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美不過蒲公英
-
2 # 思維學建築
在職場上,35歲一直是個敏感的年齡,很多單位明目張膽地表示不招聘35歲以上的求職者,即使是做的隱諱些的,將此類人的簡歷直接刷掉也成了一種默契;再者,有些企業在裁員時,也將35歲以上的員工列為重點,因而就有了“35歲危機”的說法。
那麼,35歲就真的就成了職場人的一道坎兒嗎?其實不能一概而論,對於高階人才35歲後正是出成果的階段,他們的‘坎兒’是要產生更大的價值了,但這個群體畢竟是少數,而大多還是普通人,對於他們則真的會成為‘一道坎兒’主要有5個方面的原因。
1.與主流擇業群體抗衡的能力越來越少。一般,無論是從高中畢業還是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到35歲,已經有了10年以上的時間,在這些年裡如果你沒有練就成點‘過硬’本領,甚至連一些自己獨到的工作經驗也沒有積累下,那麼你除了還具備一定的體能優勢外,智力、創新力、敢打敢拼的衝勁等,都很難再跟那些30郎當歲的人相比了。
2.沒有走出職業人生的迷茫期。每個人都有職業迷茫期,它是指人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優勢發揮的職業,還處於跳槽或者選擇階段的人。對於適合的職業,通常年齡在28歲前,哪怕是遲鈍一點的人,到了30歲也應該明確就位了。如果你到了30歲以後,還沒有感覺或體驗出自己適合做什麼,那麼35歲就註定會成為你職場生涯上的一道坎兒了。當然,也不排除特殊人的特殊情況。
3.成就職業生涯的支點沒有形成。根據科學研究及調查統計,一般情況下的正常人,如果確定好了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只要方法正確,持續努力5-10年的時間,大多數都會成為所從事職業的翹楚。對此,我們不用懷疑,相關的研究成果很多,比較著名的是一萬小時定律。著名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分析總結了英國神經學家DanielLevitin的研究成果後,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我們古代聖賢講的“十年磨一劍”也是這個意思。
4.仕途(成為管理者)成就時間不斷縮短。根據領英的調查,職場人晉升到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時間在不斷縮短:70後一般用時是110.5個月,即9年多一點;80後的用時平均為94.5個月,不到8年;而90後則為59.2個月,也僅僅是5年。因此,如果35歲還無所成就的話,自然對職場生涯非常不利。
5.35歲後個人生活負擔加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到了這個年齡基本都已經形成了三口之家的形態,不但需要應付支出的增加,還有很多家庭瑣事在等待,企業不可能不考慮這個情況。
所以,35歲成為職場人生的一道坎兒,還是有理論與現實依據的,但它只是對那些到了這個年齡仍然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更沒有練就自己獨特本領的人而言的。每個人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企業不會為任何不努力並荒廢時間的人買單。
即便如此,35歲也不是人生職業的終場,後面還有足夠的時間,只要你能翻然悔悟。心理學家Ericsson研究發現: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正確的程度。人與人智力上沒太大的差別,所有的不同就是目標及努力的方法與程度。
回覆列表
一般認為35歲在體力、精力、經驗和奮鬥精神上到達了一次分水嶺,開始走下坡。我覺得沒有嚴格說35還是36或37,在日益大齡的現在,40歲也可以開啟巔峰。對於個人,看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