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7看科技
-
2 # 葛小波
蘋果在2011年,就申請了一個虛擬SIM卡的專利,也就是說蘋果當時準備在手機中內建一塊SIM晶片,使用者透過對這個虛擬SIM卡的資料進行擦寫,然後連線服務商。
蘋果當時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其實還是為了讓iPhone能夠做得更加的輕薄。而這個技術後來被命名為eSIM。
不過,想要讓eSIM能夠推廣,就必須聯合通訊運營商,因為eSIM卡的資料擦寫,是需要經過運營商的授權許可的。不然這張eSIM卡就是個廢卡,連不上運營商的基站。
而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其實也都已經開始了各自的eSIM計劃eSIM卡並不是說運營商想做就能做,這需要手機廠商、運營商、通訊裝置提供商的幾方合作才可以。蘋果的eSIM技術研究出來這麼多年,其實在美國的推進情況也並不理想,SIM實體卡還是是現在的主流。
而在中國,中國移動是2016年開始啟動eSIM的專案的,計劃在2019年開始,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七個城市開始eSIM卡的試執行。
而中國電信是將eSIM定位為一種物聯網的接入方式,手機上什麼時候投入還不知道。
中國聯通的動作比較快,大概是因為聯通被移動和電信欺負得比較慘了,所以急於找到突破口。2017年12月25日,聯通正式就加入了eSIM卡服務,支援的裝置有華為Watch 2 Pro和TicwatchS等裝置。2019年3月29日,中國聯通宣佈全國範圍內開通eSIM。
當然,現在的eSIM還屬於起步階段,使用上和SIM卡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少一步插入SIM卡的動作外,其實我們辦理eSIM卡開通需要的步驟還是一樣的,需要持本人身份證,到運營商所在的營業廳去辦理業務。
為什麼呢?這涉及到《合同法》的相關條款,還有一些資訊保安的考慮。
首先,我們的eSIM卡如果沒有啟用,我們如何去判斷應該去哪個運營商去啟用eSIM卡呢?
如果是安裝一個APP,然後透過wifi來啟用,那麼這個APP就相當於有了擦寫eSIM卡的許可權,相當於這個許可權就開放給了普通應用,這就存在了安全風險。
因此,在eSIM卡的開通上,現在肯定還不會說那麼的方便,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時間的推移,我相信這些也不是不能實現的。
回覆列表
從手機的出現到普及,它的功能是越來越多。但它的SIM卡卻是從無到有。想到最早的大哥大和小靈通,它們都是沒有SIM的。不過到了諾基亞的時代,SIM才誕生了,或者是基於使用者數量的龐大以及通訊的需求,才不得已搞這麼一個SIM的。
現在到我們的4G手機,它依然還是脫離不了SIM。而且隨著智慧手機功能越多,也是不斷要求對機身內部進行清理一些不必要的零件,比如以前的手機會帶有收音機功能,但是到了現在已經是完全移除了。
這個功能也被轉嫁到耳機上,可以說一部智慧手機中,它的內部已經是變的寸土寸金。在5G呼聲越來越高時,運營商們更是喊出了要替換掉SIM的口號,換乘eSIM卡,相對手機來說,是又可以騰出不少的空間。
因此問題中說為什麼要保留手機SIM卡,這個或許是技術的原因,當然以目前的技術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需要什麼時候才能具體上線到某一款的手機中,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這方面,聯通已經是率先在部署了。一旦這個eSIM普及在智慧手機中以後,將對我們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像以往我們選定了一個運營商以後,想要更換其他的運營商,是要去到營業廳或者網上購買SIM的。
雖然說不是那麼的麻煩,不過也比較的費事。要是有不想使用的電話卡,依照現在的規則,我們還得去登出。而有了eSIM功能的手機就不同了,可以在裡面自由的選用自己需要的套餐。
也不是必須指定某個運營商,給我們使用者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在這麼一個大背景下,套餐會更加的符合人性化。到了那個時候,只需要進行身份驗證和臉部識別,就是可以開通套餐了。
目前在一些穿戴裝置上,已經是具備了這樣的功能,在後面的時間中,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也將配備eSIM功能,那對於我們使用者來說,在率先會選用哪個運營商的套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