:“保正夢見北斗七星墜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義舉事,豈不應天垂象。此一套富貴,唾手而取。我等七人和會,並無一人曉得。想公孫勝先生江湖上仗義疏財之士,所以得知這件事,來投保正羅真人洞悉一切,是他給了公孫勝第一個離開的理由

    其實,公孫勝在最終離開宋江時還有一次離去,這裡還屬於梁山初期發展階段,並未完全聚義廳排座次,晁蓋尚在。文中說到”第三日,又做筵席,慶賀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動公孫勝一個念頭,思憶老母在薊州,離家日久……。

    “我本不教他去,今為汝大義為重,權教他去走一遭。我有片言,汝當記取。”公孫勝向前跪聽真人指教。………………

    也正是此時,羅真人強烈告訴公孫勝不可貪慾,並再次強調“汝應上界天閒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個字,汝當記取,休得臨期有誤。”羅真人說那八個字,道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而之後的發展正如羅真人所料,在公孫勝與宋江二回紫虛觀時,羅真人與宋江親自說道徒弟的歸來,文中如此描述

    羅真人再與宋江道:“將軍在上,貧道一言可稟:這個徒弟公孫勝,俗緣日短,道行漸長。若今日便留下,在此伏侍貧道,卻不見了弟兄往日情分。從今日跟將軍去幹大功,如奏凱還京,此時方當徒弟相辭,卻望將軍還放。一者使貧道有傳道之人,二乃免徒弟老母倚門之望。將軍忠義之士,必舉忠義之行。未知將軍雅意肯納貧道否?”宋江道:“師父法旨,弟子安敢不聽。況公孫勝先生與江弟兄,去住從他,焉敢阻當。”羅真人同公孫勝都打個稽首,道:“謝承將軍金諾。”

    可見,做為明晰一切因循的羅真人一已經用語言做好了鋪墊,所謂草灰蛇線,伏脈千里。就此,日後的公孫勝離開已經順理成章,無所阻礙,並不受個人慾望之變而變了。

    所以說,公孫勝的命運便在第一次歸山時的離去時便有了定數,他完全依據其師傅給他規劃的道路,來最終完成了他在宋江軍中的使命,也算是應了他天閒星的天命。

    雖然說後期宋江所作所為讓梁山眾好漢心冷,也令眾讀者所不喜,但實際上他對於公孫勝的離開並沒有什麼關鍵作用。

    同魯智深的見信而寂一樣,公孫勝也只是應對遇汴而回的宿命,而其實,作為全真道教的一位修行者,除情去欲,閉關修煉,不問世事,是他該持有的一種態度,完成了他的使命,是不是第一個走都在其次了。

    多帶一句,其實水滸英雄裡,佛道三位英雄,魯智深、武松、公孫勝都算是圓滿結局了

  • 10 # 愛讀書的獅子

    公孫勝為何要離宋江而去,其實這一點如果讀《水滸傳》原著就很容易明白,因為公孫勝有一個想當牛掰的師傅羅真人,在戴宗跟李逵一起去請公孫勝回梁山幫忙的時候,羅真人就已經道破天機了。

    比如,李逵趁著夜色去謀殺羅真人,但是羅真人並滅有對李逵痛下殺手。而是告訴大家,李逵就是上天派過來殺人的,所以要留著他,但是也對其做了懲戒,導致李逵特別害怕羅真人,間接地對公孫勝也害怕起來。

    一個對天機都瞭如指掌的人,自然也能夠預知到梁山等人的未來。所以羅真人非常明白,梁山好漢征討遼國、平田虎、打王慶都是有驚無險的事情。所以,羅真人會讓自己的徒弟去幫助宋江,順應天意。也就是說,合該著遼國、田虎、王慶讓梁山大軍滅掉。

    但是到征討方臘的時候,顯然是沒那麼順利了。方臘手下的悍將如雲,一點也不比梁山的差。所以梁山大軍此去三停去二,在這種大傷亡的情況下。作為師傅的羅真人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愛徒去冒險,所以就把公孫勝留下,繼續跟隨自己修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亡和睡覺的時候感知一樣嗎,都是一片空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