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珍玩收藏者

    相傳,明朝的景德鎮曾發生過瓷業工人投入窯中的故事。當時,皇帝命令景德鎮的瓷工們燒製一種像鮮血一樣鮮豔的紅釉瓷器,限時完成。這可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新品種,工匠們絞盡腦汁,竭盡全力,反覆試驗,也無法制成。眼看規定的時限就要到了,工匠們一個個一籌莫展。在封建社會中,違抗聖旨可是殺頭之罪。期限一到,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死期到了。這時,一位工匠的女兒提出,再燒製最後一次。大家默默地點上了火,呆呆地看著窯爐中熊熊的烈火。突然,那位姑娘奮身一躍,跳入了窯爐之中。強烈的紅光頓時佈滿了窯室。當工匠們醒悟過來,前去搶救姑娘時,一切都已經晚了。姑娘的身軀化成了灰燼。大家強忍著悲憤開啟窯門。奇蹟發生了,窯中的一件

    件瓷器散發著鮮紅的光彩,就像姑娘的鮮血一樣紅,一樣的鮮豔。瓷器的新品種——祭紅就此誕生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以這個傳說為

    藍本,拍出了電影《祭紅》。

    聽了這個故事後,人們在激憤之餘,自然而然地想,祭紅究竟是怎樣一種瓷器?它為什麼會如此難燒製呢?我們不妨先到上海博物館的陶瓷陳列室中去參觀一下。這兒陳列著一件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一1424年)的祭紅釉僧帽壺。奇異的造型就像一頂和尚頭上的帽子。但祭紅瓷器最名貴之處並不是它的造型,而是它的釉色。宋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青色,還有少量的黃、綠、黑、褐等色。一些呈紅色的瓷器,它的呈色元素和其它色彩都是鐵。北宋中期以後,鈞窯中燒成了鈞紅瓷器。青釉中由於含有一些氧化銅元素,燒成後,銅元素便在青釉中呈現出美麗的紫紅斑塊。這是中國掏瓷工藝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銅元素的呈色是非常困難的。元代發明的釉裡紅瓷器,就是用含銅元素的釉料在瓷器的胎上描上各種圖案,再上一層透明釉燒製成器。燒製時火候控制稍有不慎,那紅色就會變成灰黑色,十分難看。祭紅釉則是整個器物外壁全部上紅釉,髮色也比鈞紅和釉裡紅更鮮豔,更紅。當然燒製的難度也就更高了。

    祭紅瓷器首創於明代永樂年間,當時稱為“鮮紅”,因它常被用作祭祀,因此又被稱為“祭紅”。它另外還有“積紅”、“霽紅”、“醉紅”等稱呼。

    祭紅瓷器燒成難度非常大,對燒成條件非常敏感,每次燒製的成功率很低。稍一不慎,如器物在窯中放置的位置略有變動,就有可能燒壞釉色,成功的作品只能是百裡挑一的珍品。所以燒祭紅瓷器被稱為“火的藝術”。相傳當時工匠配製紅釉時摻入南洋進口的紅寶石、紅珊瑚和瑪瑙等珍貴原料。真可謂不惜工本。人們因此給明代早斯的祭紅一個寶石紅的稱謂。《景德鎮陶錄》中有“永器鮮紅最貴”的評價。說明永樂年間的祭紅瓷器是最名貴的。

    這件祭紅僧帽壺是這類瓷器中的代表作品。下部渾圓,就像一顆和尚的腦袋,上部口部突出,就像一頂折角的和尚帽子,器外的釉面鮮紅欲滴,釉層肥厚、透明,就像閃閃發光的紅寶石一樣美麗。器

    物的底足和內部施渾厚滋潤的白釉。在器物的口沿和底足部形成兩條白邊,遠遠看去,紅白相映,異常美麗。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都收藏有明永樂和宣德時期的祭紅瓷器。它們胎質細膩,紅色

    鮮麗,都是極為名貴的珍品。

    到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祭紅瓷器已普遍燒製,工匠已熟練地掌握了燒製工藝。不但御窯廠中繼續燒製,民間窯也大量製造。造型也更為豐富。御窯廠的產品有梅瓶、膽瓶、蒜頭罇、玉壺春瓶、天球瓶,各種盤和帶托子的花盆等。民間窯中除了上述產品外,還有盆、碗、把盞和文具等。

    各個時代官窯祭紅瓷器的底部都有款識。如“大明永樂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字樣,字型有楷書、篆書、行書等不同書體。一般都是用藍色的青花料書寫的。明代早期有一種款是刻暗花款的。

    前面我們講過,祭紅釉非常難燒,在官窯中,次品一律打碎扔掉。民間窯就耍不起這麼大的派頭了。所以在明清的祭紅瓷器中有時會看到一些器物的紅釉上呈現出綠色的斑點或綠霧。有些釉面上會隱現出微細的橘皮紋。清代雍正和乾隆時的祭紅中,還有一神在紅釉上用金粉或粉彩描繪的圖案。這是因為釉面上有瑕疵。用這些圖案舉掩蓋的。這不僅彌補了釉面的缺陷,更增加了新的特色。

    祭紅釉瓷器的出現,開創了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單色釉裝飾工藝的新天地。清代康熙年間的郎窯紅和豇豆紅瓷器的產生,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偏光鏡鑑別水晶準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