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基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鍥而不捨地獻身於地理考察事業。清代學者潘耒在為《徐霞客遊記》寫的序言中說,徐霞客在考察中,對於“山脈如何去來,水脈如何分合”,以至“一丘一壑”,莫不“支搜節討”, “析奇闡秘”。為此, “登不必有經,荒榛密箐, 無不穿也;涉不必有津, 衝湍惡瀧,無不絕也;峰極危者,必躍而居其巔;洞極邃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他“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 不求侶伴”; “途窮不憂,行誤不悔,暝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在晚期考察中,曾兩次遇盜,三次絕糧,飢渴勞頓,備嘗艱辛,但處之泰然,勇往直前。他在56歲去世前一年才從山川中歸來。這時“兩足已俱廢”,由人從雲南護送回家。據說他躺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考察,風趣而不無遺憾地說: “今而後,惟有臥遊而已。”他常常“置怪石於榻前,摩挲相對。”(陳函輝《徐霞客墓誌銘》)
綜觀古今,像徐霞客這樣“置身物外,棄絕百事”, 不惜犧牲一切,考察地形地貌,“亙古以來,一人而已”(潘耒《徐霞客遊記·序》)。他的遊記之所以能成為“古今一大奇著”,除其可以“臥遊”的審美價值外,他那“冥搜閟奧,曠覽幽遐”的奇倔氣韻,一往無前而矢志不移的執著精神,更是令人心潮澎湃的深層底蘊。
這篇序文正是以此立意,將《遊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條分縷析,極力渲染。作者淵博的學識功力,激越的胸襟情懷,使本序兼具了學者之文和抒情小品的特點。
序文一起筆就用了藏折之法,使“舟中無事”與“兩閱月而畢”構成對照,從側面展示了《遊記》的不同凡俗。同時,作者正面評析,指出《遊記》內容的精詳,文體的雅麗,是其外舅不惜花費二月光陰“手錄而存”的原因。
接下來,作者使用了一連串富有表現力的排句,淋漓透闢地寫出了《遊記》的價值:於學者可以“發明證佐”;於常人可作遊覽導遊圖,亦可作“臥遊”之憑藉;於儒雅之士,可以“涵泳天機,陶寫胸次”。在敘述中,作者旁徵博引,理至筆隨,且用典隸事信手拈來,毫不費力。敘次井然,淋漓盡致,其深厚的學識功底可見一斑。
進而由《遊記》的實用價值談到《遊記》審美價值。作者認為,霞客精神的警心之處在於,既可激發學者之執著精神, 又可盪滌常人之庸鄙之氣,更可鼓盪志士之奇倔豪情。正所謂悟道醒理之絕好參照。
此序在結構上一線貫穿,前後呼應,文勢起伏,井然有序,雖未突破序文的結構常規,但立意高遠,故而清新俊爽,情理相生,給人以智睿的哲理思考和無窮的人生啟迪。
就序文的格調而言,屬於學者之文。行文廣徵博引,條分縷析,極富邏輯性。但它並非單純說理,而以感慨萬千之情,匯為蒼勁激越之氣,流轉於字裡行間。這種文風,正與徐霞客奇倔豪宕的精神相融合,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徐霞客基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鍥而不捨地獻身於地理考察事業。清代學者潘耒在為《徐霞客遊記》寫的序言中說,徐霞客在考察中,對於“山脈如何去來,水脈如何分合”,以至“一丘一壑”,莫不“支搜節討”, “析奇闡秘”。為此, “登不必有經,荒榛密箐, 無不穿也;涉不必有津, 衝湍惡瀧,無不絕也;峰極危者,必躍而居其巔;洞極邃者,必猿掛蛇行,窮其旁出之竇”。他“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 不求侶伴”; “途窮不憂,行誤不悔,暝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在晚期考察中,曾兩次遇盜,三次絕糧,飢渴勞頓,備嘗艱辛,但處之泰然,勇往直前。他在56歲去世前一年才從山川中歸來。這時“兩足已俱廢”,由人從雲南護送回家。據說他躺在病榻上仍念念不忘考察,風趣而不無遺憾地說: “今而後,惟有臥遊而已。”他常常“置怪石於榻前,摩挲相對。”(陳函輝《徐霞客墓誌銘》)
綜觀古今,像徐霞客這樣“置身物外,棄絕百事”, 不惜犧牲一切,考察地形地貌,“亙古以來,一人而已”(潘耒《徐霞客遊記·序》)。他的遊記之所以能成為“古今一大奇著”,除其可以“臥遊”的審美價值外,他那“冥搜閟奧,曠覽幽遐”的奇倔氣韻,一往無前而矢志不移的執著精神,更是令人心潮澎湃的深層底蘊。
這篇序文正是以此立意,將《遊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條分縷析,極力渲染。作者淵博的學識功力,激越的胸襟情懷,使本序兼具了學者之文和抒情小品的特點。
序文一起筆就用了藏折之法,使“舟中無事”與“兩閱月而畢”構成對照,從側面展示了《遊記》的不同凡俗。同時,作者正面評析,指出《遊記》內容的精詳,文體的雅麗,是其外舅不惜花費二月光陰“手錄而存”的原因。
接下來,作者使用了一連串富有表現力的排句,淋漓透闢地寫出了《遊記》的價值:於學者可以“發明證佐”;於常人可作遊覽導遊圖,亦可作“臥遊”之憑藉;於儒雅之士,可以“涵泳天機,陶寫胸次”。在敘述中,作者旁徵博引,理至筆隨,且用典隸事信手拈來,毫不費力。敘次井然,淋漓盡致,其深厚的學識功底可見一斑。
進而由《遊記》的實用價值談到《遊記》審美價值。作者認為,霞客精神的警心之處在於,既可激發學者之執著精神, 又可盪滌常人之庸鄙之氣,更可鼓盪志士之奇倔豪情。正所謂悟道醒理之絕好參照。
此序在結構上一線貫穿,前後呼應,文勢起伏,井然有序,雖未突破序文的結構常規,但立意高遠,故而清新俊爽,情理相生,給人以智睿的哲理思考和無窮的人生啟迪。
就序文的格調而言,屬於學者之文。行文廣徵博引,條分縷析,極富邏輯性。但它並非單純說理,而以感慨萬千之情,匯為蒼勁激越之氣,流轉於字裡行間。這種文風,正與徐霞客奇倔豪宕的精神相融合,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