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1

    有三大原因:

    一. 在康熙末年,曾兩次廢太子,這給別的皇子提供了很好的爭儲機會。因私結朋黨,康熙把大阿哥與八阿哥貶為平民,並把明珠與索額圖終生囚禁。前車之鑑,雍正表面上表示對皇位不感興趣,博得康熙信任,但暗地裡大張旗鼓。

    二. 雍正有一子弘曆(乾隆),深得康熙喜歡。

    三. 康熙病重期間,只有雍正去看望。

  • 2 # 文史哲趣味談

    康熙選擇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條:

    1、政治現實需要

    康熙晚年倦政,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問題重重,其中最嚴重的是國庫空虛。康熙晚年西北用兵,耗費巨大,但勞師無功。雍正初年的時候,靠抄家等各種嚴酷的手段,才應對了西北的軍事費用問題,也順便成就了年大將軍。政治社會上這麼多問題,大清的錦繡河山如果不再好好治理,離亡國是不遠了。

    歷史上執政時間長的君王,特別是有作為的君王都有這樣的問題。漢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宋仁宗、宋高宗、嘉靖、萬曆、康熙、乾隆等等,都是一個樣子,有的自己在位的時候就出問題了,有的則是去世後問題爆發出來。康熙遍覽歷史,也認識到現實,必須有一個具有革新理念的人執政,而四阿哥胤禛恰好就是這樣的人。

    漢武帝晚年改變了自己的一貫作風,才有漢朝的中興。相反,乾隆一直以為自己是十全老人,晚年一個小小的白蓮教就鬧了好幾個省份,然後嘉慶、道光就是各種國家危機,內憂外患。

    《周易》上說“知幾其神乎”,《詩經》也說“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康熙作為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判能力的君主,怎麼會不處理這個問題呢?

    2、政治才幹

    只是有一套執政理念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實踐的政治實踐和政治操作能力。不然,很容易就“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論是宰相還是皇帝,空有想法是不行的,理想豐滿但現實骨感。政治不是繡花、也不是請客吃飯。政治是創造利益、分割利益、消滅利益等赤裸裸的行動。

    雍正登基後常說自己在藩邸四十餘年,什麼不知道,什麼沒見過。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皇帝要不是一直是太子,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而是接觸基層,瞭解基層,那麼登基後,所作所為更是可圈可點的多。

    歷史是凡是從民間上來的皇帝,基本上都有一番作為,當然,形格勢禁的除外。康熙注意鍛鍊皇子,不想他們如明朝的藩王一樣蠢笨如豬。四阿哥胤禛在很多崗位歷練過,有政績,這說明他實際的政治經驗是非常好的。

    3、奪嫡的方式

    客觀現實具備,還需要自己的主觀努力。各位皇子為了皇帝的位子,拉幫結派,黨同伐異,呼朋引伴,結黨營私,而四阿哥胤禛則淡定許多,參禪悟道,同時注意孝順康熙,與兄弟間的關係還都過得去。無所私,故能成其私。選擇胤禛,一是他和兄弟間關係可以,上臺能避免大開殺戒;二是他實力較弱,不會威脅康熙生前的安全,也需要兄弟和朝臣的幫助,這樣能最小幅度減少朝局動盪。

    4、皇孫

    “觀聖孫。”

    一個好兒子弘曆給四阿哥胤禛加分不少,也讓晚年因為奪嫡之爭而焦頭爛額心煩慮亂的康熙得到很多人間親情的慰藉。選擇四阿哥胤禛起碼能保證朝廷有兩代的完全安全和穩定。大政治家都是走一步看三步,能把棋子下到三步以上,是他們的通常做法。康熙晚年親自調教弘曆,既能得到親情的溫暖,也能將自己的政治經驗和政治心得傳遞到下下代。

    以上四條是我認為康熙選擇四阿哥胤禛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挖掘小說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