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園小張

    楊梅枝葉枯萎病又叫"楊梅枝枯病"、楊梅青枯病",具有發病快、病程長等特點,呈迅速蔓延趨勢,樹體衰弱,伴隨病害互為因果,嚴重影響楊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始發症狀為當年枝梢急性凋萎,一般枝梢葉片首先急性青枯,後漸漸呈枯黃、褐黃直至枯死,症狀初現時不脫落,1-2個月後葉片才漸漸開始脫落。溼度高時,落葉後的葉痕有白色絨毛狀菌絲長出,有時蔓延到枝幹及枝條傷口。發病部位木質部受害呈褐色或深褐色。部分幼樹樹皮伴隨縱向開裂,根系受害明顯,切斷後根部組織顏色變深呈褐色。

    楊梅葉片逐漸枯黃、凋落,最後死樹是咋回事?

    1.防治難點:

    (1)楊梅根系為半肉質性的淺根系作物,抗逆性差,其種植區多梅雨天氣,陰雨天多、雨量大,梅雨結束後又持續晴天、烈日高溫,根系生長逆境較重,此時作物生長勢較弱一旦染病進入不良狀態,其生長勢難以逆轉。

    (2)病發時除侵染性病害外還伴隨著根、葉功能受損,除枝葉凋萎外,往往還伴隨著根系腐爛,導致樹體吸收、傳輸能力減弱,養分、水分傳輸不上去,進一步弱化樹勢。如果不逆轉其生長勢,則持續惡性迴圈直至死樹。

    (3)不恰當的用肥用藥,楊梅生長期管理大多有輕肥少藥且夏季用藥的特徵,導致見病治病為時已晚,夏季用藥效果較差的問題。很多種植戶第一年用幾次藥後,見有所好轉,以為病情控制住了,就停止用藥。第二年春季果樹枝稍看似正常,但到了夏秋季逐漸顯症,枝葉開始凋萎,發病枝稍增加,病情逐年加重,約2-4年樹體乾枯死亡。

    2.防治要點:

    在楊梅竄條、放葉、放根等關鍵時期及時早防用藥,可以增加樹體養分、促進展葉、生根,“根養葉、葉養根”,提高作物的自營養能力,增強生長勢;發病時高濃度用藥,迅速控制病情,不能見好就收,需連續用藥2-3年;立體化防治,採用灌根、塗幹、噴霧多種方式用藥,補充作物營養的同時殺死樹體內潛藏的病菌。

    3.用藥方案:

    (1)噴霧:

    萌芽前半個月用潰腐靈60~100倍液+有機矽清園,可以殺死潛藏在樹體內的病原菌。

    春梢生長期用靚果安300倍液+有機矽噴霧兩次(其中一次復配沃豐素600倍液),補充作物所需的養分,提高自營養能力。

    幼果期用靚果安300倍液+沃豐素600倍液+有機矽噴霧3~4次,病害高發時復配大蒜油1000倍液。

    採果後用潰腐靈200-300倍液+沃豐素600倍液+有機矽全園噴霧,封閉傷口,避免採果後留下的傷口被病原菌侵染,同時補充給作物營養,增加樹體儲備養分。

    (2)刷幹:

    對於樹皮開始腐爛或者有傷口的枝幹,用小刀刮除病部組織,用潰腐靈原液擴大範圍塗抹。其中所含的魚腥草具有修復傷口的功效,減少病菌侵染。

    (3)灌根:

    中草藥製劑青枯立克300倍+沃豐素600倍液灌根,建議配合微生物菌劑地力旺灌根【中(草)藥製劑結合生物菌劑地力旺施用,可以改良土壤環境,促進根系生長,殺滅潛藏的病原菌,增強樹勢。】

    原理:用中草藥製劑防治楊梅枝葉調萎病的優勢在於:醫養結合,其中所含的多糖、多肽類、皂苷類、多硫化合物等多種成分既具有殺菌、修復傷口的特點,又能直接為作物提供儲備養分,促進展葉、生根,營養復壯樹體;安全性高,由多味中草藥螯合而成,與作物親和,可以早防重治,高濃度連續用不會產生藥害。傳導性好,刷幹、枝幹噴霧,樹皮吸收藥液後直接殺菌,噴葉、灌根傳導殺菌,修復傷口、減少病菌侵染。形成病害防治與作物生長的良性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烏克蘭極端分子試圖刺殺義大利內政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