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金音樂666

    晚上也是有溫差的。你剛睡時溫度還相對較高,所以蓋被子會覺著熱,到了後半夜溫度會繼續下降,如果不蓋被子就很可能會被凍醒,在內陸地區,特別是在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更是如此。如果從季節來看,春秋兩季溫差較大,也會有你說的這種情況發生。

    不知道你生活在哪個區域,所以也不好提具體的建議。如果是春末或夏初時,你可以選擇夏涼被,不要蓋棉被,天然產的棉花做成的棉被保溫性較好,容易發熱,不適合這個季節使用。換成夏涼被就會好些。因為化工合成的太空棉保溫性差些,剛睡時不會感到很熱,也就不會蹬被子,到後半夜也就不會存在凍醒的狀況了。

  • 2 # 掙脫枷鎖的囚徒
    為什麼晚上睡覺會覺得熱,然後踢被子,可是早上卻會被凍醒?

    “晚上睡覺會覺得熱”,說明室溫並不(很)低。

    即使,後半夜和凌晨環境氣溫有所下降,室內溫度變化也不會太多。

    “(凌晨)早上為什麼會被凍醒”呢?

    顯然,室溫低不應該是主要原因。

    而且,實際上,室溫低的確不是主要原因。

    而是人體晝夜節律變化和睡眠期間生理變化的一種表現。

    睡眠期間人體熱平衡和體溫變化

    我們知道,我們身體的很多生理活動都有晝夜節律變化。

    其中,體溫的晝夜節律變化非常顯著:

    由上圖可見,無論是核心體溫、深部(直腸)溫度還是體表溫度都具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性改變,最大變化幅度經常在1℃以上。

    其中,晚20點,即通常進入睡眠的時間開始,體溫會持續下降,直到後半夜或凌晨達到最低水平。然後在凌晨到早晨這段時間出現升高。

    研究已經表明,睡眠期間體溫的規律性變化是睡眠期間人體代謝和熱平衡需求的結果。

    我們知道,人進入睡眠,各種生理活動和代謝會逐步降低,到深睡眠階段達到最低。為了適應於低代謝水平這種狀態,人體需要相對較低的體溫,就如同某些冬眠動物冬眠期間會維持低體溫狀態一樣。

    體溫降低就需要散失掉身體的多餘熱量,因此,就會發送神經訊號讓面板血管擴張,加快散熱。

    如果室溫或者被窩內溫度較高,比如夏日冬夜,冬日有暖氣的臥室或者使用電熱毯,熱量散失不及,一方面會感覺熱,另一方面會開啟快速散熱模式——出汗。

    但是,由於通常散熱負荷並不大,僅需要開啟常備快速散熱機制,就是具有動靜脈吻合的無毛面板區域性出汗。

    無毛面板常備散熱器包括手腳掌心、鼻部周圍和額頭部分面板等。

    因此,晚上入睡前感覺到熱的時候,通常是這些部位首先出汗。

    研究表明,體溫的這種下降也是睡眠所必須的,體溫如果不能下降,就會增加進入睡眠需要的時間,即睡眠潛伏期。

    在夏夜或暖氣導致室內溫度過高,會導致難以入眠,正是由於這個道理。

    也因此,權威機構都推薦臥室的室溫不宜過高,最有利於睡眠的室溫是19~22℃——感覺稍微有些寒意的溫度。

    從體溫變化的趨向可見,這種體溫下降需要的散熱持續整個前半夜,甚至直到凌晨。期間會出現需要加速散熱——體溫下降較快的時段,這時我們同樣會感覺到特別熱,手心腳心最容易出汗,這也就是小孩子在睡眠中容易蹬被子的原因。

    圖中凌晨出現的面板溫度的大落大起時段對應的則是後半夜或凌晨快速動眼睡眠密集的睡眠階段。

    快速動眼睡眠期間的特點是,腦電波突然加快像清醒時,身體生理活動,像心跳呼吸和代謝突然加快,陰莖會勃起,同時會大量做夢。

    這個階段,體溫調節方面出現一種奇異的現象,就是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會突然“關閉”,失去調節的體表體溫會快速向環境溫度滑落,核心溫度雖然也會下降,但是不明顯。

    體溫的快速下降最有可能引發熱的感覺和出汗。就如同我們發燒的體溫下降階段。尤其是高熱後體溫下降時,無論環境溫度高低,都會大汗淋漓。

    一個快速動眼睡眠階段結束後,生理狀態快速“迴歸”,體溫會出現驟然上升,這時就會產生冷的感覺,甚至會引發寒顫,被凍醒。

    就如同發燒的體溫上升階段,無論環境溫度高低,哪怕蓋上再厚的被子,捂上再多的暖水袋,也不能阻止冷的感覺和打寒戰的出現。

    一個夜間睡眠週期,並不像示意圖中所示僅有一個這樣的快速變化週期,而有可能出現

    很多個。

    因此,有時候,一夜會出現多次出汗熱醒和凍醒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是說庵野秀明製作新奧特曼嗎?現在有訊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