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姐逛歷史

    權勢地位顯赫一時的年羹堯為雍正所殺,可以說完全是他自己“作死”的結果。年羹堯與雍正的關係非常特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羹堯全家都被劃歸到了雍正的統領下,成為了雍正的藩邸舊人,並且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為側福晉。

    年羹堯最為高光的時刻,還是在於其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派年羹堯派兵平叛。

    結果年羹堯前後用時不到4個月,迅速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並且戰事的開銷和損失都是非常之小,不僅維繫了大清王朝的統一與安穩,更是幫助雍正穩定了帝位。

    雍正將年羹堯稱為“恩人”,甚至在對其的奏摺批覆中都毫不掩飾對於年羹堯的感恩與寵愛之情:“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在念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嶽鍾琪這個角色在正史裡,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是年羹堯的親信,但是隨年羹堯出征,從任務佈置與安排上,都是非親信不可為的。

    但是嶽鍾琪在《雍正王朝》裡顯得還是比較有心機的。

    從江夏鎮的事情上,嶽鍾琪用刀劃破臉,就足見其心機之重。既能完美實現上司的意圖,又能規避職責風險,且能對未知的風險作出及時的預判。

    嶽鍾琪和年羹堯的關係也相對比較微妙,江夏鎮其他參與事情的兵勇都賞了500兩銀子,而唯獨對嶽鍾琪的賞賜,年羹堯隻字未提。這裡不提反而說明嶽鍾琪是其嫡系親信,應該是拿股份的,運回四川再分的。

    雍正之所以在剷除年羹堯的同時,沒有一併收拾嶽鍾琪,根據《雍正王朝》劇情分析,是有如下原因的。

    雍正正是看準了這層關係,才將嶽鍾琪收入囊中的。嶽鍾琪本身有很強的統兵能力,但是面對年羹堯,雖然自己是副帥,也只能是奴僕。而能給權力給嶽鍾琪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雍正。

    其次,當時西北雖然叛亂已平,但是羅卜藏丹津逃竄,餘亂尚在,需要有人坐鎮。

    很顯然嶽鍾琪是比較合適的人選,本身嶽鍾琪就是四川人,出身武將世家,在西北屬於本土製敵,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對年羹堯的軍隊更熟悉。

    而所謂的“餘亂未平”本身就是邊軍“養寇自重”的慣用手段。這事無法挑明,只要不過分,歷朝歷代朝廷往往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嶽鍾琪在,本質上也就是朝廷有“小辮子”可抓。

    在年羹堯被剝奪兵權之後,由嶽鍾琪接任,授了一個“徵西大將軍”的職位(這是電視劇編撰的,正史中沒有)。嶽鍾琪雖然說接替了年羹堯,但是資歷與威望畢竟無法和年羹堯並駕齊驅。

    所以嶽鍾琪是不可能形成年羹堯在西北形成的那個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狀態。自然也不會對朝廷形成實質性威脅。

    但本質上為什麼嶽鍾琪很難形成年羹堯那麼大勢力的原因,用正史裡的嶽鍾琪實授的官職可以說明問題。

    正史中,雍正3年,嶽鍾琪被升任川陝總督(《雍正王朝》裡叫陝甘總督)接替年羹堯主持西北局勢。但雍正收回了撫遠大將軍的印信,並未授嶽鍾琪為撫遠大將軍,而是加了兵部尚書銜。這本質上嶽鍾琪就無法形成像年羹堯那麼大的權勢的。

    “川陝總督”只是年羹堯眾多職務裡,相對實權的一個。的確西北四省的軍事、民政嶽鍾琪都有權利管轄。但是此外的更大的用兵權,糧餉監督權,以及西北人事決定權,嶽鍾琪實際上並不掌握了。

    在西寧,陝西巡撫範時捷(正史中是年羹堯的親信)在跟年羹堯要帳篷等軍資無果後,透露了其向嶽鍾琪彙報過,使得年羹堯暴跳如雷。這說明,在權力方面即便是最親的親信,年羹堯也絕對不會讓他人染指,更別提分享。

    雍正正是看準了這層關係,才將嶽鍾琪收入囊中的。嶽鍾琪本身有很強的統兵能力,但是面對年羹堯,雖然自己是副帥,也只能是奴僕。而能給權力給嶽鍾琪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雍正。

    因此嶽鍾琪與兩人虛與委蛇,然後藉機將此二人捆綁起來,自己向雍正告發了此事。當時雍正並沒有嚴加追究此事,還下旨褒獎安慰嶽鍾琪忠心可嘉,表示絕對相信嶽鍾琪。

    其實這都是雍正的權宜之計,因為嶽鍾琪當時即將率軍征討準格爾,正在用人之際的雍正自然不會在此時懲罰嶽鍾琪,但是此事已經讓多疑的雍正對嶽鍾琪心存忌憚了。

    所以在嶽鍾琪的戰績達不到雍正皇帝心中的預期時,嶽鍾琪的悲劇就降臨了;當時滿人本來就對漢人擁有這麼大的權力感到不滿,此時更是“落井下石”的好時機,故而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鄂爾泰乘機奏本,極力彈劾嶽鍾琪。最終,雍正皇帝下詔將嶽鍾琪“交兵部拘禁候議”。

    嶽鍾琪被捕入獄以後,在等候兵部的判決,一直等了整整兩年;兩年後,兵部下的判決居然是“斬決”!其實按正常來說,最多也不過是罷官而已,而這裡卻是“斬決”,可見其中發生了多少事情。雍正皇帝接到兵部議奏摺子,左右權衡,最後,念及其當年進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斬決”為“斬監侯”,並處罰銀七十萬兩。

    綜合以上兩人的生平事蹟,我們就會發現,年羹堯做撫遠大將軍的時候,猖獗驕縱,目中無人,而嶽鍾琪做陝甘總督,雖然十分低調,還要因為曾靜一案受到牽連,最終被治罪,更何況那麼肆意妄為的年羹堯,有十個也要被殺。

    俗話說“小心使得萬年船”確實是真理,做人低調一點,總沒有什麼壞處!

  • 2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從宋太祖趙匡胤時期開始,武將造反奪取皇位的可能性就已經接近於零。明清時期除了燕王朱棣通過造反奪取皇位外,沒有一個功臣武將能夠成功造反。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清朝的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雍正時期不管是年羹堯還是嶽鍾琪,都不具備造反的能力。年羹堯之所以被雍正殺死,不僅是因為年羹堯更高震主,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年羹堯囂張跋扈,惹惱了雍正皇帝。

    年羹堯和嶽鍾琪都沒有造反的實力

    雖然年羹堯在西北經營多年,掌握了西北十多萬精銳部隊,但是年羹堯的權利始終都是雍正賦予的。如果雍正皇帝想要收回這些權利,年羹堯根本沒有反抗的機會。繼承年羹堯地位的嶽鍾琪更是如此,只要雍正皇帝一紙詔書,就能夠要了兩個人的性命。

    三藩能夠在康熙時期叛亂,主要是因為三藩控制了獨立的軍政大權,有自己獨立的財政收入。而年羹堯和嶽鍾琪在西北經營多年,軍費全靠著朝廷支付,手下的軍人也都是從各地徵調而來,只要朝廷斷了兩個人的軍餉,將兩人列為逆臣,西北十多萬大軍就會不戰自敗。

    年羹堯被殺的真正原因

    年羹堯是雍正最早的心腹,如果沒有年羹堯的鼎力支援,雍正很難能夠擊敗八爺黨坐上皇位。雍正統治初期給予了年羹堯很多特權,年羹堯依仗著雍正皇帝的寵幸,不把朝廷大臣放在眼裡,做了很多讓雍正皇帝失望的事情。

    年羹堯沒有威脅皇權的實力,卻有挑釁皇權的脾氣,他的做法引起了雍正皇帝的極度不滿,雍正皇帝多次警告年羹堯,年羹堯卻始終充耳不聞。後來雍正皇帝將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年羹堯仍然不思悔改,雍正皇帝才最終殺死了年羹堯。

    嶽鍾琪為什麼能夠活命

    年羹堯倒臺之後,嶽鍾琪繼承了年羹堯的勢力。由於嶽鍾琪是岳飛的嫡系後人,以曾靜為首的反清人士曾經試圖拉攏嶽鍾琪造反,嶽鍾琪十分的慌張,趕緊向雍正皇帝報告了情況。曾靜事件結束後,雍正皇帝開始對嶽鍾琪產生了猜忌,嶽鍾琪也更加謹慎。

    嶽鍾琪一直以年羹堯為前車之鑑,對於雍正皇帝畢恭畢敬,從來沒有做過忤逆皇權的事情。後來嶽鍾琪在西北戰敗,朝廷議定嶽鍾琪斬立決的死刑,雍正皇帝赦免了嶽鍾琪,將他的死刑改成了斬監候。(相當於死緩)

    總結

    年羹堯的功勞超過嶽鍾琪數倍,雍正皇帝最初對年羹堯十分的忍讓。如果年羹堯能夠謙虛待人,肯定會成為雍正時期的一代名將。然而年羹堯過於跋扈,觸怒了強勢的雍正皇帝,最終丟掉了自己的性命。嶽鍾琪吸取年羹堯的教訓,一直夾起尾巴做人,最終獲得了雍正皇帝的赦免,一直活到了68歲去世。

  • 3 # 伊斯旦丁

    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這本是皇帝賦予,領兵大將的臨機決斷之權,用於應付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的,但若一個,本已經功高震主的將領,藉此用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傭兵自重,那就會犯了皇上的忌諱,這樣的人,有一個算一個,不管在那朝那代,都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年羹堯)

    當年的韓信如何,號稱軍神,論排兵佈陣,在漢朝,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又如何,還不是因為功高震主被人殺了,三族都被人平了!

    而年羹堯比上面這位更甚,年羹堯不僅功高震主,傭兵自重不說,他還屢屢做出僭越之舉,而且他還四處拉攏朝臣,結黨營私,看那架勢,大有天是老大,他是老二的意思,這種情況讓雍正知道後,又會作何感想,真是豈有此理,這小奴才,越來越驕橫跋扈,越來越目中無人了,看來此人留不得了!

    影視劇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片段,雍正皇帝犒賞前線歸來的將士,由於天氣炎熱,雍正就下旨,讓這些將士脫下盔甲,涼快涼快,結果接連兩道旨意下去,這些個將士,竟然無動於衷,最後還是年羹堯下令,這些將士,才脫下盔甲,而事後,年羹堯對雍正的解釋,卻說,這些將士由於常年在外征戰,所以眼裡只有將軍,沒有皇帝,你說面對此情此言,雍正又會作何感想,不管你年羹堯有沒有造反的心,但雍正卻已感覺到了危險的味道!所以站在雍正的立場,基於以上原因,年羹堯已然是個必死之人。

    那麼雍正為何不殺嶽鍾琪呢?這裡面有三個不殺的原因。

    其一:年羹堯已然被殺,這時候再去殺,有功之臣的嶽鍾琪,顯然有些說不過去,這會讓將士們感到心寒的,而且西北戰事,雖然已平,但其餘勢尚在,西北仍需要有人鎮守,而嶽鍾琪就是當下最合適的人。

    其次:就當時而言,留著嶽鍾琪,能起到制衡其它武將的作用,以避免再次出現像年羹堯一家獨大的情況。

    再次:嶽鍾琪本就是,雍正安插在年羹堯身邊的一把暗箭,對於嶽鍾琪,雍正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相較於年羹堯而言,嶽鍾琪雖然也有危險係數,但是並不高,而且後來的種種跡象也表明,嶽鍾琪也並沒有造反的意圖。

    (嶽鍾琪)

    再者說,嶽鍾琪是個知進退的人,他不像年羹堯那樣囂張跋扈,目中無人,所以雍正不殺嶽鍾琪並不是個意外,這也和嶽鍾琪,是不是個漢人,關係不大。

  • 4 # 達摩說

    年羹堯與嶽鍾琪的性質不同。

    無論年羹堯有無這個想法,但在行動上,他的做法是在挑戰皇權。

    比如,當時只要是年羹堯保舉的人,吏部和兵部都必須優先且無條件錄用,號稱“年選”,而且,但凡與他並非一黨者,動輒便彈劾。再比如,年羹堯自恃功高,日益驕縱,在與其他官員接觸的過程中,傳送公文動輒稱“令諭”,只要見他便要行跪拜禮,迎接皇帝上諭時甚至從不行跪拜之禮。

    能決定行政用人,結黨營私,擅權亂政,作威作福,且自恃功高,毫無人臣之禮,這樣的人別說雍正,換了哪個再懦弱的皇帝都不會輕易忍下。

    所以,年羹堯的死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雍正帝殺他沒毛病。

    但嶽鍾琪不同,他本人是沒有爭權奪利的念頭的,而且處置年羹堯的時候如此大張旗鼓,作為繼任,嶽鍾琪肯定是心有餘悸,以後行事處處小心,避免成為第二個年羹堯。

    不過,身居高位,就難免招忌,尤其嶽鍾琪手握重兵,又是岳飛的後代,不用他自找,麻煩就會主動找上門來。

    而且,嶽鍾琪的命運也並沒有強到哪裡去。

    雍正五年,就有人在街上宣傳,說岳鍾琪要率川陝將士造反了。雖然後來審明翔實,是個瘋子在說瘋話,但嶽鍾琪仍然十分緊張。他深知人心可畏,高處不勝寒,遂立即給雍正帝上奏摺,試圖澄清事實,為自己辯白。雍正帝雖然在硃批中好言安撫,但心中已經有所懷疑。

    緊接著,曾靜又派門人張熙見嶽鍾琪,欲遊說其反滿興漢。嶽鍾琪騙其口供後,將張熙和曾靜抓捕,送交雍正,由此又牽出呂留良案。

    這樣的事幾次三番地發生在嶽鍾琪身上,換了誰都會忌憚,更別說是本性多疑的雍正帝。但此時西北戰事正酣,仍然需要嶽鍾琪,而且即便處置嶽鍾琪,也缺少藉口,所以雍正帝依舊對其委以重任,加封寧遠大將軍。

    雍正十年,在與準噶爾部作戰的過程中,嶽鍾琪指揮和用人出現失誤,不僅損失嚴重,而且追擊不利。雍正帝終於抓住機會,嚴厲斥責嶽鍾琪。緊接著,鄂爾泰彈劾嶽鍾琪,下令削去其三等公爵位,以商辦軍務為由令其回京,並交部議處。

    嶽鍾琪被拘押了兩年,判決結果才出來,結果是斬決。雍正帝經過權衡,改判斬監候,並罰銀七十萬兩。至此,嶽鍾琪一世之功盡毀,奪爵罷官不說,還花費了大量銀錢。直到乾隆二年,新君為收買人心,才將其貶為庶人,釋放出獄。

    比起年羹堯的身首異處,嶽鍾琪雖處處小心謹慎,但依舊被皇權所忌,即便勉強保住了一條命,但經過幾番折騰,遭到一連串的折辱,也已失去了人之為人的尊嚴了,由此可見專制社會政治鬥爭之無情。

  • 5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要清楚一點,集權和殺人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之所以要殺人,殺的是那些對集權形成威脅、即將形成威脅或者被統治者認為會對集權形成威脅的人。

    而年羹堯恰恰就是這樣的人。

    後來年羹堯失寵被殺,實際上也是自己作死。

    第一:原本年羹堯與雍正關係親密,深得雍正寵信,但年羹堯恃寵而驕,驕橫跋扈,自恃雍正重用將王公大臣都不放在眼裡,要求各地方總督、巡撫等人在迎送自己的時候必須行跪拜禮,在雍正面前更是“無人臣禮”,這就相當於把雍正不放在眼裡。

    此外年羹堯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布政使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第三:年羹堯貪汙腐敗。只要被他彈劾的官員,或是投靠他的官員,就必須獻上大量金銀珠寶才能得到任用,並且利用軍務的便利大肆侵吞軍餉,古裝劇中年羹堯吃飯排場堪比皇帝,實際上並不誇張。

    在任期間,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當時兵部要殺嶽鍾琪,不過雍正還是沒殺,而是判"斬監侯",並處罰銀七十萬兩,後被貶為庶人,直到乾隆一朝才再次得到重用。

    所以說做人終究還是要低調。就年羹堯這樣的,隨便擱哪個朝代都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 6 # 青田視野

    一代將軍年羹堯被主子雍正賜死,雍正評價這位幫了自己半輩子的老臣:“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可想而知,年羹堯擁有滔天權力和帝王寵愛,最後功高蓋主卻不收斂,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而雍正年間還有一人,同樣為漢人將軍,手中同樣擁有權力,可卻安穩地活到老。這人便是嶽鍾琪,是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朝老臣。看到此處,大家不禁猜想,年羹堯被處死,為何嶽鍾琪能活下來呢?

    年羹堯之死

    很多清朝時期的電視劇中都有年羹堯這一形象。在《甄嬛傳》中,年羹堯是寵妃的兄長,他被雍正宴請時,完全不按照宮中禮儀來,明明需要內侍佈菜,他卻當著皇上的面自顧自地吃起來,當心驚膽顫的妹妹提醒他,他又跋扈地表示:“那就讓蘇公公來給臣佈菜。”這裡的蘇公公則是專門伺候皇上的一等太監。

    年羹堯此舉,實在太過囂張,雖然電視劇有誇張的成分,但從側面還是能看出,年羹堯的確有些不知道收斂。其實,年羹堯是康熙時期的老臣了,康熙啟用他,培養他鎮守西北軍務。在我看來,歷史上很多人說是雍正成就了年羹堯這一觀點,我並不認同,因為年羹堯從一個七品小官到二品大員用了五年的時間,而這五年一直是康熙當政。

    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死後,雍正即位,面對還需要人治理的西北軍務,雍正並沒有拿年羹堯開刀。但是當軍務漸漸穩定下來,皇帝手中權力漸漸集中,就再不能容忍一個手握重兵的大臣了。與此同時,年羹堯又不知道束縛自己。最後他被雍正抓住把柄,自然難逃一死了。

    安穩度日的嶽鍾琪

    年羹堯是漢人大將軍,和他同一時期的還有一位漢人將軍,叫做嶽鍾琪。這位嶽鍾琪大將軍是著名抗金英雄岳飛的後代,是岳飛第21代孫子,因家學淵源,自幼便是將領之才。

    和年羹堯一樣,康熙年間他也登上了朝堂,受到了帝王的寵愛。年羹堯當初參與平定準噶爾,並且獲得了大功,嶽鍾琪將軍同樣如此。在影視劇《康熙王朝》之中,同時有年羹堯和嶽鍾琪二人的身影,年羹堯是大將軍,而嶽鍾琪則被演繹成了年羹堯的一個小跟班。

    其實這和歷史中有一些出入,這兩人的政治軌跡的確有很多重合的地方,都是平定西北的將軍,年羹堯的官職也一直在嶽鍾琪之上。可年羹堯是二品大員,即使嶽將軍差了一點,手中也握有重大權力。歷史中的他沒有像年羹堯一樣慘死,他安穩地活到了68歲,去世時,還被乾隆稱讚為“三朝武臣巨擘”。

    我想這二人的結局差異,是因為嶽將軍懂得收斂自己,避其鋒芒。年羹堯和他都是武將,武將在朝廷征戰治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雍正即使想要把權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也不會輕易冒著國家戰敗的風險去處置一個重臣,除非像年羹堯一樣跋扈。

    而且根據我的瞭解,年羹堯死後,他手中的一部分權力和任務被嶽鍾琪把持。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年羹堯和嶽鍾琪二人其實是互補的關係,雍正要選武將,選的是更加收斂的嶽將軍,而年羹堯就不得不死。

    歸根到底,年羹堯死了,死於跋扈,嶽鍾琪活成了三朝元老,成功於自己的安分守己。

    伴君如伴虎

    其實放在現代來看,年羹堯和嶽鍾琪都是頗有才能的人,如果生在現代,憑藉他們的才能和手段,只要不去違法亂紀走邪門歪道,一定會獲得成功。絕對不會像在古代那樣,需要通過收斂自己的鋒芒,藏住自己的才能的方式來保住性命。

    古人有云:“伴君如伴虎。”這是有道理的,其實君王不是真的想要你死,他不是想要一個在他面前活生生的人直接變成一具冷冰冰的屍體,他只是自己也很無奈,因為成為了帝王就只能拋棄個人情感。

    不要輕易說帝王家無情,因為咱們得知道,一個帝王肩上擔負的不僅是他自己,更是一個國家。

  • 7 # 古今通史

    我始終認為,年羹堯沒死才是雍正帝虛以為蛇的權宜之計,捧殺年羹堯才是雍正帝早已打定的主意,在潛邸的時候胤禛就曾罵年羹堯“喪心病狂”。

    就拿“無人臣禮”來說,年羹堯的脾性雍正帝在潛邸的時候就領教過,年遐齡拜入胤禛摁下算是有些眼力,當時來說,主僕名分已定。

    年羹堯是一等一的人才,不到三十歲的四川巡撫,這在當時讓人根本無法想象,然後一路飆升,在地方上簡直成了土皇帝,軍政一把抓,手裡還攥著定西將軍印,這風頭出得,親爹也得眼紅。

    半年多沒個請安摺子,胤禛生母大壽,阿哥婚禮,年羹堯也是隻字全無,這哪裡是奴才,還不如個外人,當時的胤禛就已經氣得不行,責令年羹堯把帶去四川10歲以上的子侄全部送回京師,理由是“擔心他們學了你無父無君的德行。”,其實就是連老帶小都被胤禛當做威脅工具。

    縱觀胤禛一生,好則掏心掏肺,歹則睚眥必報,性子裡沒有幾分隱忍,記仇恆久遠,一事永流傳,但康熙末期畢竟自己還不掌權,如果對地方大員動手很可能引起康熙帝的不滿,而到了雍正帝執政初期,沒有幾個人是和自己站一起的,根本沒有挑選的餘地,說雍正帝是驚弓之鳥也不為過。

    胤禩集團已經到了絕不苟活悍不畏死的程度,四下傳揚雍正得位不正,甚至還妄圖拾起議政王大臣會議這塊雞肋來架空雍正,那時候的雍正帝內憂外患,初時能用得上的也不過寥寥幾人,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

    年羹堯又是主軍事,內憂如果再加上外患,雍正大概就不用活了,所以對年羹堯不得不用,捏著鼻子那種,他知道年羹堯自大的脾性,所以才百般......算得上討好了吧。

    本來年羹堯是要等到雍正大定的時候才處理的,沒想到雍正帝的“討好”助長了歪風邪氣,所以雍正不得不提前下手。

    不用分析雍正帝的心路,他也不是過河拆橋,因為別管怎麼算,年羹堯也是個死,咱們省些篇幅好了。年羹堯但凡有嶽鍾琪一半德行,雍正帝薨了他都死不了,搞不好還有機會禍害禍害乾隆帝,順便會會和珅。

    嶽鍾琪呢,雖然也不大讓人省心,但比年羹堯好上很多了。

    雍正讓胤祥提點嶽鍾琪,要加入漢軍八旗,否則雍正帝也扛不住雪花一般落在桌案上的彈劾摺子,年羹堯沒事,那是因為他是漢軍鑲黃旗,而且又是雍正的藩邸舊臣,當然沒人說什麼。

    但是後來的攻訐越來越激烈,以鄂爾泰為首的大臣不斷攻擊嶽鍾琪的能力問題,雍正帝不傻當然能想通其中關節,有的是因為滿洲武官跋扈無能,有的是不尊將令,有的純粹是暗流湧動有人策劃。

    但是出於兩點原因嶽鍾琪必須要倒黴,一是特磊事件雍正帝被騙,白白失去了一年多最珍貴的進攻時間,準噶爾針對清軍的進攻進行了一年多的專項防禦籌備,造成雍正到死也沒能真正平復準噶爾,二是給過嶽鍾琪入旗的機會,嶽鍾琪沒有把握,面對越來越濃重的恨意,雍正帝無法真正對抗整個滿洲大員和皇親貴胄的壓力,所以最終還是要嶽鍾琪頂雷背鍋,雍正帝是不會出什麼罪己詔的。

    雍正看起來挺扶植漢臣,其實都一樣的,嶽鍾琪的地位在他心裡不如個滿洲副參領,而且也差不多到時候了,畢竟嶽鍾琪一個漢人將軍掌管軍權時間也太久了,雍正不放心,曾靜案更是讓雍正難以忘懷,這次沒反,下次呢......

    但是嶽鍾琪是個什麼品性的人,雍正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逢滿必蔫,執行軍令對漢人軍官挺狠,但是遇到查廩這樣的,寧可讓漢人軍官背鍋抵命也沒敢動查廩一根汗毛。

    可是把雍正帝愁壞了,他也看出來嶽鍾琪嚇壞了,到底怎麼安撫呢,雍正帝費盡了心思,就差詛咒發誓帶上全家了,這樣的嶽鍾琪他怎麼會殺。

    他們的差別在於一個壓不住,一個乖寶寶,嶽鍾琪這忠心表的也沒誰了,雍正帝看似手狠,其實分跟誰,這反正面都體現在年羹堯身上了,至於嶽鍾琪,雍正帝雖然嫌他“不識抬舉”,竟然不按自己的意思加入漢軍八旗,但畢竟有戰功在身,多年來那麼多戰功怎麼殺。

    鄂爾泰一群人也沒到必須弄死嶽鍾琪的地步,主要還是嶽鍾琪的身份問題,位子也需要讓一讓,死不死的無所謂。對雍正來說,本來就是煩莫須有,再說了,打仗10次,就輸一次人就被砍死了,誰還當將軍,你以後用誰去。

  • 8 # 樹人園丁

    要說漢人,年羹堯也是漢人。我認為,這不是殺年羹堯,不殺嶽鍾琪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嶽鍾琪能得以善終,另有原因。

    槍打出頭鳥

    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進京領賞。

    賜雙眼孔雀翎,賞加一等男世職。

    年羹堯的人生達到了巔峰。但是,年羹堯是康熙時期的重臣,對雍正的極力拉攏,他並不是特別買賬。這點讓雍正非常惱火。再加上年羹堯樹敵太多,和十三爺等人合不來。可以這麼說,年羹堯當差的這些年,沒少給自己挖坑。

    樹大招風。雍正三年,年羹堯手握兵權,難免不引起雍正的猜疑。所以,雍正以“夕惕朝乾”,為藉口,罷免了年羹堯,直至後來賜死年羹堯。

    當時,年羹堯兩朝重臣,有戰功,有實權。嶽鍾琪僅是副將。不論如何,掉腦袋的事也輪不到嶽鍾琪。說白了,就是嶽鍾琪還不夠格。

    年羹堯張揚,嶽鍾琪懂得收斂,謹小慎微

    嶽鍾琪有軍事才能,不及年羹堯。但是,他做事謹慎,不像年羹堯,飛揚跋扈,目中無人。

    雍正三年,嶽鍾琪接替年羹堯,被任命為陝甘總督。這次輪到嶽鍾琪做“出頭鳥”了。

    雍正五年,有一個瘋子喊:嶽鍾琪要造反了!嶽知道後,害怕。連忙向雍正稟報,並把那個瘋子給殺了。

    結果次年,曾靜給嶽鍾琪寫信,說他是岳飛後代,應該起兵反金。(清朝入關之前自稱“後金”)。嶽鍾琪立刻就把曾靜抓了,送到了雍正那裡。

    經歷了這些事,雍正疑心加重,再加上滿漢大臣之間的矛盾,鄂爾泰彈劾嶽鍾琪。這讓雍正痛下決心,把嶽鍾琪關了起來,但是沒有忍心殺他。

    幸虧,嶽鍾琪平時做事處處小心,沒有樹敵太多,否則也和年羹堯一樣,早就被殺頭了。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一個手握兵權的漢臣,能夠做到嶽鍾琪這樣,處處低調,小心行事,已經很不容易了。

    嶽鍾琪是雍正的人才儲備,繼續輔佐乾隆

    嶽鍾琪受到大臣的彈劾,作戰中也有過失,雍正沒有殺他,是處於什麼考慮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嶽鍾琪忠心耿耿,沒有叛逆之心。還有一個原因是:年羹堯已經被殺,嶽鍾琪是當時,為數不多的軍事人才了。

    像這樣政治過硬,業務水平高的人才,殺了實在是可惜了。不如雪藏起來,留給乾隆。既能帶兵打仗,保衛大清江山,又可以體現出自己兒子的仁義之心。

    果然,乾隆繼位,嶽鍾琪被啟用。在平定大小金川、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的叛亂中,又立了大功。好在,乾隆也是一位歧視漢臣的皇帝,沒有給嶽鍾琪重要官職,否則,晚節不保。

    尾聲——善終

    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帶病出徵。平定叛亂,勝利返回途中,半路上病死在四川資州,享年六十八歲。能夠死在戰場上,是武將的福分,也算是“善終”了。漢人在清朝做官,手握重兵,能夠少得罪滿人,並且得到皇上的信任,實屬不易。

    乾隆皇帝在他的懷舊詩裡,把嶽鍾琪列為五功臣之一,並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

    嶽鍾琪死後葬於四川省成都市東北部的金堂縣棲賢鄉嶽公村,為後人憑弔。

  • 9 # 濤哥金評媒

    1、包衣出身,對主子感恩戴德

    滿人在入關前,靠八旗打天下,分為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而年羹堯家族在跟著順治帝“從龍入關”前,就已經是漢八旗了,從一點上看,他對愛新覺羅氏忠心的程度,肯定要大於漢人出身的嶽鍾琪。

    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

    在滿人入關後,由順治帝親定,將他爺爺努爾哈赤和他父親皇太極原來規定的八旗順序改了一下,最後定為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三旗,歸皇帝親自統領,下五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由五大貝勒統領。

    年羹堯所在的鑲藍旗,到康熙時歸屬雍親王胤禛統領,他於是就變成了胤禛的奴才。

    有人說“奴才”這詞聽著很“low”,是代表地位很低下的人麼,其實不是的,雖然從最初設定的概念,年羹堯屬於胤禛的僕人,但到此時,奴才和封主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變化。

    奴才和封主已是一家人了,封主要選出有發展前途的包衣,推薦當官,包衣發展得好了,對封主而言也是一種勢力範圍的擴大,即使奴才在朝廷裡混得再好,在封主面前也得畢恭畢敬,供吃供用,少年聰慧的年羹堯就是因為可堪大用,被胤禛選上出道的。

    年羹堯小的時候,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翰林院檢討。

    要注意的是年羹堯不同於一般的武將,他的這個仕途的起點可是兩榜進士出身,也就是他是文官出身,所以年羹堯的才華不是吹出來的,而且也不僅僅是靠他的旗主王推薦而來的。

    當然,作為旗主王,雍親王在年羹堯的步步高昇的過程中,肯定還是起了很大作用。

    還有年的妻子是大詩人納蘭性德的長女,納蘭性德可是康熙時的寵臣納蘭明珠的長子,更是深受康熙喜愛的文壇領袖,妻子孃家也可謂豪門出身。

    所以近士出身,有個好老丈人,再加上主子加持,年羹堯在各方面都具備了飛黃騰達的條件,再結合個人的努力,所以自然就一飛沖天了。

    參加過八股取士,深通儒家“三綱五常”之禮的年羹堯,怎麼可能對皇帝不敬,做出那麼些大逆不道的事而被殺頭呢?

    顯然,年羹堯中了胤禛的圈套了,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被套路了。

    2、捧殺至死,只能以悲劇落幕了

    年羹堯是被雍正給捧殺死的。

    (1)從陰謀論的角度說,年羹堯在雍正參與“九子奪嫡”的過程中,涉入過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他該死。

    (2)在雍正登基初期,為了穩定政局,尤其是要緊握軍權,雍正帝給了年太大的權力,當雍正坐穩江山後,對大權在握的年羹堯有些不放心了。

    (3)企業開業初期,可能花大價錢請高手,但到穩定發展期,找個水平略差的,可以給開更少的工資,既省費用又聽話,用著舒服,而此時被卸磨殺驢的年羹堯,顯然就屬於創業初期請來的高手,該走了,可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年某人,沒有認識到危險將至,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了,還在洋洋得意。

    (4)在殺年時,一共給他開列了92款大罪,其中我們熟悉的內容,比如在返京的途中要求百官跪迎,要求跟他同級的直隸總督李維鈞等同僚跪迎,還有插手朝廷官員任命,搞“年選”,逼著吏部用他推薦的人當官等等。

    我想弄明白的是,在年某人一而再,再而三犯錯誤的時候,雍正帝難道個“聾子的耳朵——擺設”嗎?他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尤其是搞出來百官跪迎這麼誇張的陣仗時,他難道會覺得這是件有趣的事情,一笑置之了?

    如果真像很多史書說的雍正跟年親如兄弟,整天噓寒問暖的,難道當年第一次作出哪怕一丁點越制不合規的事情,他會不提醒,還會任由他一錯再錯,這明顯等養熟了再殺!

    再說,我怎麼就不相信進士出身的年大將軍,會做出這麼多如此出Grand SantaFe制的事呢,這也太不合理了,他自己不知道做得這麼過分,會出事呢?

    我現在想,年的這些罪狀到底存不存在呢?

    可能存在,但也許並不像這羅列的這92條這麼誇張,這就像漢朝的海昏侯劉賀當皇帝27天干了1127件壞事,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壞,但史學家們就能將當時定下來的這麼多不合邏輯的罪給記下來,他可不管以後的人分析的時候燒不燒腦,總之他的主子高興就行,年的這些荒唐的大罪可能也是這麼來的。

    年羹堯犯的這92條大罪,說白了,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沒什麼對不對的。

    不然像年某人這樣對他無比忠心的奴才,要是以岳飛那樣的“莫須有”的罪名殺了,雍正怎麼能堵住芸芸眾生之口呢,以後還會有為了他的江山拼死賣命的忠臣良將麼?

    如果年某十惡不赦,那隆科多呢?

    如果年羹堯只是雍正的小舅子不算真正的親戚,那隆科多可是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的弟弟,名義是雍正的舅舅啊,不一樣下場挺慘嗎,隆科多因為功勞沒有年某大,所以被羅織的罪名也少,最後被圈禁而死。

    1、捐官入仕,起點不高,所以不可能狂

    雖然年羹堯也是漢人,但出身不同,嶽是沒入旗的漢人。

    滿人在入關後,雖然也在用漢人為官,如在康熙朝受重用的漢人內閣首輔張廷玉,但核心的崗位上還是大量重用滿人,如康熙朝的索額圖、明珠等。

    所以嶽的父親雖是四川提督嶽升龍,但畢竟是正宗漢人,就出身而言,嶽鍾琪是說什麼也比不了,從小就是雍正家奴的年羹堯顯然出身更高貴,也和皇帝更親近,更何況,年後來還被皇帝由鑲藍旗,抬為身份無比高貴的上三旗的鑲黃旗,這是有很大區別的。

    1689年出生的嶽鍾琪要比年羹堯小10歲,他的官是他爸爸用錢捐來的,單比這個出身,他也比進士出身的年羹堯差不少,說白了,他的那個文憑是買的,含金量也不行。

    嶽是在1711年由文職轉為武職的,而年羹堯是在1717年平定“準噶爾蒙古的大汗策妄阿拉布坦,遣其部將策凌敦多布,入侵西藏,殺死拉藏汗”這次叛亂中,才開始正式指揮軍隊打仗。

    在這之前,年羹堯是一個從二品的四川巡撫,雖手握軍政大權,但沒真正打過仗,這一戰,他一戰成名,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所以年沒有像嶽曾在戰場上歷練過,完全是因為有卓越的指揮才能而開始掌兵的,而且每次戰爭,年也不是真正帶兵衝入敵陣的那個人,只是個指揮者,但嶽從一開始起點就要比年低得多,所以他就得真的去流血廝殺,去全力拼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2、嶽是一步一個腳印拼出來的,他沒有任何野心

    雍正三年(1725年)五月,年被賜死後,嶽接任年的川陝總督,繼續領兵出戰。

    後嶽因在征服噶爾丹的戰役中失利,在1737年被定罪,貶為庶人,雖然雍正也曾動過殺嶽的念頭,但沒下得去手。

    1748年,久違官場11年的嶽鍾琪被乾隆帝重新啟用,並被任命為四川提督。

    像嶽鍾琪這樣的勳將,被貶多年,所以一旦被新皇帝重新啟用,還不玩兒命幹,肝腦塗地來報答新皇帝的再造之恩?

    從這點上說,嶽也算雍正留給乾隆的政治遺產了!

    1754年,嶽老將軍在他六十八歲時,最後一次征戰,這次是去圍剿邪教,可是因肺結核病加重,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死在了歸家的路上,他太累了,也該歇歇了。

    作為岳飛的第二十一世孫,嶽鍾琪的一生,雖然也是屢立奇功,但他比他的祖先更低調,更小心,所以結局要好得多。

    像他這將戰功赫赫的名將,雖然有時也會被皇帝作為出頭鳥打一打,“殺雞儆猴”給其他有戰功的戰將看一看,但歸根結底,他只是一個用來打仗的工具,他忠不忠心,皇帝心裡是有數的,再說他也不像年某知道的事情那麼多,也完全沒必要被斬殺。

    上述內容,不是想給年羹堯翻案,他如果一點毛病都沒有,也不會給人以口實,被找出92條罪狀來了,只想說,他有罪,但死得也許有點冤。

  • 10 # 奕天讀歷史

    嶽鍾琪,雖然曾經被革職入獄,但最終還是病死在任上,得以善終。而年羹堯,卻是被雍正罷職之後,賜死獄中。二人的結局如此不同,其原因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生平中窺得一斑。

    嶽鍾琪,據傳為岳飛二十一世孫,出身武將世家,自幼熟讀兵書,習練武藝騎射。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嶽鍾琪通過捐納從軍,開始了戎馬生涯,授松潘鎮中軍遊擊,後遷四川永寧協副將之職。

    年羹堯,則是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曾為明朝戶部尚書,其父親年遐齡則官至湖廣巡撫。年羹堯在康熙三十九年(1670年)考中了三甲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這個職位,是皇帝近臣,在明朝是成為宰輔大臣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在清朝,也是成為六部主事、御史,或者地方主官的一個便捷途徑。

    年羹堯從才學上而言,是要強於嶽鍾琪的。其入仕不到九年,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就升為了以禮部侍郎銜任內閣學士。在雍正成立軍機處之前,內閣可是清朝的最高階官署。內閣大學士,又被稱為中堂,類似於宰相。年羹堯在康熙年間,雖然不是內閣大學士,但作為大學士的助手,已經躋身清朝的權力中心。

    正是在年羹堯升任內閣學士的同一年,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晉封為雍親王,並選了年羹堯的妹妹為側福晉。從此之後,年羹堯成為了雍正的心腹。年羹堯被抬旗入漢軍鑲黃旗,受任四川巡撫之職。

    此後,年羹堯和嶽鍾琪之間有了交集。

    嶽鍾琪出征平定西藏之時,年羹堯在後方加設驛站,保證後勤暢通。年羹堯因保障有功,受到康熙賞識,被任命為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辦理松潘軍務。年羹堯成了嶽鍾琪在當地的最高上司。

    雍正能夠順利繼位,年羹堯功不可沒。雍正元年(1723年),年羹堯即獲封太保,加三等功,後又敕授撫遠大將軍之職。並於當年,年羹堯率嶽鍾琪,平定青海之亂。

    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堯加封二等公,嶽鍾琪則被授予奮威將軍之職。平亂班師之後,年羹堯升一等公,而嶽鍾琪也被授予三等威信公。之後,嶽鍾琪又獲封甘肅提督。雍正三年(1725年),再授嶽鍾琪兼甘肅巡撫之職。隨後,年羹堯被奪兵權,改授杭州將軍,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之職。

    年羹堯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賜死獄中。而嶽鍾琪也因為以漢人身份總督川、陝、甘三省軍政大權,受到非議。

    雍正五年(1727年),嶽鍾琪被人造謠謀反。但是,雍正並不相信,派人查訪之後,發現是湖廣人盧宗寄居四川,“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直接斬了了事。不過,事情並沒有完結。

    第二年,荊州秀才曾靜,因為閱讀了主張反清復明的明朝遺人呂留良的著作,深受激勵。於是,他派弟子張熙致信嶽鍾琪,勸嶽反清復明。嶽鍾琪假裝同意,在查清事情緣由,騙得口供後,抓捕了二人。

    由此,呂留良案始發。雍正將呂留良及其子呂葆剖棺戮屍,並斬殺另外一子呂毅中,而呂氏孫輩則流放寧古塔為奴。風塵女俠呂四娘刺殺雍正的故事,就是由此而來。此事之後,雍正雖然表面表揚了嶽鍾琪,並加封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加少保銜,但是,已經對嶽鍾琪起了疑心。

    到了雍正九年(1731年),嶽鍾琪因為征討準噶爾不力,被人連續彈劾。嶽鍾琪因此被雍正定為“誤國負恩”,削爵罷官入獄。到了雍正十一年(1731年),又有人連續彈劾嶽鍾琪。第二年,內閣大學士甚至擬出了“奏擬鍾琪斬決”的奏帖。

    不過,雍正並沒有殺嶽鍾琪,只是將嶽鍾琪判為“斬監候”,繼續收監關押,至於什麼時候行刑,再議。

    到了乾隆二年(1737年),嶽鍾琪被貶為庶人釋放,回成都老家居住。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小金川叛亂,清軍平叛不利,乾隆想起了嶽鍾琪,授總兵銜,再改四川總督。第二年,嶽鍾琪隨乾隆的小舅子、大學士傅恆出征大小金川,很快川、藏、青海皆平。乾隆因功恢復了嶽鍾琪爵位,並允許其子孫降等世襲。

    瞭解了整個過程,那為什麼雍正毫不猶豫的殺了年羹堯,卻留下了兵權更勝年羹堯的嶽鍾琪呢?原因並不複雜。

    年羹堯必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年羹堯是助雍正登基的功臣,瞭解很多雍正登基的內幕。只要年羹堯稍有異動,必然會讓雍正坐臥難安。

    其二、原本年羹堯有戰功,再加上雍正的眷顧,應該更謙虛才對。年羹堯再謙虛,再放低姿態,也沒人敢小瞧他,更沒人敢惹他。謙虛、低姿態的年羹堯反而會讓雍正更放心。

    可是,年羹堯卻異常驕橫,文書中對督撫官員都是直呼其名的呵斥。巡邊時,蒙古王公都要行跪拜禮,甚至額駙也是如此。而且,年羹堯覲見雍正,還要讓督撫跪於道路旁迎送。他還隨便佔用京城的馳道,王侯大臣郊迎時,也不還禮。這儼然就是一個二皇帝的架勢,雍正知道後自然會不高興。

    嶽鍾琪沒有被雍正處死的原因也不復雜。

    嶽鍾琪與年羹堯恰恰相反,雖然屢立戰功,並且把持西疆的軍政大權,卻並不跋扈。而且,嶽鍾琪雖然被誣陷謀反,或者被勸說謀反,但都處理得當,並沒有謀叛的行為。他被彈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漢人的身份,又手握重兵,受人嫉恨罷了。

    而雍正也僅僅是擔心嶽鍾琪兵權過大,萬一叛亂,不好收拾而已。雍正知道嶽鍾琪領兵作戰的能力是要遠遠高於年羹堯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時,念及嶽鍾琪在西疆所立的戰功,所以,就刀下留人,將嶽鍾琪罰銀、拘禁了事。

    正是雍正這一明智的決定,為乾隆留下了一個人才,助乾隆成就了“十全武功”中的部分功業。同時,還成就了清朝最著名的小舅子傅恆的功業,讓乾隆和傅恆成了一對模範君臣。

  • 11 # 圍爐煮酒話春秋

    相比而言,年羹堯是雍正帝的擁立功臣,鍾琪只不過是個後起之秀,但年羹堯最後被殘忍賜死,而嶽鍾琪則得以保全,這是為何?

    我們先說說年羹堯、嶽鍾琪與雍正帝的關係。

    很多人對年羹堯的瞭解其實並不多,他是漢軍鑲白旗人,祖上出過不少大官,他的父親年遐齡在朝為官,長期擔任按察使、布政使級別的高官,因此他可以說是出身與官宦家庭了。

    其實,年羹堯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二十一歲就考中了進士,與張廷玉一起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由於他學問很好,曾擔任過鄉試主考官。

    康熙四十八年,是年羹堯命運的轉折點,這一年發生了幾件大事,先是他被康熙帝任命為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緊接著,皇四子胤禛(雍正帝)被冊封為雍親王,得到了鑲白旗部分佐領的統治權,年羹堯作為鑲白旗旗人,恰在其中。

    不久後,年羹堯的妹妹被胤禛選為側妃,他由此跟胤禛成為郎舅關係。

    當年七月,年羹堯被外放為四川巡撫,那時候皇太子胤礽已經被廢了,九子奪嫡拉開了序幕,很多皇子對年羹堯進行拉攏,作為胤禛奴才的年羹堯,卻與之刻意保持距離。

    事實上,年羹堯那時候根本不看好胤禛,與胤禛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甚至在寫信問安的時候,只說自己的官職,而不自稱奴才,就連胤禛的母親德妃烏雅氏過六十大壽,以及胤禛兒子弘時大婚,年羹堯都沒有送禮。

    為何為如此呢?

    因此當時年羹堯根本看不上胤禛,這主要是因為胤禛起初只是太子黨,並沒有真正參與奪嫡之爭,年羹堯希望找個更有力的後臺。

    康熙五十六年,胤禛已經開始參與奪嫡了,而且與親弟弟胤禵的爭奪越發激烈,到了需要得力助手的時候了,於是讓年羹堯將幾個兒子送到京城來侍奉年希堯,其實就是把年羹堯的兒子當人質,以此來脅迫年羹堯就範。

    到了這個時候,就不容年羹堯有歪心思了,只得將兒子們送到京城,並且自此之後一心一意輔佐胤禛。

    第二年,在胤禛的操作下,年羹堯謀得了川陝總督的職務,同年胤禵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出征準噶爾,年羹堯又成為了總管後勤之人,這是胤禛的一步棋,是為日後掣肘胤禵埋下的伏筆。

    在胤禵手下任職的時候,年羹堯一方面積極作為,立下大功勞,另一方面對胤禵手下將領已經拉攏,由此暗中掌握了相當大一部分兵權,成為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了,隆科多宣讀遺詔,冊立胤禛為新帝,改元雍正。

    雍正帝雖然奪嫡成功,但他的處境卻不妙,內有皇八子胤禩等人掣肘,外有手握重兵的胤禵虎視眈眈,更何況這兩派勢力還聯合起來了,這讓雍正帝十分擔憂。

    作為應對之策,雍正帝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就下令貝子延信奔赴西北,接管撫遠大將軍印信,與年羹堯一起主管軍務,並讓胤禵回京奔喪。

    胤禵為人正直,本就沒有造反的打算,但雍正帝對其十分提防,早就安排年羹堯去制衡他,有年羹堯在軍中,他就是造反也沒多少人會跟隨。

    也就是說,年羹堯幫助雍正帝解除了來自胤禵的威脅,這是他最大的功勞,因此當雍正帝繼位之後,他就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加太保銜,晉封三等公,妹妹年氏也被晉升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

    後來,年羹堯率軍平定了羅卜藏丹津之亂,將青海納入清朝版圖,他就越發受到雍正帝寵幸了,地位不斷攀高,家人也都雞犬升天,可以說是紅得發紫了。

    而在年羹堯擔任川陝總督的時候,嶽鍾琪也剛進入軍中不久,擔任四川永寧協副將,是年羹堯的下屬。

    嶽鍾琪是岳飛的後代,祖上世代為武將,父親嶽升龍貴為四川提督,是康熙帝十分喜愛的一個官員。

    儘管如此,嶽鍾琪的家族也談不上多麼顯赫,再加上他不是旗人,因此家族地位與年羹堯無法相比,這就導致他只能從底層開始打拼,與雍正帝沒有半點交際。

    不過,嶽鍾琪很爭氣,他在平定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的的叛亂中,獻奇策,出奇兵,剿撫並用,一舉佔領拉薩,可謂運籌帷幄,展示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這讓眾人對他刮目相看,當時還是親王的雍正帝也對他印象深刻。

    康熙六十年,嶽鍾琪升任四川提督(嶽升龍當時已經去世),成為西北軍中重要將領。

    雍正帝繼位後,嶽鍾琪以徵西副將軍的職務,又跟隨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參與平定羅卜藏丹津的戰役,再次立下赫赫戰功。

    這裡要說一下的是,平定羅卜藏丹津的戰役,固然是年羹堯指揮得當的結果,但具體負責前線指揮作戰的嶽鍾琪,其功勞是不亞於年羹堯的,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雍正帝對嶽鍾琪格外嘉獎,任命他為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務政要。

    到這個時候,嶽鍾琪在軍中的威望,已經僅次於年羹堯了,而他展示出來的軍事才能,也不比年羹堯遜色,雍正帝得此兩位大將,可以說是無比開心的了。

    再說說年羹堯、嶽鍾琪的為人,以及他們是怎麼得罪雍正帝的,最後結局又為何不同。

    年羹堯少年得志,人品卻不咋樣,據記載他剛進入翰林院的時候,時常出入風月場所,也幹了不少惡事,因此得了個儇佻惡少的名聲。

    年羹堯還善於阿諛奉承,他之所以得到康熙帝的寵信,跟他不斷吹捧康熙帝,將自己形容成忠實奴僕不無關係。

    但最重要的是,年羹堯這個人慾望很大,而且沒什麼立場,比如他作為鑲白旗人,卻不對雍正帝盡忠,反而跟其他皇子眉來眼去,要不是後來雍正帝採取措施,將他給硬拉了回來,還不知道他會投靠到誰門下。

    因此,年羹堯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但要是用得不好就會適得其反。

    在平定羅卜藏丹津之後,雍正帝對年羹堯的信任達到頂點,不但對他封賞無數,而且給了他很大的許可權,比如讓他參與軍機,再比如給他很大的人事權和財政權。

    尤其是在人事權方面,年羹堯插手很深,他向雍正帝遞交的官員任免意見,幾乎都得以實施,後來他還直接插手吏部事務,公然干涉人事任免,大量向朝廷舉薦官員,這在當時被稱之為“年選”。

    隨著權勢越大,年羹堯也開始飄飄然,他開始愛慕虛榮,不把他人放在眼裡,竟然讓蒙古王公貴族給自己下跪,還對同級別官員進行侮辱,以上級的姿態訓斥別人。

    但是,年羹堯得罪雍正帝,不是因為這些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年羹堯薦舉太濫、因賄而薦,與吏部尚書隆科多、握有三品以下官員任免權的怡親王允祥產生了激烈矛盾,從而導致了雍正帝的不滿;

    第二,雍正帝將皇九子允禟發往西北軍中效力,讓年羹堯嚴加看管,但年羹堯跟允禟關係很好,不但沒有嚴加看管,還跟允禟程稱兄道弟,甚至將雍正帝派去的宮廷侍衛們當做奴役來使用,並肆意毆打。

    要知道,允禟可是雍正帝的政敵,而宮廷侍衛則代表著雍正帝的臉面,年羹堯的所作所為自然會讓雍正帝不滿了。

    因為這兩件事,雍正帝曾訓斥過年羹堯,年羹堯便以退為進,竟然提出辭職,但當時軍中根本離不開他,雍正帝為了穩住他,就對他進行安撫,還讓他到京城論功、述職。

    年羹堯以為雍正帝妥協了,便趾高氣昂起來,在入京的時候,對跪拜迎接的王公大臣看都不看一眼,而那些主動下馬跟他打招呼的宗室親王,他也只是微微點頭,其傲慢程度遭到了群臣的反對,那因為他是雍正帝寵臣,所以群臣都隱忍不發。

    等到年羹堯見到雍正帝了,更是傲慢到極點,將腿張開坐著,毫無人臣之禮,雍正帝有所不快,但終究隱忍下來。

    最讓雍正帝不能忍的是,年羹堯在京城駐留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公然插手各部事務,四處炫耀自己的功績,還縱容家奴為非作歹,招致了群臣的怨恨。

    還有一次,年羹堯到怡親王府做客,竟然譏諷地說,“怡親王府邸外觀宏敞,而內草率不堪。矯情違意,其志可見”。

    要知道怡親王可是雍正帝最信任之人,年羹堯如此對待怡親王,不但怡親王不快,雍正帝也感到不滿,並且意識到年羹堯恃寵而驕,已經很難被自己控制了。

    事實上,當時就有人建議雍正帝將年羹堯法辦的,但雍正帝說自己可以掌控局勢,而幫他掌控局勢的人,正是嶽鍾琪。

    年羹堯返回西北軍中之後,彈劾年羹堯的奏摺源源不斷送到京城,這些奏摺中很多都是各地督撫寫的,他們揭發了年羹堯的種種罪行,比如貪汙受賄,非法經營,與靜一道人和鄒魯等人圖謀不軌等大罪。

    到這個時候,雍正帝意識到年羹堯問題太大,不但天怒人怨,他自己也不能忍,便決心除掉年羹堯。

    在雍正帝的授意下,嶽鍾琪開始在軍中活動,他一方面監視年羹堯的一舉一動,並全部稟告給雍正帝;另一方面暗中抓軍權,逐漸將年羹堯架空。

    到了雍正三年三月,雍正帝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以朝乾夕惕事件將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由嶽鍾琪接任川陝總督,掌握川陝甘三省兵權。

    年羹堯當然想反抗了,但他猛然發現嶽鍾琪早就掌控軍隊了,只得接受任命,於是帶著一千多人的大隊伍及大量金銀奔赴杭州。

    年羹堯一失勢,彈劾他的人就更多了,更多的惡行被揭發,這讓雍正帝很生氣。

    後來,雍正帝又發現年羹堯不是大將軍了,卻排場卻依然很大,竟然在杭州建造一百多間屋子安放私人物品,且奏摺中沒有謝恩之語,便下旨將年羹堯貶去看守杭州東門慶春門。

    原本,雍正帝是打算留年羹堯一命的,但年羹堯人品太差,得罪了太多人,包括怡親王和隆科多在內的幾乎所有大臣,都建議雍正帝處死年羹堯,雍正對無奈之下只得將年羹堯賜死,家屬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簡單來說,年羹堯子所以會被殺死,就是因為他惡行太多,而且樹立太多,並對雍正帝並非忠心,雍正帝不得已才殺他的。

    與年羹堯相比,嶽鍾琪就不一樣了,他對雍正帝可以說是忠心耿耿的,只不過他運氣不太好,被一些反清復明人士給盯上了,結果遭到了雍正帝的猜忌。

    事情是這樣的,年羹堯去世後,嶽鍾琪接管了軍隊,在西北平亂,改土歸流,協助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可謂功勳卓越。

    但是,在雍正五年的時候,一個男子在大街上四處跑,還吶喊說岳鍾琪要帶領川陝兵丁造反,官府很快就抓住了這個男子,卻發現他是個瘋子。

    嶽鍾琪得知這事後,就寫了個奏摺給雍正帝,以澄清視聽,洗刷冤曲,雍正帝卻在奏摺上用硃批寫得密密麻麻全是字,雖然都是些安慰嶽鍾琪、說自己信任嶽鍾琪的話,但他心裡已經埋下了猜忌嶽鍾琪的種子了。

    畢竟,年羹堯的案例在前,嶽鍾作為又一個漢人大將,雍正帝不得不謹慎對待。

    到了雍正六年,一個叫做曾靜的秀才是個反清復明人士,他寫了封信給嶽鍾琪,先把雍正帝罵了一番,又以嶽鍾琪是岳飛之後作為突破口,勸說岳鍾琪學習岳飛抗金之舉,對金人的後裔滿人進行打擊,言外之意是勸嶽鍾琪造反。

    嶽鍾琪當然不會造反了,但他寫信給曾靜假裝同意,在騙到口供之後,派人將曾靜及門人張熙抓捕,然後送到京城交給雍正帝,從而引發了呂留良案,許多文人被殺或者被髮配寧古塔。

    事後,雍正帝誇讚了嶽鍾琪,還升他為寧遠大將軍,少保,但雍正帝對他的猜忌,其實也越來越深,他只是想再看看嶽鍾琪的表現,查明他是否有異心。

    在隨後爆發的平定準噶爾噶爾丹策零的戰爭中,雍正帝任命嶽鍾琪、傅爾丹各率一路大軍出征,因為種種原因,嶽鍾琪打了幾次小敗仗,雖然對佔據影響不大,卻屢屢遭到雍正帝訓斥。

    原來,雍正帝早就對嶽鍾琪產生了猜忌心,因此神經敏感,以為嶽鍾琪不再盡心盡力了,甚至是故意打敗仗的,於是下令將嶽鍾琪召回京城,由副將軍張廣泗代理軍務。

    嶽鍾琪一回到京城,雍正帝就指使內閣大學士鄂爾泰等人彈劾他,最終將他逮捕入獄。

    但是,在殺與不殺嶽鍾琪這個問題上,雍正帝是很猶豫的,一方面,他擔心嶽鍾琪有造反之心,只有殺掉他才能安心;另一方面,嶽鍾琪沒有實質造反的舉動,且功勳卓越,殺他不足以服眾。

    嶽鍾琪被關押兩年之後,刑部判決他斬決,雍正帝左右權衡之後,認為嶽鍾琪功勞還是很大的,且未必有造反之心,於是改為斬監候,並處罰銀七十萬兩。

    就這樣,嶽鍾琪被繼續關押在大牢中,直到乾隆帝繼位後將其釋放,並讓他擔任平定大小金川的主將。

    我們可以發現,嶽鍾琪跟年羹堯是有本質區別的,年羹堯劣跡斑斑,著實該死,而嶽鍾琪只不過是被猜忌了,並沒有時機造反的證據,因此雍正帝留他一命也是可以理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坯房如何裝修?步驟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