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在中國歷史文化中,謀士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尤其是《三國演義》等小說演義風行以來,各種關於謀士的傳說、演義和故事更是備受百姓們喜愛,似乎一個謀士的計策就可以決定天下大勢,一個錦囊妙計就可以翻轉乾坤。而在中國歷史上,漢初的張良一直享有“謀聖”的極高讚譽,可謂是尊崇備至,無以復加。那麼這位“謀聖”究竟出過那些絕妙的計策呢?

    張良畫像

    謀聖張良的主公是在秦末的反秦大潮中脫穎而出的沛公劉邦,而張良為劉邦出的計策都是圍繞著亡秦和滅楚兩件大事的。張良給劉邦提出的縱貫一切的根本方針就是著名的“下邑畫策”。當時劉邦東出關中,率領五十萬聯軍佔領了項羽西楚的首都彭城,卻被項羽三萬騎兵一舉擊潰,逃亡到下邑暫歇。

    在短暫的喘息之際,劉邦豪邁地決定拿出函谷關以東整個天下一半的土地分封給天下豪傑,共擊項羽,張良為他提出三個人:韓信、彭越和英布,要求劉邦敢於拉攏和分封這三個人,果然奠定了劉邦勝利的根本。劉邦提戰略,張良拿舉措,兩人配合無間,充分發揮了張良的絕世之才。

    張良納履圖,相傳張良得到過黃石公的兵書才學到了絕世計謀

    除了分封手段之外,張良還多次從大戰略大格局的眼光提出方案。當劉邦和項羽在滎陽鏖戰,在最艱難的關頭,另一位謀士酈食其建議分封六國諸侯後裔以博得支援,劉邦很快接受了。然而張良立刻站出來反對,指出分封六國諸侯只能導致人人離心,劉邦立刻接受。

    劉邦登基稱帝后決定定都洛陽,又是張良站出來明確反對,劉邦力排眾議,從諫如流。無論是分封制度還是確立都城,這都是涉及建國方略的根本大計,張良的計謀看似平常實際上卻有大智慧。

    在具體戰事中,張良的計謀充分展現了虛實結合、出人意料的絕妙之處。在劉邦率兵入關中滅秦的最後關頭,秦王子嬰想在嶢關阻擊漢軍,劉邦原本決定孤注一擲,搶奪咸陽。

    張良打聽到駐守關隘的大將是商人子弟,斷定其貪戀錢財,於是建議劉邦拿錢賄賂守將,讓對方倒戈。商量妥當之後,張良卻又建議劉邦突襲,令對方措手不及,這一招乃是連環計,虛實結合,極為巧妙。後來劉邦和項羽談和,又突然反過來圍攻項羽,導致楚軍大敗,也是張良的主意。

    劉邦畫像

    張良的計策之所以管用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張良洞悉了人心和世情,有的計策庸俗平淡卻有大智慧,有的建議匪夷所思卻直中痛點。譬如韓信領兵北伐,請求劉邦加封為齊王,又比如大戰前夕,韓信彭越都不參戰,張良建議劉邦順遂其心意,大加賞賜,果然得到支援。而在劉邦分封功臣時,卻要求劉邦首先分封痛恨之人,這樣昭示劉邦的寬厚的仁德,出其不意實則人情練達。

    從張良的一生來看,他最絕妙也最高明的計策其實是選擇了劉邦作為主公。張良本是南韓貴族後裔,秦朝建立後就一直密謀恢復南韓,結果卻在天下大亂中偶遇了劉邦這個無賴出身的豪傑,轉而死心塌地地跟隨他出謀劃策,劉邦對他也是言聽計從,從諫如流。劉邦一生對別人都是直呼其名,只有對張良是尊稱其表字“子房”,這個小細節恰恰彰顯了這位主公的包容和尊重。

    參考文獻

    《史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殖市場的容量有哪些變化?未來的趨勢及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