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家騎士16
-
2 # 南京de我
大和號不是戰列艦嗎。。。
主要日本人把這船當寶貝一樣供著,當成日本帝國海軍的門面,主力,不可能讓它輕易上戰場。到後期沒轍了,派出去,結果此時日軍制空權完全喪失,面對美軍戰鬥機群的打擊,皮再厚的戰列艦也是活靶子。
如果大和號能在中途島戰役前參戰的話,日軍也不會丟這麼大的人,畢竟那時候海軍他們還有好幾艘航母,日軍制空權也能和美軍五五開,有了友軍強力掩護的大和號才能進入活著才有輸出的模式。
-
3 # 二戰戰艦微解析
根據您的提問,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回答您。第一個是大和號戰列艦為什麼一直打醬油;第二個是由大和級三號艦改裝而成的信濃號航母怎麼樣?
大和號戰列艦為什麼一直打醬油:
首先,大和級戰列艦的對抗目標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當時日本海軍高層決定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越地位。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工業基礎也不如美國、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所以日本決定“數量不足,質量彌補”,根據這一方針,建造大和級的原料肯定是最高標準:日本專門從德國進口了1000萬美元(當時物價)的裝置,從而研發了專供大和號使用的VH裝甲鋼;除此以外,日本還為大和專門研製了460mm的主炮以及其它輔助裝置。雖然這些裝置大大提高了大和的打擊能力與抗打擊能力,但這也使得大和成為了一個吞金巨獸,在大和艦的整個建造過程中,日本人前後耗資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至大和單艦竣工時,其實際造價為1.37802億日元。若按當年日元的含金量計算,則為12.134噸純金。這還不算船廠為了建造大和而進行改建、改造的投資費用。1.38億日元在當時相當於什麼概念?這筆錢相當於1937年日本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29%,或者國家總預算的3%。更直觀地說,大和的造價相當於1940年日本全國民間住宅建築總投資(1.38億日元)或者1940年日本全國道路建設總投資(1.35億日元)。有次可見大和號的貴重程度,如此金貴,甚至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建造的鉅艦,日本海軍怎麼可能捨得拿它出來冒險呢?
其次,“大和”這個名字也有特殊的含義:“大和”的名字是來自1905年頒佈的《日本海軍艦艇命名辦法》規定:戰列艦應以古國名(“國”是古日本地方行政單位)命名。“大和”的正式稱呼是“軍艦大和”,艦名“大和”的由來是以古代日本畿內五國(現稱為近畿地區)之一的大和國(現稱為奈良縣)來命名。使用日本的中心地及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而大和也是日本人對自身民族的稱呼 ,如果“大和”沉沒,對於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會造成非常大的打擊,從而可能會影響日本的民族凝聚力。
信濃號怎麼樣?
信濃號建成時滿載排水量達71890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母。這艘航母的體積記錄直到60年代,美國的小鷹級航空母艦服役才將其打破。如此龐大強悍的這艘航母,從建成到被沉沒,竟然不到20個小時(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擁有長256米,寬40米的飛行甲板,全部裝有95mm裝甲,可抵禦500公斤炸彈的攻擊。在飛行甲板下是前部為125米的開放式機庫和長83米的後部封閉機庫。不過機庫只有一層,而艦載機也只有48架(在當時真不多)。信濃號吸取了大鳳號因油氣爆炸沉沒的教訓,專門用鋼筋混凝土加強了輸油管道。但由於進度緊張,艦艇的武備與水密防護被減到了最低程度,只有三分之二的鍋爐能用,也省略了水線以上氣密性艙室的實驗。
(射水魚號)
信濃號於1944年11月29日凌晨3時17分遭到美國“射水魚”號潛艇(SS-311)的攻擊,被四枚魚雷擊中,本來對於信濃號這種體積巨大的航母來說,4枚魚雷只要損管還行就不算什麼,但是奈何當時艦上的損管隊伍的操作過騷,再加上艦體水密性極差,導致信濃至6時傾斜已達20度。最終搶救工作失敗,於10時35分阿部俊雄艦長下令棄艦,最終信濃號在20分鐘內完全沉沒。
(信濃號沉沒可能是因為是雪親王給它護駕)
回覆列表
大和?航母?你認真的?
你要說大和的同級艦信濃,這個倒是改裝過航母,可惜美軍沒給她打醬油的機會,下水就沉。
大和號戰列艦吧,這個倒是全程醬油,和北宅一樣無所事事。主要還是海軍章魚拿大和飯店當寶貝,老琢磨著出奇制勝突然襲擊致命重創什麼的,掖著藏著到最後,大齡剩女,可不就是全程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