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壕無止境

    400年後的事,讓300年後的人去操心就行了。現在讓我為了400年後的人類生存問題而搬入地下城,隨時面臨地震,熔岩湧入等危險,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我肯定是不同意的。

    如果真的太陽四百年後會氦閃,那麼最恰當的做法應該是,先嚴格控制人口,實行精英人才計劃,過上三百多年,人類就沒有多少了,想有後代但是沒有獲取生育許可的,可以把自己的受精卵冷凍,全球進行統一保管。同時,反正幾百年後地球完蛋,很多戰爭,對峙也變得沒有必要。各國把軍費開支省了下來,共同進行太空飛行的研究,三百多年下來,肯定能造出極先進的大型宇宙飛船,對比一百年前的飛機和現在的飛機差距有多大,再進步三百多年,先程序度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三百多年後,人類已經沒有多少,而且全部都是精英人才,他們帶著全人類的受精卵去尋找新家園,這才是最合適的方案。

    更何況三百年多年中說不定會出現技術爆炸,進步到二級文明,擁有讓太陽穩定下來的能力。

  • 2 # Shy子月

    對於這個問題,四百多年的爆發,如果是用小行飛艇的話這個可能性不大。

    因為從地球飛離太陽系,需要多少的燃料,而且地球上人口又多,搭小行飛艇的話飛艇數量過多,管理起來難度也太大,

    對於,飛艇駕駛員的數量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當我們放棄地球,離開地球之後,

    燃料問題,

    食物問題,

    也要有不斷的供應。

    我們該去哪裡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而且,當我們搭飛艇的時候,對人體的要求也會很高,那就會出現有一些人會因為身體緣故,而不能離開,只有在地球上等著太陽爆炸的那一天。

    我們也需要克服的是飛離太陽系識的氧氣供應問題。

    也有可能在飛離太陽系是,人類會相互搶奪資源,因為不同國籍,不同種族而發生鬥爭。

    所以以為我個人認為,搭飛艇離開,這是比較不可能的。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

  • 3 # 地理那些事

    很顯然,題主假設的“太陽在四百年內爆發氦閃”真是太倉促了,須不知你這個倉促讓人類“猝不及防”。

    氦閃通常發生在恆星主序帶的末期,是在0.8~2.0太陽質量(太陽質量M☉≈1.9891E+27噸)的低質量恆星的核心堆積的氦突然開始的核聚變,由於氦聚變所產生的溫度要比氫聚變產生的溫度要更高一下,在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的過程中產生高溫使恆星外層物質迅速升溫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而這種現象就如同爆炸一般,稱之為氦閃。

    據推測,太陽發生氦閃大約是在太陽的88億年左右,也就是說大約再過42.3億年,太陽由於氫元素逐漸耗盡,在由恆星向紅巨星轉變的階段將發生非常短暫的失控熱核聚變,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氦經由兩次電離過程成為碳。一旦太陽發生氦閃,靠得近的行星基本在劫難逃,要麼炸的灰飛煙滅,要麼就像烤雞腿外焦裡嫩。

    人類文明作為目前宇宙中的最高級別的文明,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千百萬年中,總能發現和利用自然規律改造世界,推動人類社會的車輪的滾滾向前。從物質運動的規律來說,氦閃也是宇宙中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它既是較低質量的恆星走向生命終點的拐點,也可以說其他天體誕生的起點,而宇宙雖然深邃、奧秘,卻也是組成宇宙的各星系內部或星系之間存在物質的相互轉換。

    400年對於人類歷史的長河可謂彈指一揮間,但對於近現代以來開啟的工業革命,可謂意義非凡,從18世紀60年代開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實現了由手工作業到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以及智慧化的轉變,而正是基於自動化向智慧化的構思才有了“地球被流浪”的,畢竟地球發動機就是工業革命的成果。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400年內,人類科技文明成果也將不斷呈現,工業革命也將有1.0、2.0、3.0、4.0版本的延續和發展,隨著奈米技術以及更前沿科技的應用,在航天領域人類社會在對於宇宙空間超低溫、高輻射等方面也將有更大的突破。

    最後,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正如專家點評的一樣“科幻作品更多是激發公眾對科學產生興趣,而不是對現有科學技術進行講解說明”,我們不要過度沉浸在科幻的世界去想想問題,還是要腳踏實地努力造飛船,宇宙那麼大,先飛出太陽系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捲心菜也能減肥,這是真的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