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65382896333

    首先,想說說讀書筆記與讀後感:

    我個人很喜歡讀完一本書會寫篇文章,有些文章我主要是記錄一些重要的句子,然後加上一點個人理解,我稱之為讀書筆記;如果是讀完文章後,我能夠理清文章的架構,甚至是自己去總結架構,並且能對文中引發思考的點有自己深刻的體會,我就將之稱為讀後感。

    所以我個人覺得,讀後感往淺了寫,其實是讀書筆記,更多的是依賴於文中作者的觀點和文字;往深了寫,就是真正的讀後感,更多的是你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或者你是按自己的框架去對文章內容進行整合,進行更為體系的思考。

    如果我對那本書實在沒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我就把它當做讀書筆記,這也挺好的,當做積累,以後我可以再回來看,如果有體會了,再加上。

    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有深度呢?我認為,讀後感反映了你的思考,所以更重要的是提高思考的深度。我提自己的幾個小方法,可能不一定適用很多人,互相交流哈。

    要能總結概括出文章的主題:主題可能有多個,要能把握住那個最主要的主題,當然你能概括出多個主題也可以的;要能總結概括出文章的架構:圍繞主題,作者是從哪幾條主線來寫,這幾條主線之間有什麼聯絡;作者是如何一步步開展故事情節的.....諸如此類的問題

    1和2是方便你對全文有一個整體意識。

    3.最讓你有感觸的一些點:想想有沒有最吸引你去思考的一些點,讓你覺得很有體會很想寫,或者是覺得在實際生活中碰到了的。

    結合1、2整體和3區域性的思考,你在思考這一塊應該就會有更深的深度。

    最後還有兩個小建議:

    4.關聯意識: 一本書並不是孤立的,一本書與另外一本書之間又會有聯絡,所以思考的時候可以結合自己以前的閱讀積累,想想兩本書的觀點是否相同,原因是什麼?不相同,原因又是什麼?有哪些證據可以分別支撐?你又最支援哪一種證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工作持續8年一年7萬,無知識儲備,是否該果斷裸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