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宋朝重文輕武,軍事能力不足,國力孱弱。那麼如果柴榮不死,在此以後,後周是否也會如宋朝一般重文輕武、“強幹弱枝”嗎?

11
回覆列表
  • 1 # 耳東話春秋

    如果評價歷史上最可惜的君王是誰,那一定是後周世宗柴榮了。柴榮從郭威手裡繼承皇位後,立下“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巨集偉志向。其在登基之初,就御駕親征,打敗前來進犯的北漢,後來又重挫南唐,大敗遼國,收服了周邊政權,國家統一大局已定。可在他正值躊躇滿志,馬上就要豐收的時候,突然得病死了,大好的局面落到了趙匡胤手裡。其於弟弟趙匡義等人導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篡取了後周政權。

    趙匡胤政變任職殿前都點檢,是個武職。二考慮到五代各個國家的建立者也多是武將,所以趙匡胤又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造成了整個宋朝重文輕武的傳統,也就導致了宋朝在對待外敵總是被動的局面。

    如果柴榮沒死,他會不會和趙匡胤一樣,也重文輕武呢?

    後周是五代的最後一個朝代,前文說到五代都是通過武將造反而立國的,後周也是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而來的。所以對於手下武將,郭威和柴榮不可能不防備。在郭威死後,北漢趁著後周國喪,聯合遼國一同進犯。柴榮力排眾議,親自出兵迎戰,在此過程中後周很多武將不服從調配,一度被攻陷幾個城池。在取得勝利後,柴榮一口氣殺了七十多名將士。從這可以看出,他對手下武將還是有防範的。柴榮在位時間只有六年不到,死時正值壯年,這和他做事總是親力親為有關。在後周對外的每一次征戰中,柴榮幾乎都有出馬,他即是一國之主,也是軍隊統帥。在此之前沒有哪個帝王能做到這個程度,這說明柴榮軍事能力強大的同時,也顯示了他對手下將領的防備。當然,後周繼任者趙匡胤自身能力相當出色,他雖然解除了部下的兵權,但在對外征戰中依然佔優。而趙光義不懂戰鬥,東施效顰的學柴榮、趙匡胤御駕親征,差點被活捉,回去後再不敢出來了。然後他就很奇葩的用起了“遙控指揮”,對戰局完全不瞭解的瞎操作,最終導致了對遼戰爭的被動局面,可笑的是後來者都在效仿這種隔空運作,讓宋朝的軍事稱為歷史的笑柄。

    所以即使柴榮能活到天下一統,武將集團還是要遭受打壓的,只不過應該不會像宋朝那麼過分。

  • 2 # 偽裝的觀點

    中國的朝代,自從宋代開始,重文輕武是一個不可逆的潮流,而且,不管是柴榮不死,統一中原,還是趙匡胤或者是別人黃袍加身,統一中原,最終的結果和重文輕武的走勢是不會變的。

    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

    你進入宋朝的歷史,就會覺得宋朝很特殊,進入明朝的歷史,就會覺得明朝很特殊。

    總之,就是你進入哪個朝代,就會覺得哪個朝代很特殊。

    但是如果你跳出歷史,就會發現,歷史是有固有走勢的,在基本條件不改變的情況下,哪個朝代都不特殊,換誰來做統治者,該來的大勢還是會來。

    那什麼是五代十國以後的大勢呢?

    簡單點說,有兩個。

    第一,人心思定,分久必合,這是中國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特殊狀態,別的國家未必有,比如歐洲,但是在中國是一定的,所以才有《三國演義》裡那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第二,純漢族朝廷統治不過400毫米等降線,但是純漢族王朝文化的昌盛是相當強大的,而文化昌盛的一個後果就是重文輕武,這是統治需求,並不是簡單的選擇。

    不管是柴榮,是趙匡胤,還是其他什麼漢人統一了中原,打造出了帝國,有了五代十國的慘痛經歷,再加上純漢族王朝的文化特點,重文輕武是必然的,就是一個不需要懷疑的趨勢。

  • 3 # 飛哥說史

    強悍如世宗柴榮的後周,如果柴榮長壽的話歷史的走向也有可能有兩個

    第一、後周在柴榮時期統一全國,建立符合歷史週期的大一統王朝。大周再次作為統一的政權延續300年的國祚。

    只要柴榮沒有膨脹,他必然可以看出契丹政權處於上升期。所以他不會和契丹死磕,他的目的就是收回幽雲十六州把邊疆推進到長城一線。這樣北部邊界可以依靠長城駐守。當然北漢小政權是必須幹掉的,這是最現實的結果。契丹也相對可以接受。

    對於西北部,此時的党項定難軍還輪不到李繼遷做主(李元昊的太爺爺)。依照後周柴榮的手腕,絕對可以以時間換空間慢慢蠶食同化這部分勢力。其實不要把党項想象的那麼可怕,那是大宋無能的結果。在党項成長起來,後周在國勢最強的時候採取必要的手段同化蠶食絕對可行。因為定難軍和後周境內其他手握兵權的節度使沒有什麼區別,只要這些節度使不一起造反那隻能和歷史上的李重進一樣的結局。

    至於南方的南唐、後蜀、南漢、吳越等政權都不是問題。無論是趙匡胤還是李重進等都可以獨當一面,只要幹掉了幾個強國其餘的都會不戰而降(比如歷史上的吳越國)。那麼依照這種形式後周的版圖大概如下:

    理想中的後周王朝

    至於說是否可以保證統一後柴榮的後人是否能夠坐穩江山,這個其實不用太擔心。雖然歷史上也不乏熊包帝二代(秦二世胡亥等),但是不要忘了如果柴榮長壽的話絕對可以在三十年的帝王生涯中扶持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只要有兩三代帝王能夠休養生息,那麼就會人心思周徹底穩定了江山。

    第二種、世宗柴榮死心眼,死磕契丹,那麼強盛的後周很有可能曇花一現

    後周面臨的問題和五代的前幾個是一樣的:藩鎮節度使問題和契丹問題。藩鎮問題時內部長期存在的,比如李重進、趙匡胤等人。如果天下穩定,柴榮足夠壓制他們這完全沒有問題。如果柴榮死心眼打算對契丹連續用兵,就像隋煬帝征伐高句驪一樣就麻煩了(當然,這種情況很小。因為柴榮是個愛惜民力的君主)。

    長時間的對契丹用兵必然導致國力空虛,加上手握重兵的藩鎮如果蠢蠢欲動的話後周就會曇花一現。歷史的車輪就會因慣性回到老路上來,趙匡胤建立大宋。但是小編以為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非常小,柴榮不是隋煬帝不是濫用軍力實現個人價值的人。但是凡事都有可能,我們也不是千年前柴進肚子裡的蛔蟲。所以我們需要把這種可能分享給讀者。

  • 4 # 長島男爵

    會的,重文輕武是一個大趨勢,不以個人意志轉移,五代十國都是藩鎮造反,不殺一殺武將的傲氣,短命的改朝換代沒辦法遏止,下克上已經不是頂級武將造皇帝的反那麼簡單,中級武將也造高階武將的反,下級武將也造反,沒完沒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是有兵就是王,沒有忠誠性可言,這不是殺一兩個節度使可以解決的,要根本上打擊武將的傲氣,讓其成為社會末流,通過扶持文官,武將缺少文官的理論支撐,即使造反,也不能壯大,新的王朝才能穩定。

  • 5 # 滄州老夫子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題主所說的基本不可能,趙匡胤之所重文抑武,是因為他以武將之身篡奪了柴家江山,總覺得心裡不蹋實,而柴榮是名正言順繼承郭威皇位的。沒有得位不正之嫌。此其一。

    其二,柴榮是歷史上少有的縣有雄才大略之君,柴榮活著,趙匡胤沒有篡權的機會,在以往的征戰中君臣二人強強聯手,配合的很好,趙匡胤的職位也是火箭般的上升,柴榮沒必要採用趙匡胤那一套。

    其三:如果不是天妒英才而為柴榮假以時日。柴榮平定天下,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強國,是完全有能力的,而柴榮的博大胸襟,治國理念都不會出現如此之大的治世弊政的。

    個人管見,未必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看見員工一直精神不振,溝通沒有效果,但每個月按時完成業績,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