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像問“為什麼馬克思一個猶太人姓馬”、“為什麼牛頓一個英華人姓牛”是同樣的道理。

    郅支單于確實是匈奴人,他身上也確實有可能有漢人的血統(我沒那個興趣去考證),但是,這並不等於,郅支這兩個字,就是他的名字啊!

    首先,郅支單于的大名不叫這個,他的大名叫呼屠烏斯。這個名字我覺得應該沒幾個人覺得他是漢名,當然你要是覺得“呼”這個姓氏漢姓我也沒轍。

    還有,“郅支”是他的封號,性質大約就和漢地的年號、廟號差不多。比如他的祖宗冒頓單于,你能說人家姓冒嗎?又比如他的弟弟呼韓邪單于,你能說人家姓呼嗎?(又繞回來了)

    實際上,除了中原漢人以外,對自己的姓氏看重的民族少之又少。不要說是那些胡人,就連後來自視把中華文化學得很到家的日本人,姓氏都經常變。比如豐臣秀吉,原來就叫木下藤吉郎,後來叫木下秀吉,又改名叫羽柴秀吉,最後才姓的豐臣秀吉;又比如他的一生之敵德川家康,一開始也不叫這個,叫松平元康。

    因此,郅支單于既沒有姓郅,他也沒那個興趣取什麼漢姓。無論是郅支,還是冒頓,都是漢人給他們的音譯而已,性質就和馬克思和牛頓差不多,僅此而已。

  • 2 # 尋根拜祖

    我不記得史書有郅支單于改姓的記載,是不是出自哪部電視劇?如果有,那就是郅支單于為了和呼韓邪單于爭著向漢元帝獻媚。不過匈奴歷史上倒有單于改漢名的事,我們分別說說郅支單于和那個改漢名的單于。

    一、分裂匈奴,被陳湯實施“斬首行動”的郅支單于

    郅支單于是呼韓邪單于(王昭君的老公)的哥哥,公元前60年,隨著虛閭權渠單于的死,匈奴出現慘烈的權利爭鬥,草原上一下子出現了五位單于。經過多年的廝殺,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成了拳擊臺上展開終極PK的兩位。

    呼韓邪單于深知不是郅支單于的對手,他韜光養晦,決定投靠強大的漢廷,走漢匈和平之路。此後呼韓邪單于多次親入長安,拜見漢皇,表達臣服之心,還順便娶走了大美女王昭君。

    郅支單于也不甘示弱,他也對大漢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為表誠意,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漢廷做人質。如果郅支單于改姓,情節安排應該就設計在這個地方。

    但郅支單于犯了一個錯誤,他對大漢與呼韓邪單于眉來眼去很吃醋,醋意大發之下,他做了一件蠢事:折辱大漢使臣。在這種失衡心態下,郅支單于與大漢越走越遠,終於他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他殺害了漢使谷吉!

    自知難逃漢廷懲罰的他,乾脆逃往西域,那裡有個人對他發出了深情召喚:康居王。康居王一直妄圖征服西域,自感實力不夠,就想抱郅支單于的粗腿。

    被郅支單于和康居王蹂躪不堪的西域各國向大漢求援,這時一個讓華人民提氣幾千年的偉大人物挺身而出:陳湯。陳湯其實只是個校尉,頂頭上司是西域都護甘延壽。有一天陳湯乘甘延壽生病,假冒聖旨,徵發屯田士兵,並命令西域各國調集兵馬,隨他發兵征討康居國。

    陳湯的這次軍事行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不但矯詔行動,而且沒有動用國家一位正規軍,沒有靡費國家一粒糧食,行程數千裡,以疾風暴雨般的速度,完成了對郅支單于的“斬首行動”!

    這次軍事行動過後,他在給朝廷的謝罪疏中寫下了一句,讓所有華人熱血沸騰的話: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郅支單于就這樣,為他的傲慢付出了血的代價,從此匈奴再次統一在呼韓邪單于的麾下。

    二、改漢名的囊知牙斯單于

    囊知牙斯單于生活在西漢末年,那個時候,匈奴已經完全臣服於西漢,漢匈關係處於蜜月期。

    囊知牙斯為什麼要改名?這跟西漢末年的一個習俗有關。以前,華人取名字沒有什麼特定要求,單子名,兩字名為主,個別還有三字名的,但後來單子名越來越流行。到後來,不知道是哪位學者的觀點,認為古代先賢聖哲都是單字名,如孔丘、姬旦、孟軻、李耳、商鞅、韓非等等,所以單字名才是“正經人”。到了王莽秉政時期,他乾脆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國民一律起單字名。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魏晉南北朝,你看三華人物哪有兩字名的?

    囊知牙斯為了拍王莽的馬屁,立刻上疏,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單字“智”。

    不知道題幹是弄混了,把囊知牙斯單于的事記成郅支單于,還是在哪部小說或者電視劇裡看到的改編情節。也或許哪部史書真的有這個記錄,我是沒看到,請各位賜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一個代表驚豔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