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退位,又是表面的和不徹底的。在他交出皇帝寶座的三年裡,實際上還是將皇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處處宣示著他仍然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權者。
一、把控軍政大權和人事權,訓政嘉慶。
乾隆在退位的同時宣佈:“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勃幾體健,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可以知所察承,不致錯失。”
這段話明確說明,即便乾隆退位後,朝廷的軍國大事和官員任免仍由他說了算,而且明確要求,嘉慶必須每天到他面前接受訓政。
根據乾隆的旨意,退位後的他仍自稱“朕”,他的諭旨仍稱“敕旨”。乾隆的生辰稱萬萬歲,嘉慶的生辰只能稱萬歲。文武官員進京朝見或離京赴任,都必須到乾隆跟前聆聽訓示,恭請聖安。乾隆擁有的禮儀規格和實際權力,都遠遠高於嘉慶。
嘉慶唯一能做的,除了定時向他彙報勤政情況和接受訓政外,主要任務就是按期參加各種祭祀、經筵、耕藉、大閱等禮儀活動。
(嘉慶劇照)
二、乾隆仍居養心殿,嘉慶則住在毓慶宮。
乾隆在退位之前,就為自己修建了氣勢恢宏的寧壽宮,作為他的休養之所。但他並未搬離養心殿。他的理由也很充足,那就是“寢興六十養心慣”,換句話說,就是住在養心殿60年,習慣了。“當仍居養心殿, 諸事咸宜也”,意思是說,只要住在養心殿就萬事大吉,安全順利。
乾隆住在養心殿,還有一個理由是“己便兼亦欲人便”,方便自己訓政。也方便文武大臣向他彙報和請示工作。雖然乾隆不止一次宣告,會盡快搬出養心殿住到寧壽宮。但一直到死,乾隆都住在養心殿。
三、仍使用乾隆年號行文鑄錢。
嘉慶繼位後,改元為嘉慶元年,但在清宮內務府的檔案中,仍能看到乾隆六十一年和六十二年的歷書。直到乾隆去世,宮中仍在使用乾隆年號,說明乾隆的歸政退位,並不徹底。
乾隆的退位,又是表面的和不徹底的。在他交出皇帝寶座的三年裡,實際上還是將皇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處處宣示著他仍然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權者。
一、把控軍政大權和人事權,訓政嘉慶。
乾隆在退位的同時宣佈:“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勃幾體健,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可以知所察承,不致錯失。”
這段話明確說明,即便乾隆退位後,朝廷的軍國大事和官員任免仍由他說了算,而且明確要求,嘉慶必須每天到他面前接受訓政。
根據乾隆的旨意,退位後的他仍自稱“朕”,他的諭旨仍稱“敕旨”。乾隆的生辰稱萬萬歲,嘉慶的生辰只能稱萬歲。文武官員進京朝見或離京赴任,都必須到乾隆跟前聆聽訓示,恭請聖安。乾隆擁有的禮儀規格和實際權力,都遠遠高於嘉慶。
嘉慶唯一能做的,除了定時向他彙報勤政情況和接受訓政外,主要任務就是按期參加各種祭祀、經筵、耕藉、大閱等禮儀活動。
(嘉慶劇照)
二、乾隆仍居養心殿,嘉慶則住在毓慶宮。
乾隆在退位之前,就為自己修建了氣勢恢宏的寧壽宮,作為他的休養之所。但他並未搬離養心殿。他的理由也很充足,那就是“寢興六十養心慣”,換句話說,就是住在養心殿60年,習慣了。“當仍居養心殿, 諸事咸宜也”,意思是說,只要住在養心殿就萬事大吉,安全順利。
乾隆住在養心殿,還有一個理由是“己便兼亦欲人便”,方便自己訓政。也方便文武大臣向他彙報和請示工作。雖然乾隆不止一次宣告,會盡快搬出養心殿住到寧壽宮。但一直到死,乾隆都住在養心殿。
三、仍使用乾隆年號行文鑄錢。
嘉慶繼位後,改元為嘉慶元年,但在清宮內務府的檔案中,仍能看到乾隆六十一年和六十二年的歷書。直到乾隆去世,宮中仍在使用乾隆年號,說明乾隆的歸政退位,並不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