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眼看書
-
2 # 燈下路人甲
樓主所說的法統應該是政治範疇吧?簡單以三國為例,究竟是以曹魏為正統還是蜀漢為正統的區別吧?這樣就好理解了。從大的方面看,唐朝的繁榮與強盛形成了中華文化圈。說明唐朝文化的鼎盛,是要比其他部落的文化先進。尤其是到了北宋,經濟文化持續繁榮。雖然稱臣於金,但是這只是由於宋朝軍事的弱勢導致,而不是因為中原文明的落後導致。恰恰相反,中原文明要遠勝於遊牧文明。雖然有割地賠款,但是遊牧民族進入中原,經過百年的變遷,最終還是被同化了。後來的元朝和清朝也是如此。他們要入主中原,也是在學習我們漢文化,也漸漸被我們所同化。說明了我們漢文化的先進以及強大的生命力。所以,雖然稱臣於金,但是金朝並沒有完全吸收於繼承漢族的傳統文化。與我們而已,師徒名分而已。所以,法統還是在宋朝。
-
3 # 談古論金
這個說法從學理上來自於清代學者凌廷堪的主張:
凌廷堪的正統論獨尊金統,用的理由就是宋高宗曾向金朝稱臣一事,以此否定南宋政權的政治合法性。
凌廷堪同時的黃文暘走的更遠,他的編年體史書《通史發凡》以漢、曹魏、西晉、北魏、北周、隋、唐、遼、金、元為正統,北宋被稱之為汴州盜趙匡胤,附於《遼紀》後;南宋則是降將趙構,附於《金紀》後。凌廷堪看完之後也覺得實在過分了,是:
黃氏矯其弊可也,乃於昔人所推尊者,皆斥之為僭盜,為降將,豈非過正乎?後世學者認為身處乾嘉時期的這些學者的觀點其動機是“取媚時君”,問題這些學者身份低微,其主張言論根本就沒有上達廟堂的可能,取媚討好似乎無從說起。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所謂時君如乾隆帝(清高宗),反而持有這樣的觀點:
南宋雖然曾經向金朝稱臣稱侄,但其作為北宋法統繼承者的正統地位是無可質疑的;不但如此,甚至就連早已被宋儒列入“絕統”或“無統”的五代,在乾隆帝的觀點中也被尊為正統,其理由是五代雖然也曾經有向契丹稱臣甚且稱兒皇帝者,但因為其繼承了唐王朝這樣的中原王朝的法統,所以必須以正統視之。作為出身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清高宗,居然是華夏文化所在就是正統所在的最堅定的捍衛者;而作為漢族士人的凌廷堪等,反倒在學術觀點上一味地偏袒歷代異族政權,這種詭異的局面讓人大跌眼鏡。
只能說,在乾隆時期,清朝官方從北方少數民族王朝的立場徹底轉向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立場,按照其理論,清朝的合法性來自於所謂“為明覆仇討賊,定鼎中原,合一海宇”,也就是來自於繼承中原王朝,而與遼、金的所謂“皆自起北方,本無所承繼”完全不同。
反而是民間人士被文字獄文網形成的恐怖氣氛壓制,長期的自覺不自覺地自我壓抑而形成了某種心理變態,提出誇張詭異的異端說法。
也許是扯遠了,這些暫且不論,傳統史學正統論的觀點本身見仁見智,但是正統的合法性按照比較主流的理論與稱臣稱侄稱子其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因此,宋向金稱臣不意味著中華的法統被金繼承。
-
4 # 塗山大蝦
金被視為正統王朝,不是因為南宋曾經向宋稱臣,而是源自於遼。唐朝滅亡,北方較大的三股勢力:梁晉契丹先後建立政權,你說誰更有資格繼承唐朝。大家都是唐臣,誰拳頭硬誰就是老大。五代之所以被視為正統,是因為後世修史書把他們列為正統,十國中未必就比他們差多少。特別是後晉,這個契丹扶植又是被契丹滅掉的傀儡政權都能算正統,那麼在唐朝滅亡後仿照唐制建立政權的契丹,又曾經做過中原皇帝,怎麼不能算正統呢。宋遼之間是平等的兄弟之邦,但不會互相認為對方是正統。金滅遼宋,便得到了正統傳承,這不是南宋稱臣不稱臣就能改變的。
元朝建立,認為遼金宋同為正統,這就是對前朝定性。若只是因為南宋曾經向金稱臣就把金當成正統,那不是寫史書,而是編小說了。
回覆列表
宋向金稱臣了麼?不知這樣的結論哪裡來的,歷史記載戰爭過後行成和議,史稱紹興和議。徽欽二帝戰敗被俘之後,康王趙構很快在南方繼位,法統地位沒有疑義,大宋得以儲存。
歷史上來看,皇帝是絕對不能稱臣的,否則等於自動放棄帝位,近代滿洲國康德皇帝雖然被日本脅迫控制,但是和日本天皇名譽上也僅僅是兄弟關係,而不是君臣關係。
縱觀中國歷史,各王朝在內部統一戰爭中有棄位稱臣的事情發生,而對外戰爭中雖屢被擊敗,割地賠款時有發生,但是向異族稱臣,好像沒有一個皇帝,包括那個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其實也沒有真正稱臣,這也算中國皇帝的一個底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