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有書博物館

    皇帝駕崩,天下縞素,舉國齊哀!太子作為皇帝的兒子,豈能不哀?太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至高無上的權力終於落在自己身上,又豈能不喜?所以皇上駕崩了,太子理當是悲喜交加,喜憂參半的。

    悲父皇之駕崩

    古代人最追崇孝道,作為儲君必須是一個孝子,要不是難以服眾的,如若儲君不孝,不但兄弟們會對儲君不服不敬,群臣也會有疑義,所以太子在皇帝駕崩時不管內心怎麼竊喜,表面一定是悲痛欲絕的!

    就人的本性而言,當一個家庭裡親人去世,作為至親之人都會因失去親人而悲痛,為再也見不到親人的身影而傷心不已,為再也聽不到親人的聲音而痛不欲生,為再也不能和親人相依相伴而肝腸寸斷,何況是父親呢?

    憂兄弟覬覦自己的皇位

    皇帝駕崩了,太子即將登基成為皇上,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多少皇子都盯著這個皇上的寶座,太子得把控全域性,如若稍有差池,只要某個環節出了一點差錯,大權就可能旁落,甚至人頭落地,這可開不得半點玩笑,所以這時太子憂心忡忡也是必然的!

    憂群臣百姓是否臣服

    皇上駕崩,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是擁戴太子為新皇帝,並不一定都是一帆風順的,在這新舊交替風雲變幻之際,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如果群臣都反對太子為新君,如果天下百姓也跟著一起起鬨造反,那麼很可能就會出現宮廷政變,所以太子還會擔憂群臣百姓是否臣服自己。

    喜得寶座

    當然皇上駕崩了,太子是正統的接班人,多年的媳婦終於熬成婆,順理成章的要登上皇上的寶座,成為萬人景仰的皇上,終於能一統天下,管理群臣和天下百姓,心中竊喜也是人之常情。

    如釋重負

    另外太子一直生存在父皇的高壓下,能力強了又會被誤認為想篡奪皇位,能力弱了又認為無德無能,不能當儲君,整天伴君如伴虎,伴父如伴狼,時時刻刻提心吊膽,夜不能寐,當皇上駕崩了,太子應該是如釋重負了,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人間百態,帝王之家最無情!當新舊交替之際,變數太大,太子除了喜憂參半,還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應對朝堂可能發生的一切變故。

  • 2 # 汪十月

    死得好?哈哈哈,皇上駕崩了,對太子來說更多的應該還是心情複雜吧。

    從最近熱播的兩部電視劇《鶴唳華亭》和《大明風華》來看,不管是什麼樣的皇帝,什麼樣的朝代背景,什麼樣的政治環境,只要是作為太子,那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苦逼。

    太子,皇位繼承人,地位僅次於皇帝,擁有監國的權利,擁有類似於朝廷的東宮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距離至高權勢,也就一步之遙。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但實際要做的卻是世界上最難的事。

    太子所有的尊容都來自於皇帝的贈與,皇帝只要不高興,距離地獄,也就一步之遙。可個人的喜惡,又哪裡又那麼容易把握的?所以自古以來的太子無一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假如皇帝駕崩,頭上時時刻刻都懸著的那把刀是放下了,一直以來最想要的東西也近在眼前了。但是駕崩的畢竟也是自己的父親啊,哪怕內心深處確實想他早點死,可看著人真的死了,又哪能沒有一點波動?還有那麼多年的隱忍和心酸,一朝熬出頭,又哪能沒有一點感慨?

    所以我認為太子的心情應該是蠻複雜的。

  • 3 # 達摩說

    中國歷史上,太子們的命實在是太慘了。按理說,太子是儲君,這意味著皇上的位置遲早都是你的,但你還是要忍受漫長的等待,你要等待老皇上死掉,你才能上。

    而等的過程又不僅僅是在等,老皇上還要考驗你,比如讓你監國,比如給你差事。要想把事情辦好辦漂亮,太子就得拉山頭,結黨羽,依靠朝廷裡的大員,地方上的大吏,否則誰會願意真心實意地幫你辦事呢?但如果真的這麼做了,老皇上又該懷疑你結黨亂政,憋著壞要孤立自己,從而去奪他的皇位了。只要老皇上認定你是在結黨,你就離被廢不遠了。

    當然,太子也可以裝慫以安天子老爹的心。你看我啥都不會幹,啥都不想幹,唯有一顆事主的孝心。但太子要真這麼做了,老皇上又要覺得你慫,你不配得到這個皇位,就算給你,你也坐不住,你這麼慫,你的大臣覺得你德不配位,你的兄弟們覺得你沒資格領導他們。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這個位置留給更適合的人。

    可見當太子這事,那可真是一個刀尖上走貓步的技術活,有能耐也不是,沒能耐也不行,裝沒能耐更不行。對啊,有能耐你為啥裝慫,憋著壞呢吧!

    所以,當老皇上駕崩之日來臨,太子才終於能長舒一口氣,內心高喊一聲:

    我!啊,不對,是朕!朕終於熬出頭啦!

    他眼裡嘩嘩淌著淚,那是激動的淚水。

  • 4 # 歷史小公子

    通常將,皇帝一旦大限已至,太子就成為了國家合法統治者,那麼皇帝的死亡,對太子是最有利的,而太子就成了這場政治變動中最大獲益者,那麼太子會如何呢?

    首先,扶著靈柩,在哀傷無比的狀態中繼位的

    任何想要繼承大統的皇帝都邁不開的一件事,只要你想要繼承皇位,那就乖乖的哭,哭的越痛徹心扉,那麼底下的大臣們,就會更效忠你,為什麼呢?中國古代是講究以孝順治理天下的,如果當父親的死了,而你還面無表情,甚至不以為然,

    那麼只能說既對父親沒有孝順,又缺乏政治敏感度,這讓下面的人該如何信服你,認為你是可以帶領他們走向盛世的明君啊?

    接著,內心開始躊躇滿志

    老皇帝已經死了,舊時代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就是你的新時代了,自然是狂喜不已,大丈夫生來就是要建功立業的,何況哪一個人沒有點報復?

    隋煬帝尚且有三徵高句麗的志向,更惶恐其他人?

    最後,迴歸平靜

    無論孝順不孝順,老皇帝已經走了,該傷心的已經傷心過了,該歡喜的也歡喜了,那麼只能用最平緩的心態去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

    這是每一個帝王必然要經歷內心過程,只有度過了這些由悲傷到喜悅最後到平靜時,才算是徹底開始新的一天。

  • 5 # 長安視界

    一般來說,皇帝的壽命都不是太長,太子當一段時間就可以扶正了。這種情況下,往往是雙方交接最為順暢,太子對皇帝的感情最為純真的時候。這個時候,立太子的恩情猶在,父子親情不絕,太子往往會發自內心的悲痛欲絕,與此同時對自己即將登上的皇位,又有些許忐忑。

    太子的兄弟比較多

    這種情況對於太子來說相當的可怕,或者說太子在沒有成為皇帝之前,幾乎過得就不是人過的生活,每天兢兢戰戰,生怕自己的父皇在某一天看自己不順眼,回頭就換一個太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前任皇帝駕崩的那一瞬間,太子的想法可能就是不敢相信,然後通過各種的渠道去打探這件事的正確性,同時也匆匆忙忙帶人到宮中,先控制好所有的一切,雖說自己是太子,但是能繼承王位的人可不光自己一個,雖說在理論上太子是名正言順的,但是總有一些兄弟也想過一把自己當皇帝的感覺。比如說隋朝的時候楊廣就是這麼幹的,用了各種的方法把自己的哥哥楊勇趕下太子之位,並且這還不算完,為了早一天坐上帝王之位,直接就對自己的父皇下了黑手,此時的楊廣可能更多的滿足。

    康熙的兒子也很多,那麼多的皇子們爭來爭去,除了想當大清的皇帝之外,更多的原因可能就是想要好好的活下去,畢竟當時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失敗的人很有可能都會被當時的皇帝暗中下黑手,反正當時的雍正對自己的兄弟們下手挺狠的。

    所以說如果真實的情況是自己的兄弟比較多,壓力也就越大,等到皇帝終於駕崩的那一天,太子幾乎相當於有了一次重生的機會,自己的壓力終於在這一天全部消失了,當然瞭如果自己的那些兄弟們也安分守己一些,可能整個人生就更美好了。

    李治這個皇位來的比較突然,可以說是毫無準備。畢竟李世民的兒子眾多,而且很多都很優秀,比如李承乾,李泰,李恪等等。李世民看上的無非也是李治仁孝,並且不會隨意的對兄弟殺伐,畢竟他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在後來人身上上演。當李世民駕崩之前,李治的表現怎樣的,可以說是衣不解帶,時時侍奉跟前,做一個孝順的兒子。此時,太子李治已經沒有了母親,現在只有他的父皇,自然是依依不捨。這是做到表面悲傷,內心也悲傷啊。

  • 6 # 熊沾沾

    曾經在一篇文章上看過,英國白金漢宮的侍從在私底下嘲笑,查爾斯王子這一生有什麼成就時,有一個就說:“等老媽死去,好繼承那頂王冠。”

    這雖然是一句吐槽,但卻反應了家天下君主繼承製度下,繼承人面對長命百歲強勢老父親或者老母親的窘迫處境。

    秉承權力之爭中人性中的惡,我猜測太子面對皇帝駕崩時,第一個反應是,MD,我終於是自由的,我終於是安全的。

    小說《東宮》中有一句話說的是:“比皇宮更危險的是東宮,比皇帝更難當的是太子”。這句話倒是不假。

    康熙皇帝的廢太子胤礽,面對精力超好久久沒有關機跡象的老爸康熙皇帝,說出了一句話:“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這句話反應了胤礽真實的心理特徵。面對那柄天下至尊的權力寶劍,胤礽已經超級沒有耐心。他內心對於權力和事業渴望,已經超過了希望父親長命百歲的人性至善點。

    康熙聽到這句話後,出了一身冷汗。在他面前總是乖巧可人的太子,面對權力,居然有了這麼陰暗的想法。

    這為後來康熙最終二廢太子埋下了伏筆。康熙再怎麼寵愛這個兒子,也無法超越自保的本能。

    這一點與宋孝宗和宋光宗之間的關係如出一轍。

    說明歷史就是一個圈,迴圈反覆,很少有人能夠推陳出新,找到什麼新意。

    宋光宗當上皇帝時四十二歲,在此之前當了十八年的太子。當到最後,他特別希望當時身體狀況尚好的父親宋孝宗把位置禪讓給他。

    這在南宋並非沒有先例。宋孝宗的皇位就是宋高宗讓給他的,不然宋孝宗也沒有辦法提前那麼多年當上皇帝。要知道,宋高宗因為殺害岳飛名聲不好,但是活了八十一歲,是皇帝群裡少有的長壽之人。

    宋高宗當太上皇就當了二十五年。比很多皇帝在位的時間都長。

    為了促使父親宋孝宗提前退位,宋光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常常跑到宋高宗的皇后吳太皇太后面前,進行各種暗示。

    吳太后幫著說了一回,發現宋孝宗這種意願還不太強烈,就做罷了。宋光宗直接說,太后見過兩鬢髮白的太子嗎?

    即使後來宋孝宗禪位了,宋光宗內心也憋著氣。加上身邊皇后和太監挑撥,對宋孝宗不是很好。

    回到人性上,面對父母的離去,身為兒女的本能反應,必定是傷心欲絕的。只是這種本能會被皇權爭鬥的可怕性,以及身為儲君的敏感性給抵消掉。

    皇帝最為防範的人,其實是太子。因為太子最有名分和實力取代他。歷史上被奪去權柄的皇帝下場都太慘了。否則,唐明皇也不會再一日之內冤殺三個兒子。

    在回到查爾斯王子身上。

    在一場活動上,查爾斯王子很難得地稱呼女王一聲“mommy”,一時間氣氛熱烈。

    英國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號稱超長待機的女王。和她同一時代的眾多領導人,早已紛紛作古,只有她,還活在英國媒體的中心。

    如果女王如她的母親一樣,可以活到一百零二歲,那麼查爾斯等待時間的將會更長,可能等他登上王位後,已經快八十歲了。

    他早早就成為英國曆史上等待時間最長的王儲。還未履行職責,查爾斯王子已經開始領退休金了。

    那一刻,不知道白金漢宮的人,又要如何吐槽查爾斯王子呢?查爾斯王子,本人是開心居多,還是難過居多呢?估計心情複雜。

  • 7 # HuiNanHistory

    皇帝如果駕崩了,太子的感受只會有一個:

    說到當皇太子,古往今來恐怕很少有人能像胤礽那樣富有心得:

    胤礽是康熙的兒子,於康熙十四年(1675)被立為皇太子。

    大家都知道康熙的統治有61年。如果順利登基,胤礽還得等57年。等到即位那年,他也得有59歲了。

    一個快六十歲的皇太子,還有幾年好活?

    皇太子當久了是什麼感受,問問胤礽就知道了,這絕對不是什麼好的職業。

    皇太子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其生死榮辱全都繫於自己的父親。

    如果父親對他不滿,他也只能是默默忍受,甚至於等死——這就是二把手的地位。

    所以,皇帝死了,太子的內心肯定是竊喜的——

    壓在自己頭頂上的大山被剷除了,這擱誰身上都是非常高興的。只是礙於孝道,所以外表必須顯得很悲傷。

    這就是皇太子在即位時的真實感受。

  • 8 # 趣談唐宋元明清

    在歷經數千年的封建帝國統治時間段內,真正能夠做到皇權與皇太子權力,完美交接的只有一位皇帝那就是朱元璋和皇太子朱標。

    權利的爭奪從表面上來看,老子英雄兒好漢,自家孩子來繼承自己的遺產,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哪怕時至今日,依然有數不清的權力繼承,比如說沒有上市的大企業或者大公司,會將自己所有的企業和錢財交給自己的孩子來打理。

    這就是皇帝的悲哀,深處在深宮大院,卻往往沒有自己的權力,所做的一切都不能隨意,反而要處處提防著別人。

    沒錯,這就是事實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皇帝去世之後,即將上位的皇太子痛哭流涕,輾轉反側,往往會做一些令人髮指的事情。

    比如三國時曹操死去的時候,他的兒子曹丕就曾經哭出了花樣,可是在眨眼之間,曹丕就已經完成了皇帝的繼任典禮,並且短時間之內就已經統領了整個曹魏。

    如果用現在的流行話語來講,那叫做擺拍。

    這種極其矛盾的表現,諸多皇太子顯現得淋漓盡致,如果不拿一個影帝實在是說不過去。

  • 9 # 語說漫談

    作為古代政權的最高領導者,皇帝的寶座是多少人內心深處都惦記的,而對於皇位有著最大想法的人,一定是皇帝的兒子們,當然在這些兒子中間,太子絕對是最希望皇權早一點落到自己手中的人,這一點相信大家不會質疑,當然我們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不可能所有的太子都是這樣的心理,畢竟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會是無絕對的。

    關於太子聽到皇帝駕崩的訊息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反應在古代的史書上不可能記載,畢竟太子們不可能道出他們的真實想法,而編撰史書的後人更不可能知道當時太子們的想法了,所以我們只能夠從心理上去分析一下了。

    在古代的皇權體系下,太子身為儲君是國家的二把手,也就是未來的接班人,這就好比佛教中的未來佛彌勒佛一樣,如果現在佛如來依舊健在的話,他也就只能夠耐心的等待,而且還會受到如來的忌憚,而古代的皇帝和太子之間也就是維持著這樣一種貌合神離的關係,雖然很多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很好,不過很多時候就是優秀的君王也是擔心太子的權力過大,威脅皇權的統治,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太子們往往都是無所事事,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舉動,其實他們沒有什麼事情做,並且還不能夠組建自己的班底,畢竟這麼做的話,皇帝的內心深處該怎麼想,一定認為太子要幹什麼?等不及要坐上皇帝的寶座嗎?

    而在古代,太子和皇帝不是簡單的君臣關係,也是複雜的父子關係,所以很多時候皇帝和太子之間都不能夠很好的處理好兩種關係,皇帝防備著太子,自然害怕他掌握權力奪取皇帝的寶座,也就不敢過多的讓太子參與朝政的處理,也就是培養他們的處理朝政的能力,即便是讓太子處理朝政,可是也不敢過多的放權了,而歷史上陰謀奪權的事情太多了,而皇帝雖然擁有著至高的皇權,但是也擔心自己的位置被別人奪走了,所以有權勢的朝臣都是被猜忌的物件,更何況是太子呢?所以像漢武帝這樣的英明神武的君主,在聽到小人的讒言,不也是不問青紅皁白的直接問罪太子劉據嗎在?最後弄出了一個“巫蠱之禍”。

    更不用說歷史上很多皇帝的去世都是疑案了,而最大的受益者,也就是太子或者繼任的君主往往都是最大的被猜疑的物件,而作為父親,有時候他們在處理父子關係的時候,往往又會摻雜著君臣關係,就像隋文帝楊堅在看到太子楊勇有些貪玩的時候,就沒有能夠很好的處理,做出了想要廢除太子的做法,而李世民在冊立太子李承乾之後,也是更喜歡四子李泰,以至於讓李泰有著非分想法,更不用說在冊立李治之後還有著想要改立李恪的想法,所以在這些想法之下,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能夠不復雜嗎?

    想象一下太子最擔心的是什麼?不就是害怕皇帝將他們的儲君廢掉嗎?而且平日裡還要非常的注重自己的行為,在朝政之上不能夠表現的太過於完美,但是也不能夠一問三不知,這樣的度的把握,絕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所以如果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和睦,也就是父慈子孝的話,如果皇帝駕崩,太子一定是非常的傷心,但是內心深處應該還有一點小歡喜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世民和李治了,我們拋開武則天的問題不說,在李世民臨終之前,已經給李治的未來規劃的差不多了,不但選擇了十分信任和支援李治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還將李績貶到外地為官,留給李治登基之後提拔他的機會,這樣的情況下,李治這個太子的內心深處絕對是非常難過的,但是小歡喜也是有的,畢竟終於成為了大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了,其實類似的在朱元璋和朱標身上也會體現出來,不過朱標沒有那份運氣,走在了他爹的前面了。

    如果太子和皇帝的關係不太好,或者是皇帝的去世太突然了,這個時候的太子應該是提心吊膽的,一定在內心深處非常傷心,這個時候的太子是多麼希望他的父親能夠多活一段時間的,當然皇帝突然去世之前自然是要做出政治安排的,但是這份安排能夠保證太子權力的平穩過渡嗎?就像劉備選擇了諸葛亮和李嚴輔佐劉禪,但是劉禪雖然信任諸葛亮,誰能夠保證劉禪的內心深處就沒有擔心諸葛亮會成為第二個曹操嗎?而皇帝和太子的關係不太好,這個時候太子在聽到皇帝去世的時候,內心一定是忐忑的,畢竟兩者關係不太好,太子是不是會擔憂皇帝在臨終前還有什麼其他的安排呢?或者是更換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呢?

    最後就是太子和皇帝的關係不和睦,甚至鬧得很僵硬,這個時候太子的內心一定是高興的,但是一定要表現出悲傷,畢竟在古代的時候統治者都是標榜以孝治天下的,總是要做做樣子的,就像楊廣在楊堅病逝之前,楊堅知道了他被楊廣誤導了,甚至喊出了“獨孤皇后誤我”的話,想要做出廢除楊廣的決議,這個時候太子和皇帝的關係真的是差到了極點,所以這裡不管楊堅是正常死亡還是被楊廣害死的,反正楊堅駕崩之後,楊廣的內心深處一定是非常開心的了,畢竟這個皇位差一點就與他失之交臂了。

    所以出現三種不同的情況,自然也就出現三種不同的表現了,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心理,太子都是最盼望皇帝駕崩的那個人,所以在聽到皇帝去世的訊息之後,不管做出怎樣的表現,但是內心深處絕對是有些小歡喜的,這一點基於人性去看的話,確實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古代為了皇位,父子相殘的事情並不少見了。

  • 10 # 李杜文

    這個鐵定得看情況!

    1. 碰上好爸爸的,皇帝駕崩了既難過且開心,比如唐高宗李治。李世民死之前,把一通權臣全部搞定了,最年輕的徐世績也被他貶謫到外地做官了,李治登機後,沒有任何威脅存在,再說貞觀之治後,基礎都打好了,李治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但是為什麼難過,因為老爹對他太好了啊,實在是捨不得啊。

    2.也有提心吊膽的,比如劉禪。可能有人會不認同,說諸葛亮那麼忠心耿耿,阿斗有什麼好怕的,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可是一個人忠不忠誠,死之前是不能草率下結論的,得蓋棺了才能定論。當初劉備死的時候,說得好好的,打仗找李嚴,內政交給諸葛亮。結果沒過幾年,諸葛亮軍政大權一手抓了,換成你是劉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肯定慌啊!

    3.當然還有一臉懵逼的,比如胡亥。秦始皇死在巡遊的馬車上,實在是有點突然,又是大夏天,太陽高照。胡亥年齡還小,突然被趙高和李斯推到了歷史舞臺上,任誰一下子都難以適應啊,不是說好的老哥扶蘇繼位的嘛??!!

    以上只是3個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有趣有意思的,大家可以自己搜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卷腹如何正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