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方亮

    秦代的兵馬俑銅車馬工藝當然來自於秦代或以前的冶煉製造大師!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古代冶煉工藝非常成熟,當時有許多冶煉大師,比如鑄劍的干將莫邪,後來出土的名震天下的越王劍。

    我以為當時新興冶煉鑄造,當然這項工藝早應該在夏朝或以前早已出現,例如夏王禹鑄造的九鼎!

    某項工藝的出現也是是個偶然,也許是某件事某個情形啟發了某位古人發明並創造的。但中國曆來對工藝技術在傳承上保守,也許看天份,也許看關係再傳,這就導致了某些工藝技術的失傳,以至於漢代出現的銅馬車從工藝上達不到秦代的水平!

  • 2 # 丹書戰史

    中國馬車的出現比較早,隨後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錘鍊中,馬車製作技藝達到頂峰,其中以秦國為代表。後世在兵馬俑坑出土大量實物,為我們進一步瞭解這一古代戰車提供了參照。而其中的銅車馬,不僅是對馬車的再現,更是上升到一個藝術的層面,是秦國國力的象徵之一,是藝術追求的完美展現。那麼為什麼後世此類的大型青銅製文物近乎失傳了呢?

    首先,銅車馬的原型是現實中的馬車,在騎兵並不發達的年代,馬車得到充分發展,這為精美的銅車馬提供的絕佳的參照物。然而漢朝以後,馬拉戰車基本從戰場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式騎兵,所以後世的藝術作品裡,表現騎馬的更多了。

    其次,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到戰國時期,各種青銅合金的冶煉鑄造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有了這樣的技術支援,使得鑄造大型複雜的藝術品有了保障。同樣是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後世鋼鐵製品全面碾壓青銅,深入到藝術與生活中,所以大型複雜的銅器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大型的鐵鑄器物,例如很多地方都有的鎮水神獸等,無論從鑄造的精美程度,還是體積,都是絕佳的藝術品。

    最後,鑄造這樣的大型複雜的金屬製品,需要強盛的國力,畢竟金屬在古代的地位是很高的,數量遠不如今天這麼普及,在動亂的年代,金屬優先製作各種戰爭的消耗武器。而秦國統一六國,掠奪了六國財富,其中就包括各國的金屬儲備,礦物和兵器,“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可見當時的秦國掌握了絕大部分的金屬,有這樣的財力製作精美的銅車馬。

  • 3 # 軍刺565

    秦兵馬俑中的銅車馬藝術極有可能是東西方青銅技術高度結合的產物,也就是大月氏(印歐吐火羅人)掌握的技術與商周青銅技術(從吐火羅人學來的)的互取精華。

    一 世界考古上的青銅傳播線路。

    青銅技術出自西亞兩河流域,黑海沿岸人群引入了這一技術,出現安諾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其次有納馬茲葛達坂城遺址(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再往東是阿凡納羨沃文化(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再往東進入中國西域出現了新疆的克爾木齊文化(公元前2200年一一公元前1900年)。克爾木齊文化的主人是古老的印歐人吐火羅人,吐火羅人建立的國家就是大月氏,早期與秦國接壤,據有河西走廊一帶。再往東進入中國內地出現三星堆文化,夏商周文化。 秦國地圖

    公元前2200年左右這一青銅傳播線上忽然爆發了一個辛塔什塔——彼德羅夫卡文化,此地位於哈薩克北部,也就是亞歐大陸交界處的大平原上,其主要特點是,軍事攻擊性強,使用雙輪多輻馬車。這種騎兵戰術,和馬車的使用沿著歐亞草原與黃土高原上的黃帝集團接觸,而在西面的炎帝集團(古羌族)接觸到的是吐火羅(學習到了小麥種植技術)。炎黃集團合併後掌握了先進的農業技術,騎兵,戰車技術,建立了夏商周文明。

    中亞草原上的馬車

    二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可以調動三個青銅製造的資源,創造出更高的青銅作品。西面與大月氏(吐火羅人)接觸,可以使用到吐火羅工匠的設計與技術。公元前317年,秦滅古蜀國,可以動用三星堆青銅文化資源。結合中原的夏商周青銅製造技術,三者互取精華,將草原文化,印歐文化與中原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銅車馬。

    三星堆青銅器

    三 秦亡漢興。經歷了長年戰亂之後,西漢初年國力凋敝,劉邦出行都找不到四匹同樣顏色的馬,丞相只能乘牛車。秦始皇在咸陽鑄造的十二銅人也被煉化後鑄造銅錢,更別說鑄造青銅器了。幸虧有些青銅器深埋地下,要不然也要溶了鑄銅錢了。自此,青銅器鑄造技術衰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否曾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想過,未來的幾十年難道就要這樣一成不變的過完這平凡的一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