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興9527

    郭攸之的出身

    雖然是諸葛亮點名誇獎的良臣,但在《三國志》中並沒有郭攸之的傳記,關於他的資訊也非常少,基本都出於其他人的口中。《裴注三國志》博採群書,極大地豐富了《三國志》的內容,但關於郭攸之的還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得到些有限的資訊。可以看到,郭攸之是荊州南陽郡人,而且是一個名士。

    諸葛亮和郭攸之同為南陽人,又都是荊襄名士,所有我認為,他們之間難免產生交流。可能在沒有出山的時候,諸葛亮就認可郭攸之的能力和品德。

    郭攸之的政績

    據史料記載,在蜀漢建興二年,即公元224年,郭攸之擔任黃門侍郎,一種跟隨在皇帝左右、參議政事的官員,官秩六百石。而到了建興三年,公元225年,郭攸之已經成為侍中,官秩兩千石。《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公元227年,郭攸之仍為侍中。和郭攸之一起被提到的費禕、董允、向寵三人,此時的官職分別是侍中、黃門侍郎、中部督。至於郭攸之為什麼排在費禕的前面,或許是因為資歷問題。在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前,郭攸之就已經成為侍中,而費禕成為侍中是在平定南中之後的事情了。

    郭攸之的評價

    《三國志》中並沒有為郭攸之作傳,連附列其他人下面的傳都沒有,足以說明郭攸之在政治上對蜀漢的貢獻非常有限。諸葛亮說郭攸之志慮忠純,這大概是正確的,但要求郭攸之“斟酌規益,進盡忠言”,我認為可能是諸葛亮是看走了眼的。因為郭攸之性格平順,作為好人還可以,並不能說是一個合格的官員。

    諸葛亮《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郭攸之、費禕、董允)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陳壽《三國志·蜀書·董允傳》:“攸之性素和順,備員而已。”

    廖立《三國志·蜀書·廖立傳》:“中郎郭演長(郭攸之),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

    總結

    總之,我們可以看到郭攸之的形象,就是一個好好先生,但是人品是沒有問題的。諸葛亮因為這一點信任、讚賞郭攸之,但陳壽和廖立卻不這麼想,陳壽直接說郭攸之與董允相比就是湊數的;廖立說郭攸之沒有主見,難堪大用。

    總而言之,郭攸之雖然品德不錯,但是在政治上乏善可陳。諸葛亮向劉禪提名郭攸之,或許是因為注重他的名氣,或許是郭攸之值得信任,也有可能是在南陽產生的交情。但是郭攸之的歷史形象很單薄,一起被提名的費禕,後來以大將軍錄尚書事,成為蜀漢二號人物;董允以嚴整聞名,被稱為“蜀漢四相”;向寵雖然也沒有太多記載,但也是死於戰場。相比之下,郭攸之對蜀漢的貢獻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 2 # 凡塵瑣事

    對三國解讀不多!

    但是能讓諸葛亮特別誇獎的人,因該不會太差。

    但是網上了解了一下,又發現郭攸之又是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表揚的四人中混的最差的,這也不得不提起大家的好奇心,按理說,諸葛大神看中的人因該在才能,人品及政績方面都不差,相反歷史資料又很難了解到郭攸之本人,大概對他的介紹是恃才傲物,看不起他人,可能性格上的問題,導致他後期發力不足,政途坎坷!

  • 3 # 廚師小劉

    三國時期能被諸葛亮,稱讚人不多,可見他是個有能力的人。

    郭攸之:三國時期蜀漢官吏。字演長,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建興中為侍中,深得諸葛亮信愛。建興五年(227),諸葛亮將北伐,慮劉禪富於春秋,朱紫難別,以攸之秉心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上疏中極力推薦,使能為劉禪“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郭攸之的才學,可從兩方面反映:一是他能與後來成為“蜀漢四相”中的費禕、董允齊名,可見他的能力才幹著實出眾;二是,他是被先帝劉備親自選拔出來輔佐兒子劉禪的近臣,而且後來又受到諸葛亮所親信,可見他的品性才華在當時蜀漢皆是佼佼者

  • 4 # 虎躍鷹揚1

    郭攸之,字演長,南陽人(今河南南陽),是東漢開國將領,武威將軍郭守的後代。為人和順,以器識才學知名於時。建興二年(224)任黃門侍郎,後遷侍中。 費禕、董允為侍中和侍郎,共為劉備、諸葛亮所賞識,後服侍後主劉禪。諸葛亮《前出師表》中稱郭攸之及費禕、董允“此皆良實,志慮忠純”。並在費禕之前擔任侍中。但是其人有何具體政績卻不見於史。而且死因不明,不知所蹤。推斷此人應該是有些才氣名聲,老好人一個,政績平平,去世的比較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這麼多國家,你知道每個國家的代表動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