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
2 # 斛長青
北魏自魏孝文帝遷都、改革以後,漢文化在北朝興起,但是仍然有很多鮮卑人抵制。魏孝文帝英年早逝,不久北魏國內陷入混亂。鮮卑貴族爭權奪利,導致北魏分裂。西魏由宇文氏掌握實權,東魏由高氏掌握實權。幾十年後,兩魏分別為北周、北齊替代,兩魏滅亡。
北魏自魏孝文帝遷都、改革以後,漢文化在北朝興起,但是仍然有很多鮮卑人抵制。魏孝文帝英年早逝,不久北魏國內陷入混亂。鮮卑貴族爭權奪利,導致北魏分裂。西魏由宇文氏掌握實權,東魏由高氏掌握實權。幾十年後,兩魏分別為北周、北齊替代,兩魏滅亡。
從北魏的鮮卑貴族角度來看,遷都和漢化改革是分化鮮卑人族群關係,使接受漢化的鮮卑貴族和普通在邊關駐防鮮卑將士貧富差距拉大,導致了後來的六鎮起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始於他的奶奶北魏馮太后,這位馮太后一生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政治能力要強於武則天,手段凌厲不下呂后,原本是北燕皇族的馮太后,在北燕滅亡後作為奴婢充入北魏後宮,一步一步爬上皇后寶座。當上皇太后毒殺不聽話名義上的兒子,當時已經被逼退位為太上皇的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的父親,北魏殺母立子)。
北魏馮太后的改革主要有三項,第一項是給北魏官員發俸祿,北魏是草原民族,馬上奪天下,財富主要靠掠奪。奪取北方天下後,戰爭少了掠奪的機會也少了,就靠對統治下的百姓毫無顧忌地盤剝,搜刮民脂民膏。使北魏的社會矛盾激化,政治統治危機四伏。俸祿制實行後又整飭吏治,北魏統治得到穩固。第二項是均田制,國家把無主之地以政府的名義按時、按人口分給無地的農民。均田制的實行,使北魏原始的社會經濟結構,向漢族的封建化經濟結構邁進,開始接受漢族的封建統治模式。均田制影響更是深遠,自北魏始,東西魏、北周、北齊乃至隋唐都受其影響。北周、隋唐的府兵制和租庸調製都是以馮太后所創的均田制為基礎,可以說隋唐盛世就是均田制的遺產。第三項是“三長制”,在北方戰亂各地豪強世家紛紛聚眾設塢堡自保,戶口隱匿現象嚴重。馮太后按漢族的裡甲制度以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五里為一黨各級設長稱“三長制”。“三長制”的設立大大抑制了北方豪強,增加賦稅和人丁。可以說馮太后是北魏漢化改革的始作甬者,孝文帝拓跋宏是在馮太后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鮮卑族更加漢化,首先改革官制,用漢族九品中正制來任免,還增加正、從。對官員任職期間政績不好的進行處罰,對官員貪汙予以嚴懲。經濟上改革稅制改變過去州、郡、縣各級混亂的徵收方式,只允許縣一級負責徵收。對租調製改為以一夫一妻為單位,每年繳納絹一匹,粟兩石。文化上遷都洛陽,尊孔子,改漢姓,講漢語禁胡語,這些是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措施,先說正面評價。
一,北方全面恢復生產,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活動都得到了發展和日益活躍。二,政權封建化,使北魏的統治者接受了漢族的先進文化制度,加速北魏封建化程序。三,也是最被後人稱道的是促進了民族交流與融合,緩和了當時非常嚴重的民族矛盾,使北魏的封建統治得到穩固。為結束國家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奠定基礎。以上是正面評價,多是漢族知識分子的評價。那麼從另一個鮮卑族人的角度看孝文帝改革對北魏拓跋氏集團的影響。強大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後僅僅三十餘年就分崩離析了,要說不是改革的影響是自欺欺人。北魏分崩離析的原因是六鎮起義,導致六鎮起義爆發的起因就是孝文帝南遷洛陽後,留在邊境戍邊的下層鮮卑將士在待遇和升遷上比不上漢化的鮮卑貴族。
六鎮起義看似北魏後期政治腐敗,貧富不均,族群分裂所造成的,主要還是孝文帝拓跋宏在漢化改革的時候太虛所引起。(按現在的說法是太形式主義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漢族時,必需的選擇要麼像元朝繼續用自己落後的政治方式進行統治;要麼像清朝,學習先進的漢族文化思想進行統治。少數民族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比土生土長的漢族王朝更保守,對漢文化中的糟粕也一併保留。拓跋宏文化上尊孔、改姓、禁胡語、改易漢俗。政治上保留了漢族的九品中正制,大定族姓,移植門閥制度,讓善武的拓跋鮮卑貴族迅速腐化。南遷計程車卒成了羽林、虎賁軍,南遷的貴族、勳貴與漢族計程車族同列。而北方當年一起打天下的鮮卑將士成了府戶,鎮戶地位低下,與被髮配邊疆囚犯,收編的高車、山胡等少數民族並列。待遇如此之大,北方的鎮兵在長期與柔然作戰中,勇猛善戰,北魏的羽林、虎賁軍自然抵擋不住。
六鎮起義軍殺進洛陽的結果是漢化的鮮卑族人幾乎被屠殺殆盡,六鎮的各方勢力又相互殺伐鮮卑人傷亡大半,不得不用漢族豪強。後來的鮮卑統治者又回頭鮮卑化,給漢族豪強世家以鮮卑姓氏,最知名的是楊堅家族曾賜姓普六茹。孝文帝和他的祖母馮太后相比政治智慧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馮太后的三項措施重實效,利於北魏對漢族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