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簡單地認為馬其頓方陣就是一個個長矛方陣,那就錯了!因為馬其頓軍團的組成非常複雜多樣,不僅僅只有我們印象中的那些方塊陣型。
一個完整的馬其頓方陣,除了我們熟知的重步兵方陣,還有在電影中一擊必殺的重騎兵,以及使用短矛和大盾的輕步兵、投擲標槍的輔助步兵和輕裝騎兵。它是西方第一支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部隊,也是亞歷山大軍事才能的傑作。若非天才率領他們,否則在一般將軍的指揮下,可能尚未開戰就已亂成一團。
在馬其頓軍團中,最主力的部隊當屬重灌步兵組成的長槍方陣,亞歷山大的一切戰術都圍繞著他們展開。他們手上的武器是長槍,長度往往有三、四米,需要雙手才能端起來。在作戰中,這些重灌步兵通常組成16*16的方陣,前六排的人平放長槍,後十排的槍尖則斜指向天。16個這樣的基本方陣組成一個“小方陣”,而四個“小方陣”組成一個完整的大型方陣,人數高達16384人。
在沙場上,龐大的方陣軍容嚴整,步伐整齊,擔任軍隊中的中堅力量。他們用密集的長槍方陣拖住敵人的主力,在戰場上擺出堅不可摧的防線,吸引敵人主力部隊前來進攻。然後,他們利用數不勝數的長矛迫使敵人與之纏鬥,為軍團中的“鐵錘”創造戰機。當敵人被糾纏在這槍林之中時,這把鐵錘便尋機狠狠砸下,把面前的敵人打得首位難顧,狼狽不堪。而這把鐵錘,就是軍中另一重要力量:重騎兵。
以重步兵為“砧板”,像盾一樣堅守住防線,再以重騎兵為“錘”,配合其它兵種出其不意重創對手,這就是馬其頓著名的“錘砧戰術”。在東征的路途上,亞歷山大大帝將這一戰術發揮到極致,幾乎所有敵人都敗在馬其頓這一戰術之下。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的伊蘇斯戰役中,波斯人正是將主力都放在中央,無奈地被馬其頓方陣纏住,抽身不得,最終敗在了新興的馬其頓帝國手下。
憑藉著這一戰術,馬其頓方陣橫掃希臘、波斯、埃及、印度……大軍所到之處,只要是有平原可以施展開的地區,皆攻無不克,為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帝國。
然而,亞歷山大病逝之後,繼承者並沒有善用馬其頓軍團的力量。步兵的裝備越來越沉重、用於保護側翼的騎兵反而被削弱,方陣的戰鬥力每況愈下,最終被羅馬軍團擊敗。再加上方陣必須依託平原而戰,因而一旦進入複雜的地形,就難以施展甚至不攻自破了。
正如孫子兵法上所說:軍無常勢、水無常形。無論曾經多麼強大的軍隊,終有一天會難逃失敗的命運。想必亞歷山大怎麼也沒料到:他的後人不僅沒有他的睿智,還沒有發展和完善方陣,反而是帶領它一步步走向分裂和滅亡。
如果你簡單地認為馬其頓方陣就是一個個長矛方陣,那就錯了!因為馬其頓軍團的組成非常複雜多樣,不僅僅只有我們印象中的那些方塊陣型。
一、馬其頓方陣的組成一個完整的馬其頓方陣,除了我們熟知的重步兵方陣,還有在電影中一擊必殺的重騎兵,以及使用短矛和大盾的輕步兵、投擲標槍的輔助步兵和輕裝騎兵。它是西方第一支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部隊,也是亞歷山大軍事才能的傑作。若非天才率領他們,否則在一般將軍的指揮下,可能尚未開戰就已亂成一團。
在馬其頓軍團中,最主力的部隊當屬重灌步兵組成的長槍方陣,亞歷山大的一切戰術都圍繞著他們展開。他們手上的武器是長槍,長度往往有三、四米,需要雙手才能端起來。在作戰中,這些重灌步兵通常組成16*16的方陣,前六排的人平放長槍,後十排的槍尖則斜指向天。16個這樣的基本方陣組成一個“小方陣”,而四個“小方陣”組成一個完整的大型方陣,人數高達16384人。
在沙場上,龐大的方陣軍容嚴整,步伐整齊,擔任軍隊中的中堅力量。他們用密集的長槍方陣拖住敵人的主力,在戰場上擺出堅不可摧的防線,吸引敵人主力部隊前來進攻。然後,他們利用數不勝數的長矛迫使敵人與之纏鬥,為軍團中的“鐵錘”創造戰機。當敵人被糾纏在這槍林之中時,這把鐵錘便尋機狠狠砸下,把面前的敵人打得首位難顧,狼狽不堪。而這把鐵錘,就是軍中另一重要力量:重騎兵。
二、錘砧戰術以重步兵為“砧板”,像盾一樣堅守住防線,再以重騎兵為“錘”,配合其它兵種出其不意重創對手,這就是馬其頓著名的“錘砧戰術”。在東征的路途上,亞歷山大大帝將這一戰術發揮到極致,幾乎所有敵人都敗在馬其頓這一戰術之下。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的伊蘇斯戰役中,波斯人正是將主力都放在中央,無奈地被馬其頓方陣纏住,抽身不得,最終敗在了新興的馬其頓帝國手下。
憑藉著這一戰術,馬其頓方陣橫掃希臘、波斯、埃及、印度……大軍所到之處,只要是有平原可以施展開的地區,皆攻無不克,為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帝國。
然而,亞歷山大病逝之後,繼承者並沒有善用馬其頓軍團的力量。步兵的裝備越來越沉重、用於保護側翼的騎兵反而被削弱,方陣的戰鬥力每況愈下,最終被羅馬軍團擊敗。再加上方陣必須依託平原而戰,因而一旦進入複雜的地形,就難以施展甚至不攻自破了。
正如孫子兵法上所說:軍無常勢、水無常形。無論曾經多麼強大的軍隊,終有一天會難逃失敗的命運。想必亞歷山大怎麼也沒料到:他的後人不僅沒有他的睿智,還沒有發展和完善方陣,反而是帶領它一步步走向分裂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