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糧小咖
-
2 # yushonfhe
這是兩個問題,兩個慨念,增產和增收又有不同,現在農民豐收年也是增產不增收,你收多了,他便宜,它貴了你沒有,所以增產不增收,欠產沒收入,在說價格,糧價也許是國家定的,也許是市場定的,不管誰定的,農民沒有話語權,你說多少是多少,是貴是賤他都得賣,在說如何增產,不外施肥耕梨耙施種打藥除草收,化肥,農家肥,深梨細耙,優質品種,病蟲害防治,以及除草,修渠或打井,以保旱澇,都是增產前提條件,做不到談何增產,增收無非收入,產量上去,價格在好一點,收入就多一點,,至與價格不是老百說了算,,老百姓是沒有說話權,價格高當然高興,又被農資,化肥農藥種子,漲了去,.農民落個白種地,顧個嘴,掙不了錢,年景不好還賠錢,我認為把農業金錢投入變成物質投入,把農業補貼變成化肥,種子,農藥,機械之類。鼓勵農民修渠打井,增加農業後勁,增加機械作業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單單把糧食價格提那麼毛兒八角,對老百姓種地吸引不大,以後還會有更多的人棄荒,不願種地,就是有少數人種,也不會加大投入,總的來說,農業後勁不足。
-
3 # 手機使用者63167351917
我認為在現階段的中國,增產和漲價都很重要,但是農民更喜歡的應該是農產品價格上漲,因為和增產比較價格上漲更直接更實惠,價格上漲必然會銷售不愁,只有變現了,才算落袋為安,而如果產量增加了,但是價格低迷,銷售不暢,正所謂菜賤傷農,所以農民更希望價格上漲。
-
4 # 韓一軍
農民的收入牽扯到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價格,但是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價格所影響的,不僅僅是農民的收入,比如農作物的增產,就和國家的食物安全供給相關,而農產品的價格提高,和本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相關。那麼這兩點那個更重要呢?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階段性問題。
在農產品產量底下的歷史階段,這個時候得主要目的是滿足國民對於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吃飽是首要任務,在中國之前的統購統銷階段,就是因為農產品產量底下,提升農作物產量就是中國當時的第一目的。但是發現到現在,農作物的供給已經滿足基本需求,人民已經度過了吃飽的階段,轉而追求吃好,農民也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收入,這個時候,就需要提升農產品價格,手段主要就是透過改變農產品的供給結構,提升農產品質量,打造農產品地標品牌等。
綜上,農作物增收和農產品價格提高都很重要,但是這其中有一個發展過程,正如同人們都是在滿足了基本溫飽以後,才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農作物增收和農產品價格提高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大致如此。
回覆列表
農作物增收和農作物的出售價格提高,兩者都重要。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我覺得沒有說哪個更重要,因為對於農民來說,先保證收成,特別是豐收增產的收成,才有收益的可能;而在保證收成的基礎上,如果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才會有更多的收益。
一方面,只有農作物增收了,意味著農民一年的辛苦沒有白費,這是能保證收益的基礎。以2017-2018年產的小麥為例,2017年主產區總體上風調雨順,小麥的產量高、品質好,為更容易出售及賣上好的價格打下了基礎;2018年,主產區先後遭受了冬前苗情偏弱、低溫凍害、持續降雨及大風等不利情況,導致小麥主產區普遍出現減產,尤其是南部的幾個主產省小麥品質更是大幅下降,出現了芽麥、毒素超標等情況,不僅產量下降造成損失,而且因品質問題出售難度增大。再比如2018年的玉米,前期的高溫乾旱導致玉米授粉受阻,區域性地區甚至出現了絕收的情況,只能轉為青貯或提前收割轉種其他作物,損失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只有農作物的價格高了,農民的收益才可能更多。對農民來說,一年的收成體現在哪?就是出售之後除去成本的淨收益。在成本已經發生的情況下,無論是糧食,還是蔬菜等經濟作物,價格漲的越多,收益也會越大。當然,這兩年在糧食市場出現了一個讓農民很不願意接受的情況:糧價並沒有多大的漲幅,甚至部分品種如小麥、稻穀價格還比去年下降,又如稻穀最低收購價格比去年下調了0.1-0.2元/斤,小麥最低收購價比去年下調了0.03元/斤;而種植成本方面,農藥、化肥價格持續上漲,再加上人工成本也在增加,使得農民種糧成本不斷增加。在產量預期不樂觀,價格下調、成本增加的請下,農民的收益可想而知。
所以說,農民作為農作物的生產者,只有農產品產量增加,而且價格又上漲的情況下,才可能有更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