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洋
-
2 # 小影大夫
CT在臨床工作中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檢查之一,因為檢查速度快,對全身器官都可以檢查,雖然對有些器官並不是最好的檢查方式,但是也有一定的篩查作用。所以CT是可以檢查出腦瘤的。
但是對於顱腦,最好的檢查是磁共振。磁共振解析度高,能清晰的分辨出腦白質和腦灰質,而這些在CT上無法分辨。
磁共振沒有輻射,但是相對於CT,檢查費比較高,檢查時間長。有人說既然磁共振沒有輻射,為什麼不都做磁共振呢?剛說了不僅磁共振費用貴,磁共振並不是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做,限制條件比CT要多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檢查時間長,比如檢查一個頭,CT用時2分鐘,而磁共振就需要 10分鐘左右,要檢查顱腦瘤子,大多數都要做增強,時間要30分鐘左右,並且要保持一動不動,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得了。對於幽閉綜合症的人,也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這是一個腦膜瘤磁共振片子,病灶顯示比CT清晰。
比如經常頭痛,想去做下檢檢視看有沒有腦瘤或者其他疾病。CT價格相對便宜,但是有輻射。磁共振價格貴,沒有輻射,顯示要好一點。兩個檢查都可以做,但是如果經濟條件好的,沒有禁忌症,可以選擇直接做磁共振。如果單單是想篩查有沒有腦瘤,可以做CT,發現有問題了,再進一步做磁共振。如果真的有瘤子,建議磁共振要做平掃+增強,這樣對病灶的顯示是更全面,對診斷也是最有利的。
-
3 # 康醫生說健康
CT當然是可以檢查顱腦腫瘤的。
目前臨床上CT的應用頗為廣泛和普及,很多疾病的首選檢查都是CT,頭部也是一樣,雖然MRI比CT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更有優勢,但是CT也有它自身的優勢所在:檢查時間短、可以急診檢查、還可以檢查後重建影象。這些都是MRI所欠缺的。
各類腦腫瘤在CT影象上都是能夠較為明顯的辨別出來的,比如,腦膜瘤,有些腦膜瘤無鈣化,便是等密度的病灶,而有鈣化的腦膜瘤便更容易找出病灶所在;再比如,各類腫瘤的腦轉移,顱腦轉移癌的表現一般是小病灶大水腫,意思就是病灶較小,而其周圍的水腫面積大,部分病灶增強時會呈現出環形強化,大部分病灶內出現壁結節。其他膠質瘤、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等眾多顱腦腫瘤都會有與正常腦實質存在密度上的差異。
還有一些特定部位的腫瘤,比如垂體瘤,小的垂體瘤在蝶鞍內,當體積較大時,會壓迫蝶鞍及兩側海綿竇,此類腫瘤診斷不難。另外,聽神經瘤位於兩側橋小腦角區,也不會在其他不會生長,當然需要與腦膜瘤等鑑別。
當然,雖然CT可以診斷這些腫瘤,但是大部分情況下,當CT發現這些病灶時,會建議MRI增強進一步檢查。核磁共振在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優勢也是相當明顯的。
當然也有一些情況是隻能做CT的,比如顱腦內某些腫瘤術後放置了金屬夾或者其他的器材,就只能選擇CT而不能選擇MRI的!
回覆列表
CT檢查是瞭解人體內部組織結構性變化的重要手段,毫不快張的說,CT可以算是醫生的電子眼,無論體內哪一個部位的病變,只要引起了區域性密度上的改變,都可能在CT上有所反映,藉助這種密度的變化以及與周圍組織的對照,可以使病變組織與周圍正常組織區分開來,從而達到診斷的目的。
天然適合CT檢查的臟器是人的肺,大家知道,肺組織從形態上講像是兩塊大海綿,有2億多個肺泡組成,肺泡中充滿著空氣,空氣是密度很低的物質,肺組織被空氣充盈的情況下,天然的和周圍組織比如肋骨,肌肉,氣管等結構區分開來,做了胸部CT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肺組織的輪廓以及其中的精細結構,如果有腫瘤或者其他細胞以及液體成分充填了肺組織區域性,就會變現為密度增高的病灶並和周圍的肺組織區分開來,尤其是肺部腫瘤,大於1mm以上就會顯示出來。
人的腦組織是密度相對較低的組織,但是依然可以用CT來檢測腦部的病變,包括腦出血和腦梗死,腦出血病灶表現為密度更高的血液形成血腫擠佔腦部的空間,腦梗塞則因為大腦血管血栓堵塞而造成腦組織缺血壞死,並密度降低,在CT上都會有所表現,腦部腫瘤由於種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密度表現,但是在CT上都是可以反映出來的。
但事實上,腦部最準確的檢查是磁共振,清晰度高,病變組織與周圍的分界清晰,可以觀察到腫瘤的精細結構,對於腦部檢查是首選,甚至7000元一次的PET-CT也並不比磁共振精確。所以有一些情況下,做了PET-CT沒有問題仍然要加做一下磁共振來確認腦部沒有腫瘤或者沒有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過去。