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車動態
-
2 # 萬里白光
中國產車覆蓋面廣良莠不齊,往往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中國產車大體上也能分出一二三線品牌,好的應該說接近國際上汽車廠家,加上高配置應該說買了沒什麼不划算,主要是品牌效應不夠。比如,機油增多出現在長安車上,網路車評群起圍攻,而本田車子機油增多基本上卻無人報道,本田汽車發動機大面積發生顫抖網路上基本是上見不到。
我們排除先入為主,歐美車系偏重於操控性和駕駛感,國內廠家基本上也是往這方面發展,其實車子駕駛感受很重要,日系車駕駛感受比較機械,顯得很廉價,如果作為退休老婦女其實這種感受也無妨,反正就接送小孫子買點菜什麼的,如果年輕人開這型別的車子可能屬於城市底層階級或者出自農村賣菜賣肉賣鹹魚家庭背景的人。
網路很有意思,能給我們帶來各種五花八門真的或假的資訊。比如,網路上一直爭論AT變速箱與CVT變速箱省油問題,CVT比AT省油絕對是假新聞,如果你略微懂得機械,不妨看看我的分析。百米賽跑,一個運動健將用時十秒,一個婦女用時十五秒,誰消耗的能量大,換句話說,婦女跑進十秒消耗的能量會不會比運動健將大?AT是運動健將CVT是婦女,一目瞭然婦女因為慢騰騰所以才獲得了節能,那麼買個低價小排量車子開起來肉肉的不是更節能了,對吧。
日系車當然也有很多長處,內飾比較精細,由於一款車型多年來反覆改進升級,克服掉一些小毛病,加上配置低也能減少一些小毛病的出現,不管什麼樣子的電器裝置功能越少故障率肯定就會越低,汽車也一樣,配置少故障率必然低。有人問為什麼說日系車骨瘦皮薄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就出現車身粉碎性解體了。其實是一種誤區,日系車是按各國碰撞試驗設計的,完全符合碰撞試驗的標準,但是日系車在設計時候沒有給餘量,歐美設計餘量一般是1.2至1.5倍,中國廠家往往是1.5至2倍之間。大家似乎覺得很抽象,這樣給大家做個比喻吧,中國產8噸卡車拉個16噸很平常,日系8卡車拉10都屬於難以完成的任務。當然商用車與家用乘用車不同,從中我們也能瞭解到不同國家設計理論,不同的駕駛感受以及不同安全性要求。
曾經有人說過一句話,買車的時候先思考下血貴還是油貴
-
3 # 天馬行空T59
我認為,中國產車與合資車還是有差距的。主要是一些細節沒有做到位,還有防鏽處理,一般中國產三年後,底盤絕對有生鏽的跡象,合資車在這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低端中國產車用的是合資車淘汰的技術,但把電子產品配得很全,看起來很高階的樣子。有的人鼓吹自主品牌怎麼牛x,你們仔細看看,它背後的支援它的是誰?還不是把別人的東西直接搬過來,有的是直接模防了。所以,我們要客觀地看,不要自欺欺人,那些所謂賣得好的自主品牌,一般是什麼人買呢?大部分是三線城市在買吧!
-
4 # 無小土
中國產 ,看你怎麼理解。我的理解是,只要在中國設工廠,中國的工人生產,給中國交稅,那麼這個就是中國產車。當然肯定很多人,不認同這個理解,認為發動機核心技術都是中國產的才算是中國產車。其實這樣理解也沒有錯,強調核心技術中國產化率,這個是國強的一種表現。但是在今天這個世界一體化的過程中,很多的汽車都是由各個國家共同提供的產品。發動機日本的,生產線是德國的,變速箱是義大利的 空調中國的,模具是馬來西亞的……這種情況應該是比比皆是,連蘋果手機的螢幕都是三星提供的,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真正純粹的中國產呢?那麼再來回答問題,很多人所理解的中國產車,一定要品牌、發動機、生產線是中國產的。很多中國產的小廠提供的配件,受價格影響,質量上肯定有所瑕疵的,組裝技術成熟度也會有差距。一分錢一分貨。總體來說,價效比中國產車還是很高的。華人之所以認為中國產品牌不好,只是虛榮心作怪,同樣是價格的車,在質量上,中國產品牌比同價位的合資車的質量要好得多。
國人普遍看中合資車,認為合資車小毛病少發動機好。其實合資車也都是在國內生產,加工,製造的。
比如:東風風神,日產,東風悅達起亞,同是東風生產銷量卻遙遙不及!大多數認為國產小毛病多,但買了合資車之後發現小毛病也不少。
回覆列表
都說自主品牌車質量不堪,其實不然,從以前的複製貼上,到現在的中國製造,中國的製造業已經有了質的改變,我們也有了屬於自己國家的品牌汽車,雖然不出名,但是在進步,我們口中的中國產汽車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不堪。雖然比起其它外國知名的大公司可能還有些許不足,自主品牌車小毛病比較多這是通病,可能耐用性也不及合資車,但是自主品牌車還是有發展空間的。主要是合資品牌車上市比較晚,很多人都是先入為主的觀點,認為合資品牌好。不過單從價效比來看,中國產汽車還是比較有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