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長卿

    為什麼鄭和不去澳洲?

    鄭和所奉的命令,首先是“賫勑往諭西洋諸國”,所謂東、西洋,在元朝及明初期是以馬六甲海峽為分界的,西洋指的是印度洋。鄭和所訪問的都是東南亞沿海及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分船隊向爪哇島東部航行已經算是比較偏離主要航線了,而澳洲根本不在這條路線上,這樣偶然間發現澳洲的可能性也就很小了。就像鄭和也沒有去訪問過琉球、日本等地。

    需要說明的是,鄭和是去向明朝已知的外國頒佈詔書和進行貿易,本身也沒有發現新陸地的任務。實際上鄭和船隊去過的全都是宋、元時期華人已經知道的地方。由於阿拉伯、印度商人的長期經營,當時人對印度洋沿岸的情況已經有很多瞭解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澳洲的西、北及南面多為熱帶草原、熱帶沙漠氣候,並不適合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它地方土著居民的發展程度也不高。17世紀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的航海者發現澳洲時首先到了這些地方,沒有發現金銀、香料、珠寶等奢侈品資源,因此他們很長時間內沒有對澳洲進行殖民。直到1770年英國的詹姆斯·庫克船長在澳洲東南海岸登陸,才推動了英國對此地的佔有。如果鄭和船隊偶然經過澳洲,也很可能不會發現它在短期內的價值所在。

  • 2 # 北洋水兵

    所謂鄭和下西洋,根本沒有人們傳統印象中,以及宣傳的那樣有什麼進步意義、積極意義,其本質上不過是撒錢買面子而已。

    鄭和下西洋,其實就是沿著海岸線走,航線也是選擇阿拉伯人走過的航線,並沒有開闢新航線,也沒有發現新的陸地,也沒有為國家帶來財富和利益。相反的,鄭和下西洋,大量的賞賜沿途國家、高價購買香料等物品、捕捉奇珍異獸罷了。透過如此手段,明朝靠著撒幣換來了大量的附屬國,推行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歷史上從來沒有傻子這麼幹的,所以大家有錢不賺王八蛋。

    而且,鄭和下西洋,也是明朝海禁的標誌。這標誌著民間航海徹底被斷絕,改由官方主導的朝貢貿易,朝貢貿易就是賠本賺吆喝,導致國家財政損失。同時,海禁也造成了宋元中國航海、造船的衰落,而片帆不得入海的禁令也導致只能靠海吃飯的沿海居民徹底喪失了活路,很多人鋌而走險出海當了海盜,或者成為海禁禁令下的走私商人。

    所以,鄭和不可能去發現澳洲,一來鄭和只是貼著海岸線以及走阿拉伯商人的航線;二來鄭和是出去撒幣的,他不可能去人類未知的地方撒幣。

    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去發現澳洲。

  • 3 # 青竹小築

    鄭和下西洋是有很強的政治目的的,成祖朱棣知道自己的皇位來的不正,國內也有很多人反對他,既然國內的政治環境不是很好,那就把外部環境弄好了吧!於是派鄭和6下西洋,你看看鄭和船隊的規模,船隻200多艘,人員2萬以上,這明顯不是正常的貿易往來,看看後來的麥哲倫,費那麼大勁才整出來5條小船!成祖的意思就是宣揚國威,讓那些國家知道現在大明的皇帝是誰,你們要是聽話大明給你們錢,要是不聽話,鄭和順手就給滅啦!鄭和的船隊就是散財童子加武裝遊行!

    還有一個目的是找建文帝朱允文,畢竟成祖打進南京時,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這對成祖的威脅太大啦!畢竟建文帝是正統呀,他要真是振臂一呼那是有很多人會追隨他的。後來聽說建文帝可能逃到海外啦,所以成祖是不惜一切代價要找到建文帝!

    其實鄭和自己還有個私人的目的,鄭和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鄭和最大的夢想就是去聖地麥加朝拜!所以因為這三個目的鄭和的路線都是向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東非!這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

    據說鄭和當時發現了澳洲,但當時澳洲就是一片蠻荒,上邊有點土人,鄭和要是有興趣可能會下船看看袋鼠,考拉之類的,但最大的可能他連船都沒下,因為如果看見袋鼠他一定會帶回去給皇帝看看的,畢竟長頸鹿他都帶回去啦!

  • 4 # 蠻荒邊民

    謝謝邀請。明朝當時對待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是一種朝貢關係,但我認為更為妥帖地說是一種宣撫關係,宣,就是宣告明朝的宗主地位,撫,則帶有安撫的意思。為什麼不去澳洲?因為那個地方根本沒有可以宣撫的物件。有一點我想說明的是鄭和下西洋,並沒有開闢航道,他是由福建有經驗的領航人帶去的。他的活動並沒有貿易性質,僅僅是把從江浙一帶徵用的貨物跟西洋土著交換,攜帶一些物品回來,以取悅皇帝和皇親貴族。而到了最後幾次出海,他已經開始著力於他的歸宿地麥加。他的死至今是個謎,因為,像他那樣的大官,三保太監死了,周邊人是都要擔責的,除非他對皇帝有十分詳細的交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帕薩特豪華版按鍵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