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中的春節都有很多的傳統習俗,有哪些至今任然在繼續呢?
3
回覆列表
  • 1 # 風來君相憶86

    謝謝邀請!春節也是農曆新年(過大年)也是中國最傳統,隆重的節日。我們這的習俗是臘月二十掃塵,臘月二十三祭灶(貢品是柿餅糖瓜)除夕貼春聯兒 包水餃兒 守歲放鞭炮拜年派紅包 還有燈會。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放鞭炮的也越來越少。但是在我們這兒一般都集中在正月十五晚上八點到十點(社群 開發商)放煙火堪稱煙火晚會。

  • 2 # 魔方歷史觀

    農曆正月初一,便是中國的春節,今兒已經是臘月15了,距離春節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俗話說,百節年為首,春節這個節日稱得上是中國最重大的傳統節日。而在中國古代,人們都是怎麼過春節的呢?

    春節是由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在中國古代,春節的習俗一開始並沒有現在這麼多元,大多都是對神靈、對祖先進行祭祀,以祈福。後來,隨著王朝的更迭,過新年的習俗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如在魏晉時,形成了除夕夜守歲的習俗,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唐朝時,人們除登門拜年,還發明一種“拜年帖”,用以新年的祝福;之後,宋朝民間開始盛行除夕、春節放爆竹的習俗;明代時,接灶神、貼門神、除夕守歲、十五賞燈會都已經逐漸盛行。可以說,歷史不停的向前發展,中國春節的習俗也隨著歷史的腳步逐步的豐富。

    而到了現在,我們過年的時候,活動就更多了。但是,由古至今流傳的習俗,我們同樣有繼承,比如過年時祭祀神靈、貼對聯、吃年夜飯、除夕夜守歲、放鞭炮、正月初一早起去拜年……

    當然,隨著環保觀念的普及,有一些習俗,如放鞭炮就開始減少。但大部分習俗還是都在被傳承,在春節這一天,天南地北的人們大部分都會回到家中,辭舊迎新,熱熱鬧鬧的過個年。

    春節,不僅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更是中華文化由古至今的傳承。

  • 3 # 藝文雜記

    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

    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小年,也就是祭灶日。傳說灶王爺以前是一個敗家子,敗光了家行乞到前妻門上,羞愧不已,鑽進灶膛裡燒死了自己。玉帝念其迴轉意,便封他做了灶王爺。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上天給玉帝彙報一年的情況,年三十再回到灶膛。但是人們又怕他在玉帝面前說壞話,便在這一天將麻糖糊在灶王爺的嘴上。所以也就留下了小年祭灶王爺,吃麻糖的習俗。當然每到這個日子離春節也就沒幾天了,人們也開始買年貨,打掃衛生,貼春聯貼窗花的活動也就開始了。

    除夕:農曆臘月三十

    也就是年三十,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春節的前一天。這一天要辭舊迎新,全家人要團圓在一起,祭祀祖先,張燈結綵,熬夜守歲,吃團圓飯,尤其是要吃一頓團圓餃子,預示著一年的好福氣。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這一天是,一年的元始,人們要穿新衣戴新帽,以最好的精神面貌來迎接新的一年。凌晨要燃放煙花爆竹,點旺火來寓意新的一年的熱鬧興旺。孩子們要在這一天串親戚,給長輩拜年。當然長輩也要給孩子們準備壓歲錢。所謂壓歲,最初的用意是在新的一年內鎮惡驅邪,避免孩子們受鬼祟的侵害,後來慢慢演變為一種感情溝通的手段和禮節。

    破五節:農曆正月初五

    傳說姜子牙封神的時候,他的妻子被封為“窮神”,所以人們討厭她,要讓“窮娘娘”掃地出門。所以這一天,有破舊立新的寓意,把五窮破掉,也就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這一天要放鞭炮破土,打掃衛生,把破舊的東西和不乾淨的東西都清理掉。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古代也叫上元節,因為這一天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日。慶祝上元節從漢代已經開始,傳說在這一天,把持朝政多年的呂后集團被息,保住了劉氏江山,漢文帝把這一天定為與民同樂日,家家張燈結綵慶祝。這一天人們要掛出彩燈來爭奇鬥豔,還要猜燈謎、燃放煙花、吃元宵。甚至還有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許多的民俗節目。這一天也是古代的情人節,年輕女子可以在這一天結伴出遊,尋覓自己中意的人。

    當然,春節前的這些天中,還有傳統和講究,而且隨著地域的不同,南北東西各有差異。總的來說全國上下都沉浸在一片熱鬧祥和的節日氣氛當中,喜迎一年的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寫小說的時候,腦中設定好的畫面和寫出來的畫面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