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苸稥賞妎

      從大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為皇后開始,到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復位的50年間,除了李顯做了54天的皇帝外,武則天作為實際的執政者,前後已經達到了半個世紀之久。

      在這半個世紀的時光河流中,武則天可謂歷經風雨坎坷,跌宕波折不斷。但她始終如一枚堅硬的釘子,刺破男權社會的銅牆鐵壁,進一步固化了以女性為核心的武周集權體系。在這個讓大唐慣性不很適應的體系裡,始終有一批智謀雙全、勇可敵天的傑出人物為其所用。也正是他們不遺餘力地挺立著武則天,維護著武周的政權,才讓武則天執政期間,社會趨於安定,經濟得到發展,人口逐步增加,國力不斷強大。到武則天由皇帝位置下來的時候,全華人口達到了三千七百多萬,幾乎翻了一番。那時候,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快的發展,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她的竭力推動下,科舉選仕的制度逐步完善,她破除既有的門閥觀念,給一大批寒門才子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和舞臺。她廣開言路,給讀書人一個相對寬鬆的言論空間,陳子昂、駱賓王等一些剛直之士可以針砭時弊、直率建言。她革除時弊、實行邊軍屯田,邊境安寧穩定。對諸如吐蕃貴族的叫板,武則天則以凜然之氣給予回擊。

      

      她,毫無疑問地挺立在歷史的青燈黃卷之中。除了自己的才智和膽識之外,兩個關鍵的男臣讓她的帝王日子和往後的歷史變得起伏跌宕。一個是狄仁傑,一個是張柬之。狄仁傑是一心一意挺她立起來的男人,張柬之則迫使她還政李唐的男人。

      說起狄仁傑,可以說是武則天非常信賴的人,因此狄仁傑在朝期間,先後向武皇推薦了夏官侍郎姚崇、監察御史桓彥範、泰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唐代名臣。

      當然,張柬之也是在狄仁傑的推薦之下終為宰相。正是這個張柬之在武周政權的味道有了變化的時候,與太子李顯等人相機而動。張柬之親率禁軍闖入武則天后宮,強逼武則天退位,恢復了李唐王朝。

      我們看看這個扭轉風氣的關鍵人物張柬之。史書記載,張柬之在八十歲之前平平淡淡,默默無聞。恐怕不是因為他策劃的這次軍事政變,歷史絕不會把過多的筆墨給他。

      

      經過狄仁傑的屢次推薦,張柬之終於坐上了宰相的位子,這時的他已經八十歲了,和女皇的年齡不相上下。武則天之所以選擇一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宰相來輔政,不光是因為張柬之在權力場合的見識經驗和人際關係,還因為她覺得一個八十多歲的人物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會一心一意、秉公克己。

      武則天沒有想到的是,在她當上皇帝的十五年時間裡,大唐老臣忠於李家天下的心思一直埋在心底,只要有合適的土壤,這種心思就會像種子一樣發芽生長。宰相張柬之就是心裡埋著光復李室種子的一個老臣。恰好女皇武則天讓他當上了宰相,這就像春風吹拂寒冷的冰河。

      重權在手,張柬之決意要抓住機會,復辟李唐。他開始精心策劃一場扭轉局面的大活動。但是,能不能有勝算?勝則光耀天下,敗則株連九族,張柬之準備把性命提在手裡。公元704年,機會終於來了,垂垂暮年的武則天又一次病倒了,無法處理朝政,只能在迎仙宮閉門養病。這是行動的好時機。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張柬之集中將領率五百多羽林軍,簇擁著李顯衝向迎仙宮,士兵一擁而上,以圖謀造反之名殺了身居迎仙宮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隨後,在武則天的病榻前讓武則天下召立即傳位給太子,面對李顯和張柬之的逼迫,體弱不堪的武則天已經沒有精力與兒子李顯和大臣張柬之論理。在不堪和無可奈何之中,一個執掌天下半個世紀的女性連拱手相讓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這樣,太子李顯先是以監國的身份掌握了國政。十多天後,武則天把皇帝位置交給了李顯,國號由周復唐。15年的大周政權和武則天的皇帝生涯很快被張柬之結束了。

      

      一年後,83歲的武則天離開了,去世前她主動要求去掉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還囑咐要“袱廟”“歸陵”。主動歸附到李唐宗廟,以唐朝皇后的身份埋進了乾陵,和丈夫高宗一起合葬。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叱吒政壇幾十年後,終於又迴歸了女人,繼續享受李氏子孫的香火。

      武則天付出了一生心血,皇位給她帶的榮華在歷史的長河中璀璨透亮。但她沒有壽終正寢,一夜之間繁花散盡。當我們把那個時代和女性、和皇帝、和男權牢籠等等因素連在一起考量的時候,武則天豈是文字所能完全描述的一個人物?無字碑挺立的情懷,可以說前無古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桑樹花葉病高發病率,嚴重危害桑園,桑農如何科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