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馬踏飛燕旅行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

  • 2 # 文蹤旅跡

    馬踏飛燕出土在甘肅省武威市。今天,我來說說這事。

    古人擇水而居、順水遷徙,他們把腳步停留在了武威,我猜想這裡定是一個水草豐沛、氣候宜人的好地方了。果然,順著武威留下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沙井文化符號,我們尋找先民的生活足跡,不由得慨嘆和仰望。

    先民在煙火中前行,武威迎來了秦時明月。這時候,以遊牧為主的月氏居於武威。在時光輪迴中,不同的遊牧民族經歷著興衰起落。到了漢高祖劉邦和漢文帝劉恆時代,匈奴逐步強大起來。公元前174年,匈奴匈奴攻了過來,打敗了月氏,河西被佔領,並逐步建設城池。

    到了漢武帝時代,霍去病出擊匈奴,武功軍威像一面旗幟飄揚在河西地區,武威因此名揚天下。

    在此後的時光冊頁中,經歷魏文帝曹丕重置涼州;十六國時的“五涼割據”;隋朝末年的李軌建涼;唐高祖李淵的舉兵滅涼;764年的吐蕃佔據;宋元時期的西夏佔領和明清時期的西涼府轄治等等階段,武威大地上留下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武威留下了東漢的青銅器“馬踏飛燕”。“馬踏飛燕”一面世就驚豔華人。

    1969年,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武威人民也正在雷臺挖防空洞。9月10日,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新鄉人民公社新鄉大隊的老百姓照往常一樣,按照要求挖掘屬於自己,也屬於那個時代的防空洞。“咔嚓”一聲,群眾的頭挖到了堅硬的磚頭。一個東漢的磚室墓出現在眼前。

    這是一個長達19.4米,有三個墓室和三個耳室的大型東漢磚石墓葬。墓葬出土玉、骨、石、金、銀、銅、鐵等器物230多件,其中99件銅車馬儀仗俑精緻大氣,最為重要的是墓葬中發現了一匹銅奔馬。這匹銅奔馬長45釐米、寬13釐米、高近35釐米,重量超過7公斤。這匹馬嘴嘶鳴、鬃獵獵、體壯碩、腿矯健、蹄有力、尾掃風,馬的右後蹄踩著一隻飛燕,另外三蹄騰空飛奔,整體造型獨特,形象優美,充滿動感。

    這是迄今唯一發現的銅奔馬。

    奔馬獵獵長嘯,武威蕩蕩雄風。這不是天馬嗎?世人驚歎。1983年10月,馬踏飛燕成為中國旅遊標誌,2002年1月,馬踏飛燕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六十四件文物之一。

    為了這匹奔馬,我曾經專門去甘肅省博物館。我猜想過這匹奔馬的主人,他一定是一個策馬疆場,用噠噠馬蹄守護武威的人物;他一定是一個揚鞭千里,用錚錚鐵骨守衛家園的人物。

    雖然1700多年的風雨歲月,在馬踏飛燕身上留下了滄桑印痕。而面對奔馬,我們禁不住回望漢武帝時代的刀光劍影和狼煙連天。馬,一個溫暖歷史神情的字眼;一個激盪歲月煙塵的字眼;一個捲起戰爭雲煙的字眼。

    而天馬在武威,這是歷史的必然,這是歷史的選擇。

    “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交,生駒汗血,因號曰天馬子。”太史公司馬遷的筆下,對天馬的記載正好印證了武帝時代的戰功。公元前104年,劉徹派人前往大宛國求馬而不得,於是派遣李廣利引兵征討,結果損失慘重。

    長安城裡,漢武帝的決心已下,再派李廣利率領六萬人馬征伐,大宛不得不獻出馬匹。李廣利帶著汗血馬凱旋而歸。

    “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崑崙。天馬徠,龍之媒,遊閶闔,觀玉臺。”在《西極天馬之歌》中,漢武帝劉徹禁不住自己的喜悅。

    我一直覺得,歷史有一大半是在馬背上書寫的。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等等,他們馬背上打天下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津津樂道。而天馬,更是為人樂道。“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紋龍翼骨”(李白),“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杜甫),透過這些讚歎,更是讓人仰望天馬精神。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漢代的烽煙已成往事,而天馬記著那時候的金戈鐵馬。

    武威雷臺漢墓已經成為一個不錯的旅遊區了,當腳步走過來時,磚石不語、兵俑不語,而它們卻是一部沒有文字的歷史,讓人讀懂從前的滄桑,讀懂不息的精神。

    在武威行走,我們更是知道了自己從何而來,要走向何處去。

    正是“天馬正行空,自在最武威”。

  • 3 # 淺草堂

    馬踏飛燕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雷臺漢墓,是中國旅遊的標誌。

    據說郭沫若將之命名為馬踏飛燕,但所踏飛鳥一直有爭議,從其翅膀形狀等形態看,更像獵鷹(獵隼)一類的小型猛禽。所以也有馬踏飛隼、馬超龍雀之稱,或就叫銅奔馬。

    這些名字裡,叫的最響亮的還是馬踏飛燕,可能叫了多年大家都習慣了,約定俗成吧

  • 4 # 科學人文之美

    馬踏飛燕是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雷臺的一個漢墓,當時出土的時候並沒有太重視,直到郭沫若在一次展覽時發現他,稱之為世界級一流的藝術品,後來成為中國旅遊的標誌,很有代表性。為什麼馬踏飛燕這麼有名,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造型優美,寫實,據說就是漢朝時的汗血寶馬的樣子,造型上栩栩如生!第二馬蹄下踏著的飛鳥也給這個雕像添加了許多藝術性和想象力,確實是中國古代雕像藝術的一個精品,稱之為國寶不為過!

  • 5 # 煙花過後是平淡

    原物於1969年甘肅武威出土。

    造型為一奔馬足踏飛燕。故人稱此銅奔馬為“馬踏飛燕”。其情景描繪一隻安詳遨遊的飛燕,猛然被一匹奔跑迅馬超越,在這一瞬間,馬右後蹄點於燕背,飛燕受驚驀然回首。銅奔馬以其浪漫的藝術構思和優美挺拔的造型享譽海內外

  • 6 # Prissana

    東漢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等,為東漢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銅奔馬通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1釐米,重7.3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賓士狀,顯示了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的象徵。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的瞬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奔馬急速向前的動勢,全身的著力點集註於超越飛鳥的一足之上,準確地掌握了力學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藝技術水平。

    1983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96年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文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EVC++怎麼從英文變成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