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63489737906

    今天我們聊聊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影響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一個是制度,一個是文化。制度是保證,文化是個人的內在激勵。

    為什麼這些新經濟公司取得如此驚人的發展速度?馬雲,任正非,馬化騰等一批企業家表現出瞭如此卓越的企業家精神?我覺得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這些企業與國有資本幾乎沒有任何瓜葛,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公司治理方面的體制包袱。我一直認為,一個公司成功在管理,死則在治理。什麼意思?一個治理結構有問題的公司會有自殺傾向,自己就把自己整死了,國有企業出問題就在治理結構上。

    2、這些公司的發展路徑都很簡單清晰:團隊創業,吸引風險投資,一邊發展,一邊融資,只要公司發展前景好,全世界的錢就追著它們跑。到今天,騰訊的最大股東是南非的一家投資公司,日本的軟銀還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而這與美國的高科技公司沒有任何區別,它們從一出生就對接了全球資本市場。而風險投資作為與高科技企業成長相伴生的金融機制,非常合理地建構了投資人,也可以稱為資本家與創業者和企業家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簡單,明瞭,科學,合理。

    3、中國龐大的本土市場和中國特色的文化制度環境可以把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在本土市場就養的很大。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吃飯和不可再生能源只要不是問題,華人口多就成為了非常大的發展優勢。人多,市場大,人多,聰明人和天才自熱就多。而隨著開放和國際化,我們的教育體系也越來越開放,湧現出大批才能卓越的人是必然的。再加上網際網路應用有很多文化因素,而中國政府對網際網路的管制政策非常嚴苛,這都把美國網際網路公司擋在了中國市場之外。客觀上使本土網際網路公司有更大的空間和競爭優勢。

    昨天我們也說到,宗教精神對西方的企業家精神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那麼,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如何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體系的影響呢?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首先,當代的中國企業家沒有任何傳統文化的約束。從1840開始到1949年這100多年所經歷的屈辱和動盪,讓華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在面對西方現代文明衝擊時產生了深刻的懷疑和失落感。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9年這30年計劃經濟,讓華人更加劇了對貧窮和飢餓的恐懼感。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們無需懷疑中國企業家的勤勞和進取,因為他們的致富願望無可阻擋。倒是因為缺少信仰和敬畏精神所產生的負面問題令人擔心,比如,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對環境破壞的肆無忌憚。

    但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已經不再貧窮,前兩天國家統計局總結最近5年經濟發展成就時有一個數字,說中國的恩格爾係數2016年已經達到30.1%,聯合國把恩格爾係數在20%-30%的國家就定位為生活富足國家,我們離這個標準只有統計意義的差距了。而如果考慮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那麼,基本上城市人口肯定已經達到了富足水平。

    因此,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當我們已經不再飢餓和貧窮的時候,支援企業家不斷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動力之源是什麼。我一直認為,人在兩種狀態下可以創新,一個是逼急了,一個是閒透了。我們在60年代,科研條件非常有限,工業基礎極其薄弱的情況下能夠搞出兩彈一星,是逼急了。北歐的高福利國家,瑞典,芬蘭,挪威等等,人生下來就衣食無憂,也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

    那麼,實現初步富足的華人,特別是中國企業家,是小富即安,還是不斷進取,就成為了新常態下的新課題。而破這個題,還是回到我前面說的兩點,一是制度的完善,這次出臺的這個“意見”可以看做是制度完善上的一種輿論準備;二是精神文化的構建。

    那麼什麼是中國企業家最核心的精神資源?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儒家文化的迴歸?還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中國解釋?不知道,但也許這也正是這一代中國企業家開啟精神探索之旅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高比較高合適學跳舞嗎?有什麼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