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平說易

    胡雪巖最開始是在錢莊做小夥計,他的發家過程,有兩個說法。一種是阜康錢莊老闆無後,看胡雪巖誠實可靠,彌留之際,把錢莊悉數託付給胡雪巖。另一種說法是他挪用錢莊500兩紋銀,幫“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補實官位。後來胡雪巖雖被錢莊趕出去,但隨著王有齡平步青雲,胡雪巖也雞犬升天。

    這兩種說法大相徑庭,但不管如何,終究是胡雪巖與王有齡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關係。王有齡官運亨通,從糧臺總辦起步,歷任知府、道員、按察司、布政司,最後當上了浙江巡撫。胡雪巖的生意也跟著水漲船高,阜康錢莊的分號“幾遍各行省焉”,還“與外洋互市”,做茶絲出口貿易,賺得盆滿缽滿。

    在這中間,胡雪巖敏銳的商業頭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官商勾結才是決定性的根本。王有齡到浙江就任巡撫後,便知會各州縣:“凡解糧餉者必由胡某匯兌,否則不納。”下屬地方官自然心領神會,“於是錢糧上兌,無不託諸胡”。王有齡還保薦胡雪巖一個知縣的頭銜,可以接管糧臺,這就是胡雪巖“紅頂商人”的來由。

    左宗棠當時正為軍糧所頭疼,盛氣凌人的讓胡雪巖十日之內,“籌米十萬石”,完不成就軍法處置。胡雪巖果真不簡單,他沒有把這事當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是坦然接受,並主動跟左宗棠說:“大兵待餉,哪能捱餓十日。胡某雖無現款,但與諸米商相熟,大人如急用,十萬石米三日就可運到。”事情幹得漂亮,左宗棠自然欣賞喜歡,任命他“總辦糧臺如故,而益加委任”。

    自此,左宗棠便把胡雪巖當作左右手一樣信任,無論是主政浙江,還是到督辦陝甘軍務,或是在新疆南征北戰,都離不開胡雪巖為他籌辦錢糧軍餉和軍械物資。左宗棠給予胡雪巖的照顧也是非常豐厚的,在這段時期,胡雪巖的商業帝國達到極盛,阜康字號遍及南北;“胡慶餘堂”成為一時風光無二的藥業公司;江浙的生絲出口被他一人壟斷。用當時之人的話來講,“理財之名大著,富可敵國,資產半天下”。此外,左宗棠保舉胡雪巖獲布政使官銜,加二品頂戴,賞穿黃馬褂,成為最出名、最成功的商人。

    好花不常開,隨著左宗棠的年邁失勢,更是有政敵李鴻章做了手腳。胡雪巖在與洋人的生絲貿易中吃了大虧,賠了800萬兩白銀,直接導致資金鍊除了問題,影響到錢莊的支付。於是各地的阜康錢莊發生擠兌,阜康錢莊一個接一個倒閉,龐大的胡家產業帝國,一夜之間幾乎土崩瓦解。雖然左宗棠奏請“準免其追繳”,但慈禧太后還是諭令革除胡雪巖的道員功名,並償還舊賬。

    官商勾結的結果就是這樣,左宗棠死後,胡雪巖不久也死了,他的商業帝國無人幫助,遭到朝廷的清點查封。李鴻章趁機扶持盛宣懷克隆胡雪巖的模式,這又是下一個故事了。

  • 2 # 老王講事情

    一般來講,紅頂商人,是對既是政府官員又是商人的一種俗稱,也被稱為“官商”。

    不過如今,“紅頂商人”一詞,通常是說那些並不是政府官員,但與政府高層關係良好的商人。“紅頂商人”這個說法起源於清朝。清朝官員的帽子一般是紅色的圓錐狀,做到三品以上,同時又在經商的,被稱為紅頂商人。

    紅頂商人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徽商胡雪巖。胡雪巖白手起家,後來賺到了萬貫家財,甚至達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他受傷日常運轉的銀子至少有兩千萬之多。

    清朝末年,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胡雪巖以自己的經濟實力,在後勤運輸方面立下大功,因此被英政府賞封布政使銜。所以給胡雪巖何以戴上“紅頂商人”那頂帽子。

    當代臺灣著名作家高陽寫作出版了長篇歷史小說《紅頂商人》,描寫了胡雪巖一生的興衰史,使他“紅頂商人”的雅號家喻戶曉。後來,這部小說被拍成電視劇,“紅頂商人”的名號也流傳更廣了。

  • 3 # 西山逸隱

    能做成鉅商的人很容易引起高層注意,個人腦瓜兒也夠活絡。只要有參政之心,不是什麼難事。至於紅頂還是黑頂,那就得看所行所做之事的實際表現,映出的是紅心還是黑心了。

    胡雪巖有故交王有齡,一個盡心扶保,一個誠心迴護,隨著王有齡官職上升,胡之交際面自然越混越寬,乃至朝廷軍界大員左宗棠新疆建功都得到他的有力支援,影響愈加廣泛。以致朝野上下均加讚譽,再有文壇之筆,這“紅頂商人”的桂冠,就戴到頭上了。古云老嗑:時也、運也、命也。雖然後來因故衰落,後世影視界一吹捧,頂子還是紅色的。

    故而,人的名,樹的影兒,即成大事,腳步落穩,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才為高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學校和家長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踐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