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
2 # 日月詩語
《鶯啼序》詞牌名。詩詞藏經十四•御定詞譜,卷三九(下)鶯啼序(5)。又名《豐樂樓》,見《夢窗乙稿》。此調傳為最長詞牌。始見吳文英《夢窗詞集》及趙聞禮《陽春白雪》所載徐鼎之詞,入何宮調,無考。
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編定於淳祐九年(1249年),卷十錄吳文英詞9首,時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50。黃升並引尹煥《夢窗詞敘》雲:求詞於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前世在章法結構上,繼清真詞後進一步打破時空變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時空的情事、場景濃縮統攝於同一畫面內;或將實有的情事與虛幻的情境錯綜疊咉,使意境撲朔迷離。作詞師承周邦顏。強化了詞境的模糊性、多義性,同時也增加了讀者理解的難度。
全詞240字,分4段,每段各四仄韻。《詞譜》以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詞為正體。第一段8句49字,二段10句51字,三段14句71字,四段14句69字。
本詞是春晩感懷傷離悼亡之作。全詞分四段,主要寫對亡故人的思念,相思中又含有羈旅之情,時空多變,反覆穿插。
第一段寫獨居傷春懷舊。主導空間是繡戶,從西城跳到湖上畫船又轉到吳宮。
第二段回憶十所前的豔遇歡情,而“春寬夢窄”又包含著現時的感受。
第三段總寫別後情事。重遊湖上而物是人非,可惜往事只能回味。別後種種,流光飛逝,伊人已逝,側重悼亡。
第四段總寫相思,感傷嘆老,從時間、空間也是從眼前跳到遼海又回到江南。極力描寫相思之苦與悼亡之情。陳廷焯贊本詞:全章精粹,空絕千古。
前世清真詞。清真詞:詞集。北宋周邦彥(號清真居士)作。今生夢窗詞。也成就了吳文英的《鶯啼序》長調詞牌。仄韻長調字數240字之最。
前生。
應當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我們都知道,不論是封建社會還是奴隸社會,甚至是遠古部落時代,每到重大節日(出征,祭祖)等等都要有大型的音樂表演,所謂的大型,在我們看來,應當是多種樂器的組合,以及多種人物的配合。有些近似於現代的大型交響樂。
那種宏大的典子稱之為大麴,戰國時就已經成形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劉徹骨子裡有文藝青年的成份,所以出於對文學和音樂的熱愛,便發揚了樂府。我們所看到的古樂府如《東門行》、《陌上桑》、還有疑似卓文君的《白頭吟》都曾經譜過曲子。漢魏時期稱之為相和大麴
樂府,就是給詩歌配上音樂然後用以表演的機構之一。
因為這種大型表演的關鍵點是人多,樂器多,所以場面極為宏大,越來越受到帝王的喜歡,畢竟觀看大型歌舞表演同樣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且更爽的是,這些大型歌舞只能是帝王的專屬。聖人孔子不是說過“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麼?
所以,儘管朝代更替,但是這個大型音樂卻保留並流傳了下來。一直到唐朝,李世民不提,武則天和唐玄宗可都是藝術大伽,在他們兩個帝王的加持下,大型音樂變得越來越正規,越來越美妙。同時西域各國音樂的湧入和交流,讓大唐的大麴出現了分類,比如雅樂,比如燕樂等,大唐。可以說是音樂的大唐。
大麴也有了正規的結構。音樂開頭要鋪墊一下,叫做序。正曲部分叫做歌,結尾部分叫做“破”,比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驚破霓裳羽衣曲”《琵琶行》中的“教得霓裳一曲成”都是指那首名傳千古的大麴《霓裳羽衣曲》
今世古代學者考證,所有標題帶“序”的詞牌,實際上都是源於唐朝的大麴,小可還真翻了一下,有《六麼序》、有《霓裳中序第一》,這完全就是從唐朝那裡傳承過來的。
至於《破陣子》、《涼州詞》、《後庭花》、《傾杯樂》等雖然不帶“序”字,但其實也是樂府,也是曲子。
按資料所載,《鶯啼序》初作者為高似孫,但以吳文英所做最為出名(我記得《宋詞三百首》裡吳文英的詞作數量好像能進前三),鑑於詞三百的作者對音律有極高造詣,因此偏愛吳文英似乎也不稀奇。
我沒有查到唐朝哪些樂曲叫做“鶯啼”,只找到了《鶯出谷》以及屬於雜曲歌辭《春鶯囀》。按百科所說,《鶯啼序》原名《豐樂樓》,豐樂樓是宋高宗為了與民同樂而搭建的高樓。但這個解釋過於牽強。
這是目前為止字數最多的詞牌,小可無知時也曾填過,當時成功了,現在看來當年純粹是無知之舉,四換頭的詞哪有那麼容易就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